勤政的崇禎帝,卻只用了17年時間,就葬送明朝三百年江山

黃猛銅仁報道 發佈 2020-01-19T04:03:58+00:00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1644年3月19日凌晨,33歲的崇禎帝在藍色袍服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後,自縊於煤山半山一棵歪脖樹上。自始至終,崇禎帝都認為,是大臣們害了他,以至於葬送了享國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可能要讓崇禎帝失望。事實上,崇禎帝繼位時,還有一手好牌。正是他自己糟糕的牌技,將這一手好牌打爛,最終斷送明朝大好錦繡河山。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300多年前的1627年。那一年,著名的「木匠皇帝」、天啟帝朱由校因服用「仙藥」意外身亡。天啟帝沒有子嗣,他在留下遺命,將帝位傳給弟弟朱由檢。17歲的朱由檢就成為大明王朝第16位皇帝。

我們先來評價,朱由檢接手時明朝處於什麼狀態。

從財政狀況上看,天啟帝恢復了被萬曆帝廢除的工商稅、海稅,有效地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讓朱由檢的明朝中央政府不差錢。1628年,僅太倉收入的銀兩就達到了700餘萬兩,是1626年的近兩倍。1631年,太倉收入的銀兩達到了創紀錄的1200萬兩。

財政收入增加,就意味著有足夠的軍費對抗虎視眈眈的後金政權,就意味著能夠讓受災的農民及時得到救濟--當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安居樂業時,鬼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發動起義呢。

從政權穩定上看,醉心於木匠活的天啟帝,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效果:由於沒有皇帝的瞎折騰,國家治理體系反而處於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大多數文臣武將都盡心盡責地在崗位上為國家效力,維繫政權運轉。

特別是,崇禎帝執政之初,國家湧現了一批敢打仗、會打仗、不畏死、善用兵的軍事人才,如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等,他們活躍於各條戰線,撐起了半壁江山。如果崇禎帝能夠知人善用,寬懷對待,怎麼能讓區區一個後金養虎為患呢?

然而,崇禎帝上台後,都幹了些什麼?

崇禎帝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工商稅。廢除工商稅,讓江浙一帶的富商歡天喜地,可國家沒錢了,連發軍費都成了難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軍費,這遼東的仗怎麼打?於是,又趕緊加征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項賦稅。

工商稅的徵收對象主要是富商,「三餉」的徵收對象是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的全體農民。廢除工商稅,加征「三餉」,這完全是「劫貧濟富」的節奏。再加上當時陝北一帶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可崇禎帝倒好,不但不及時賑災(國庫也沒錢),反而派軍隊到陝北加征「三餉」。這不是逼民起義造反嗎?

這一點,就連清廷統治者都很清楚,他們在總結明朝的經驗教訓時說:「前朝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後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


外有後金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面對內憂外患,難道不應該是選賢任能、拒虜剿賊嗎?

前面說過,崇禎帝一朝有三位優秀的軍事人才,即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他們都是治軍的高手。袁崇煥培育了關寧軍,盧象升培育了天雄軍,孫傳庭培育了秦軍,為大明王朝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崇禎帝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

袁崇煥的事跡大家都知道,他屢屢挫敗後金,所構建的「關寧錦防線」,讓清軍望而生畏、難以逾越。後來又千里馳援,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保得了朝廷安全,可卻因遭到崇禎帝猜忌,被以「謀反」的罪名處以凌遲之刑;孫傳庭在抵抗高迎祥、李自成的農民軍上屢立奇功,他在黑水峪之戰中俘獲了高迎祥,在潼關南原伏擊李自成,使得李自成全軍覆沒,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可就因為他諫阻秦軍北上薊遼,被崇禎帝以「恃嬌」之罪革職下獄,達三年之久。1643年,孫傳庭戰死沙場,崇禎帝竟然懷疑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盧象升也是一名難得的軍事奇才,他多次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1637年,皇太極命多爾袞南侵,從喜峰口攻入京畿,盧象升奉命前去抵禦。由於崇禎帝疑心太重,他雖身為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實際上能夠調動的兵力只有不到兩萬,導致兵少被圍,戰死河北。


崇禎帝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是很著名的。

在崇禎帝手下當官,堪稱如履薄冰。大臣稍微犯了過錯,輕則被他怒斥、問罪,重則砍頭、凌遲。據統計,崇禎帝在位短短17年間,一共殺掉7個總督、11個巡撫。同時,走馬燈一樣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更是高危職業。崇禎一朝,14個兵部尚書幾乎沒一個落得好下場。

可以說,崇禎帝執政以來,將滿朝文武得罪光了。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真心實意地幫他做事--道理很簡單啊,越是忠心為國者,下場越慘。

李自成大兵壓境,崇禎帝號召大臣捐錢充作軍餉。文武百官紛紛選擇沉默。沒人主動上前捐錢。李自成軍隊進入北京後,崇禎帝召集大臣來朝見,竟然沒有一個人肯來!

皇帝與大臣之間,鬧到如此尷尬的田地,還真是少見。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經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幾代人的努力,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經比較成熟。正因為此,哪怕明朝好幾個皇帝都比較懶,極端者如萬曆帝,長達30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但國家機器仍然能夠有條不紊地運轉,還搞出一個「萬曆三大征」。

反而是以「勤政」知名的崇禎帝,只用了17年時間,就把國家敗光了。回頭來看,他哪裡是「勤政」,分明就是不停地瞎折騰,最終將明朝的架子折騰掉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