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圓滿落幕

河南聯播 發佈 2020-01-02T04:38:22+00:00

2019年12月30日,鄧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鄧州市文化藝術學校和鄧州市文化館聯合承辦的「迎新年——春韻之聲 文化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活動」,在鄧州市文化館小劇場舉行。

映象網鄧州訊(記者 燕天舉 通訊員 王成會)2019年12月30日,鄧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鄧州市文化藝術學校和鄧州市文化館聯合承辦的「 迎新年——春韻之聲 文化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活動」,在鄧州市文化館小劇場舉行。

鄧州市20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單位(個人)積極參演、踴躍登台、精彩亮相,演出取得圓滿成功。鄧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高玉曉等觀看演出並致辭。

鄧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高玉曉進行致辭

演出前,高玉曉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首先回顧了2019年文廣旅事業取得的成就,展望了新的一年對文廣旅工作新的期許。他明確指出,舉辦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就是要宣傳全市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喚起人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意識,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鄧州、熟悉鄧州,共同擔負起非遺保護傳承的重任。

展演活動在嗩吶演奏的悠揚樂聲中拉開帷幕,一批具有鄧州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位(個人)競相登台、輪番上演,集中展演了京劇選段、鼓兒哼、老梆子戲、羅卷戲、大調曲子、提線木偶等精彩節目。

剪紙書畫 《墨之韻》

鼓詞,又稱鼓兒哼,是鄧州市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源於唐朝的道詞道曲,其唱腔尾聲多用鼻音「哼」,所以俗稱為「鼓兒哼」,在我市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20世紀20年代,鼓兒哼興盛時期,主要分布在我市的桑莊鎮、龍堰鄉、文渠鎮、高集鎮、張村鎮、白牛鎮、趙集鎮等地。新中國成立後,鼓兒哼在表演中加入三弦伴奏,並改進唱腔,成為「南陽大鼓」。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鼓兒哼《韓湘子拜壽》

老梆子屬於河南省梆子的一個派系,有人稱它為「西調」「南陽嘔」,1959年改為宛梆。「老梆子」在鄧州市九龍鎮犁陂村自明清延續至今,村頭田尾,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幾句,九龍鎮犁陂村至今還有宛梆的發源地之說。「老梆子」的唱腔音樂和調式,與大平調,河南梆子同屬板腔體系列,板眼和旋律也大體一致,但「老梆子」唱腔高亢激昂、奔放豪邁,而且各行當都能配以無字行腔的高八度「嘔」音(群眾習稱花腔),結合短稈大弦伴奏的音樂,酷似春和景明季節悠揚玩轉的鳥鳴,給觀眾以恍若置身百鳥林中,聆聽鳳鳴凰吟般優美悅耳的藝術享受,「老梆子」正在申報省級非遺。

鄧州老梆子戲《敬德打朝》

鄧州市桑莊鎮孔莊村的羅卷戲俗稱「喇叭戲」,是由羅戲和卷戲這兩個中州大地的古老劇種融合而成的傳統戲曲劇種,羅卷戲源自宮廷、根植於鄧州這片文化沃土,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又稱「百戲之祖」。其唱腔粗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傳統戲曲音樂風格。2010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鄧州市桑莊羅卷戲劇團羅卷戲《對金刀》選段

心意六合拳是以槍法化拳法,以六藝——雞腿、龍身、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作身法,以心意為宗旨,以六合為基本要求,寓含中華傳統哲學的陰陽、五行之理,是一種內外兼修的優秀內家拳種。這個節目是力與美的表演,是中國人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精神的展現。

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心意六合拳拳械混編表演

小楊營鎮提線木偶劇團是鄧州市傳統民間藝術團體之一,在同類形式中作為南陽市唯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而載入史冊。木偶戲俗稱「被窩戲」,是通過舞台幕後演員唱念做打及台前傀儡偶人表演和音樂有機結合而感染觀眾、娛樂生活的藝術表演形式。它別開生面、栩栩如生,詼諧幽默、以小見大、耐人尋味,群眾喜聞樂見、賞心悅目,因此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線木偶《西遊出征》

此次非遺集中展演活動,為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持續發展匯入了活力,讓觀眾在欣賞鄧州市獨具魅力和特色的非遺民俗文化的同時,也領略到了華夏五千年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了人們文化自信!

(映象網鄧州新聞熱線:13513776106,投稿郵箱:878909463@qq.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