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宰相防範「小人」只需一招,既能明哲保身,又可一招制勝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發佈 2020-01-02T05:02:12+00:00

2020新年伊始,踩踩職場小人然而,小人正因為能成為小人,是源自於他們一直藏匿於隱蔽的角落裡,同時小人陣營之中一貫不欠缺步調一致"氣味相投"之人,若是小人集團為了共同的目標與利益一旦糾合在一起,運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法,不顧一切地實施還擊。

耿直正派的人素來不懼流言蜚言,不畏相互攻訐,原因是他們俯仰無愧。

但是,一些小人源於自保,同時為了遮掩自己的行為,對威脅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人就會採取鋌而走險,發動"窮鼠齧狸"瘋狂式的反攻。

雖說,某些所謂正人君子本著"邪不壓正"的原則而不懼怕。

然而,小人正因為能成為小人,是源自於他們一直藏匿於隱蔽的角落裡,同時小人陣營之中一貫不欠缺步調一致"氣味相投"之人,若是小人集團為了共同的目標與利益一旦糾合在一起,運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法,不顧一切地實施還擊。

請問:你、我、他!又有誰可以招架得住呢?

因此,無論古今,究其穩妥之道,就是在沒有絕對勝算之前,切勿對這種官職場中的小人展開任何形式的攻擊,與其打草驚蛇還不如選擇一個眼不見心不煩的方法,運用某種謀略,讓這種官場或職場中的小人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

說到這裡,當下的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古人的智慧,因為在對付小人的問題上,古代歷史時期的某些忠誠賢明的權臣,似乎更明白這個道理。

宋高宗趙構統治時期,南宋時代聞名遐邇的一代奸賊"劉豫",在山東地界張貼布告,囂張猖獗命令地方平民進獻諸稀世之奇。

而這時,與劉豫一向甚好的內東頭供奉官(內侍官)馮益,也在山東強行征繳,因而山東屬地民怨沸騰,各種流言蜚語傳遍了街頭巷尾。

此時,任職於泗州的地方官劉綱對這件事焦思苦慮也無計可施,所以就將這種棘手的問題奏報給了南宋中央政權,南宋一代名相、著名抗金名將、華夏英雄、時任樞密使的張浚向宋高宗趙構諫言,藉此理由清除馮益這個禍害,以堵住悠悠之口。

史籍記載:

"劉豫揭榜山東,妄言御醫馮益遣人收買飛鴿,因有不遜語。知泅州劉綱奏之。張浚請斬益以釋謗。"《正經》


可是,時任南宋當朝宰相的趙鼎,卻反其道而行之,建議宋高宗趙構不殺以逐之。

"趙鼎繼奏曰:"益事誠曖昧,然疑似間有關國體。然朝廷略不加罰,外議必謂陛下實嘗遣之,有累聖德。不若暫解其職,姑與外祠,以釋眾惑。"《上智部總敘.遠猶卷2》

其意就是說:"馮益出現的這種情況,牽扯複雜,內情原委實在是含糊不明,曖昧關係令人疑慮。

可畢竟涉及到朝廷的顏面與國體,若是朝庭不加以懲辦,百姓勢必會以為馮益之舉是皇上的意思,必然損害賢明之德。

故而,可以暫且罷免其現有的一切官職,另將其調往外阜供職,以此來釋清民眾的疑慮。"

宋高宗趙構覺得趙鼎的諫言甚是妥當,就一紙調令把馮益外派浙江了。

"上欣然,出之浙東。"《上智部總敘.遠猶卷2》


張浚覺得趙鼎這是存心和自己唱對台戲,為難自己,讓他難堪,於是就火冒三丈地去尋趙鼎辯論。

"浚怒,鼎異己。"《上智部總敘.遠猶卷2》

趙鼎面對暴跳如雷的張浚言道:

"鼎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則黨合而禍大,緩之彼自相擠。

今益罪雖誅不足以快天下,然群聞恐人君手滑,必力爭以薄其罪,不若謫而遠之,既不傷上意,彼見謫輕,必不致力營求;

又幸其位,必以次規進,安肯容其人耶?若力排之,此輩側目吾人,其黨愈周而不可破矣。"《正經》

其意就是說:

"古往今來,在處理勢利小人的策略上,一旦將它逼上絕路,他們這個圈子裡的人則會互相聯手一致對外,若是這樣反倒不妙。

可是呢!我們若是將這件事巧妙地迂迴一下,這個圈子裡的勢利小人彼此之間則會因私各立,因而達到不攻自破的效果。

但是呢!目前以馮益所犯之罪來看,其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可是你一旦將他斬殺,並不能以此讓所有人信服,乃至會誤以為你是卸磨殺驢,殺人滅口。

同時,與他朋比為奸的官員們,則也會擔心皇上今日能殺他,日後也會波及自己。因此,馮益那些同惡相濟的朋黨害怕受到株連甚至丟了性命,故此必然會竭盡全力為馮益辯解,那時我們就要面對很多人。

與其說這樣,倒不如將其貶黜至遠離京都的外阜之地,如此一來既不有損皇權的尊榮,又因馮益本人僅僅是被貶了職,沒有性命之憂,自然就不會千方百計地去求爺爺告奶奶託人為自己說情,甚至想官復原職。

而他的這些黨同伐異的同仁看他被貶職外放,空出來一個肥缺,必然會乘機坐收漁利,自然也就不會為其爭辯。

相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要是一致排擊馮益,與他同惡相黨的官員必然會以此為懼,而齊心協力、負隅頑抗,到那時我們在想攻破他們的陣營,就難上加難囖。"

張浚聞聽趙鼎如此一番精密細緻的剖釋,由衷欽佩趙鼎的高妙之舉。

浚始嘆服。"《正經》


南宋宰相趙鼎能以識大體、顧大局的角度處理問題,不愧為南宋"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威名。

他與奸滑諂媚之人的博弈中,以大局為導向,能衡量輕重,分析時局利弊,以得過且過的原則,沒有將奸諂之人逼上絕路

這件事,看似有些心慈手軟,同時又違背了除惡務盡之道。

可是,由於南宋政權初建時期,內憂外患,於外而言既有蕃族頻頻侵略,半壁江山已淪陷,於內又有奸臣賊子篡權專政,時局極有可能會因為一著不慎,導致滿盤皆輸的結果。

所以,不能因為處罰一個陰險狡詐之人,逞一時之勇,畢竟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則是弊大於利。

如此說來,我們則不難看出趙鼎對付奸詐小人的手段,確實是有遠見卓識之略。

奸詐之人無所不在,無時無刻都潛伏在幽暗之處,見縫而鑽。

自古有言"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一說,由此可見姦猾小人群體之厲害。

縱觀古今,這種卑鄙的小人讓人防不勝防,由於這個群體極具頑強的的生存能力,既能低聲下氣、降心相從,又可以忍氣吞聲、忍辱含垢;

一朝捕捉到有利於自己的機會,則會不惜一切代價,採用各種手段打擊目標,進而迸發制勝一擊,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本事。

學歸學,做歸做。我們並不是以此成為人人都嗤之以鼻的陰險姦猾之人,相反,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之中必須要向其學習,逐漸駕馭與控制這種生存的技能。

生活在官場、職場中的每一個人,仕途或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偶遇這種背後使絆子的小人,切記:勿要急,勿要慌,慢慢冷靜一下,參悟古人,南宋宰相趙鼎的智慧之道。

其可以概括地剖析當時的局勢,深謀遠慮,忍一時之痛,換朝廷之利,既顧全了大局,又掩護了正義的一方,更可以有力有效地瓦解分裂南宋朝堂中的朋黨之勢,極為妥善地處置了這種惡狗當道之徒,不失為識明智審、聰明睿智之名之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