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人吃什麼?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20-01-02T05:15:32+00:00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漢代之後雖家國不穩,四地不合,征戰連年,食品供應困難,但是貴族們已經培養起了良好的味覺。逐漸地,新式的飲食習慣蔚然成風。


這陣風吹進了魏晉南北朝文人骨子裡,他們以食物為素材,創作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



主食故事

從江以南,千斛為貨。——《宋書》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飲食文化的發展。


吳越之地,「飯稻羹魚」。隨著糧食產量的提升,尤其是水稻種植業的發展,米飯開始成為南方地區人們的主食。


餅和饅頭

魏晉人的主食結構中,「餅」占有較大的比例。西晉束皙曾專門寫過一篇《餅賦》,在文中提到了十多種餅。晉人將水煮、籠蒸、火烤、油炸的麵食總稱為餅。所以饅頭也是餅,貓耳朵也是餅,包子也是餅,麵疙瘩還是餅,這些人也真是天賦異稟。


提到饅頭,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神奇?沒錯!這個時期的人們掌握了發酵的技術。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了該時期的飲食文化。裡面說到:


面一石, 白米七八升, 作粥; 以白酒六七升酵中。著火上, 酒魚眼沸, 絞去滓,以和面,面起可作。

所以,饅頭,就出現了。


《餅賦》中提到:「三春之初, 陰陽交至, 於時宴享, 則饅頭宜設。」饅頭可是用來祭祀的,當時是稀罕物!



飲食胡化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但是與胡人的交流,大大地促進了中原飲食的發展。


胡化現象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乳製品和牛羊肉。

我們都知道,漢人曾經是不吃奶製品的。而西北遊牧民族則是發展畜牧業的好手,是喝牛羊奶的漢子。


當時有個有名的南方人,叫王肅。他本來在南朝齊國任職,後來投奔了北魏。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王肅很逗,一開始去了北方不吃羊肉和酸奶,還是吃米飯和魚,喝喝茶。數年之後他才習慣。這情況放在今天,也說得通。


這個時期的乳製品主要有酪(酸奶)、酥(酥油)、乳腐(乾酪)等。


匈奴人以牛羊為基本食物。當時中原農耕文明對牛的重視非同一般,所以普通人對肉的攝入量較小,但是與匈奴人的交融帶來了豐富的牲畜供食用。


素食文化

菜則蔥韭蒜芋,青筍紫薑,堇薺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陰,時藿向陽,綠葵含露,白薤負霜。

——《閒居賦》潘岳

潘岳即潘安,那個出了名的美男子。他羅列了那麼多的蔬菜,可以想見當年蔬菜種類已經很多了。南北朝時期的飲食也有小清新之風,清淡,不像前朝那樣的火熱。隨著大乘佛教傳入中國,興起了素食主義(也太 fashion 了吧)。《齊民要術》中專設《素食》一節,記載了製作各類蔬菜的方法:當年的人們覺得初春的韭菜,秋末的大白菜是最為美味。


文人寫什麼?

魏晉南北朝的賦偏向於描寫,疏於抒情。


他們寫了很多很多描寫食物的詠物賦,如《瓜賦》、《棗賦》、《栗賦》、《枇杷賦》、《衰桃賦》、《安石榴賦》等等。


當年可以文的特色食物還有蓴菜、蟹和酒。


晉時著名文學家陸機有次去洛陽拜訪了王濟,問道:「濟指著羊酪謂機曰: 『卿吳中何以敵此?』 答雲: 「千里蓴羹, 未下鹽豉」。

意思就是:「你們江東有什麼東西可與此物相媲美?」 回答:「有千里蓴羹,不放鹽就比得過。」


《晉書·張翰傳》記載:


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於是有了蓴鱸之思這一成語。

中國人吃蟹的歷史相當久遠,《紅樓夢》中賞菊吃蟹是金秋的風流事。但這吃蟹也風流之事是從魏晉名士開始的。

東晉畢卓,《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他:「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


南朝與北魏往來頻繁,早期的外交官們出使北魏,其中有一位叫劉孝儀的。他回到故土看到稚子相迎,鄰里親善,倍感溫暖,於是在疲倦之餘還握著蟹螯,吃著蝦,多喝了幾杯,是為鄉愁。


稚子出迎,善鄰相勞,倦握蟹螯,亟覆蝦碗。未改朱顏,略多自醉,用此終日。亦以自娛。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沒有比曹操寫得更好的了。


但是魏晉南北朝畢竟不是有識之士大展宏圖的年代,飲酒的出發點也是排憂,追求生命的逍遙。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便是如此,當然其他人也是這般,只是他最出挑。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盧,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劉伶《酒德頌》

大約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