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能打造盛世大唐?凌煙閣功臣排名,可看出他的治國方略

小燕子讀歷史 發佈 2020-01-02T05:22:26+00:00

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隨著自己年紀愈加老去,時常會想起當時跟自己上陣殺敵的歲月,他想用這個方法來回憶過去;二是通過這個方式,讓天下人都能以進凌煙閣為榮,激勵文臣武將忠心為國,奮發進取。

眾觀李世民的一生,他絕對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從「玄武門之變」,到開疆擴土,再到把唐朝打造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能夠看出李世民的偉大之處。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個人認為僅僅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中,就能看出唐太宗的治國方略。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下令在凌煙閣掛上曾經一起與自己打天下的兄弟的畫像。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隨著自己年紀愈加老去,時常會想起當時跟自己上陣殺敵的歲月,他想用這個方法來回憶過去;二是通過這個方式,讓天下人都能以進凌煙閣為榮,激勵文臣武將忠心為國,奮發進取。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想法,卻讓天下人無不士氣高漲,開國功臣們爭得面紅耳赤,但這恰恰就是李世民治國能力的表現。對於二十四功臣的選擇和先後順序的排列,除了體現出他們的親疏有別外,還能平衡氏族門閥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之下穩定朝廷和士族之間的微妙關係。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順序

對於功臣排名順序,李世民從開始就沒有打算按功勞來排名,而是根據當時的官職大小來的,這裡面還包括了已經去世的人的虛銜。而更重要的是,國家的運轉大都是靠自己的親人來維持,所以對於自己身邊的親戚,李世民更為照顧。排名按其身份,分為親戚、文臣、武將。

  • 首先是親戚

這一類人跑不了長孫無忌、李孝功、高士廉、柴紹、孫順德五位。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皇后的兄長,無論是從親戚、能力還是家族影響力方面,他必須排在前面,這也是為了平衡當時日益壯大的長孫家族。


作為李世民的核心智囊,沒有他,李世民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而其他幾人要麼是長孫皇后的舅舅、李世民的妹夫等。當然,他們確實在跟隨李世民的這些年中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 其次是文臣

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文臣核心成員,而杜如晦當時更是以文人的身份直接參與了策劃和行動,所以排第一沒有人有意見。剩下的還有魏徵、虞世南、張亮、唐儉、劉政會等人。

但唐儉、劉政會因為最早是跟隨李淵的,為了讓顯示李世民對李淵舊部的疏遠,他可以對這兩人打壓,在二十四功臣排名中,他們被壓得比較後面。這就是李世民高明的地方了,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涵蓋了豐富的政治意義。

  • 其三是武將

唐朝初年猛將雲集,如論誰是戰神,誰都能答出李靖,但凌煙閣武將排行第一的不是他,而是尉遲敬德。功勞這麼高的李靖沒排第一,反而被尉遲敬德給搶了先,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李世民征戰一生中,尉遲敬德的表現最讓李世民滿意。在跟王世充大戰時,李世民深入險境,差點折戟沉沙,而就在此時尉遲敬德不顧自身安危,隻身殺入敵營,將李世民救了回來;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又是主要參與人之一;李世民跟李元吉交戰之時,險些喪命,又是尉遲敬德敢到殺了李元吉,又救了李世民一次。

以上種種,對李世民來說尉遲敬德不但是救命恩人,還更因為是他對李世民絕對的忠臣,因此李世民必須給他一個交代,一個生死兄弟的交代。

除去以上來人,二十四功臣的武將裡面,還有李勣、秦叔寶、程知節、張公瑾、侯君集、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這幾位,因有許多降將,所以被安排的比較後面,可見他的知人善用。

在凌煙閣功臣中,李世民的親戚有五位、文臣七位、武將十二位,雖然唐朝時期人才濟濟讓他倍感欣慰。但如何稍微安排不好,必然會導致眾人間不服氣,而後無法位置文臣武將間的平衡,導致內鬥。

所以李世民對每個人的安排都有其理由,說是表彰大會,倒不如說是一場政治事件,在通過處理這件事上,足以表現出李世民完美的治國方略,他被稱為「天可汗」一點不為過。

唐太宗李世民優秀的治國能力

魏徵、秦叔寶、程咬金原位瓦崗降將;尉遲敬德曾是劉武周部將;李靖、屈突通、蕭瑀本是隋朝將領,這些人過去都是李世民的敵對勢力,但正因為他的用人不疑的廣闊胸襟,感動了這批人。面對曾經自己的敵人,卻一次次被委以重任,甚至達到了生死相依,眾將領明白自己找到了一個完全可以為之賣命的統帥。

李世民用人不疑的優秀君王品質,讓他明白想要如何籠絡人心,以達到上下團結一心。而他除了善於培養優秀的臣子外,對犯錯的人也從不手軟,做到賞罰分明。

侯君集草莽出生,作戰英勇但知識水平低,玄武門之變時他也是密謀成員之一,李世民能夠坐上皇位,也有他的一份功勞。但此人占著自己的功勞,居高自傲,在攻打西突厥和高昌國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卻私自分發戰利品,不聽李世民指令隨意屠殺皇室成員,最後惹怒李世民,被判下獄。

此時之後,侯君集對唐太宗耿耿於懷,頗有怨言,李世民雖然知道但並不在意,心胸寬闊的他照樣在凌煙閣上掛了侯君集的畫像。但沒想到的是,侯君集對李世民怨恨太久後,竟參與到太子李承乾的造反案中,企圖跟太子刺殺李世民,最後被唐太宗處死。

由此可見,李世民雖然寬容大量,但他對臣子的信任不是讓他們可以隨意踐踏皇帝的尊嚴,改為何皇家威嚴時,他必定會以雷霆手段處罰,以此來震懾那些存有異心之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保證朝政安穩,打壓那些以開國功臣自居心高氣傲之人。

「人無完人」,聖人也會出錯

唐太宗作為歷史上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不代表他不會犯錯,魏徵在世時,他稱魏徵為「明鏡」,幾次被魏徵惹得要殺他,可是都忍了下來,因為李世民要從國家大局出發,而魏徵的做法也是為了國家。

但「天可汗」也有虛榮心,有人誣告魏徵曾經將自己的諫言私自抄給史官,以讓魏徵自己美名可以千古流傳,李世民聽到後並沒查證,就把魏徵的墓碑給推倒了。

雖然後來李世民對自己的犯的錯也後悔,重新立起魏徵的墓碑,但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也是一個凡人,他也是有虛榮心的,他也害怕自己的缺點流傳給後人,誰都想做一個被人萬世誇讚的英明皇帝。

當然,我們也要理解這些常人都有的缺點,無論誇張也好貶低也罷,至少他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確確實實讓後人記住了這些開國功臣,讓這些功臣的家族對李世民的舉動感激涕零。

而凌煙閣的建立,成立激勵天下人才的一個導向標,讓所有人都夢想有一天能夠進入凌煙閣而努力、奮鬥,這是李世民一個籠絡人心的又一大創舉,僅從這一點就能體現出他優秀的治國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