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亂必然導致人口銳減!為什麼民國30年混戰人卻還是很多?

掌聞思維 發佈 2020-01-02T05:26:56+00:00

秦始皇實現大一統後,秦朝有2000萬人左右,經歷楚漢之爭等等大小戰爭之後,導致人口銳減,到劉邦創立漢朝的時候只剩1300萬人上下,可見戰爭的殘暴與兇猛。

古代一到戰亂人口銳減,為何民國30年軍閥混戰,人口卻有4億多?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古代戰爭不斷,以至於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人口數量都會急劇減少。

  秦始皇實現大一統後,秦朝有2000萬人左右,經歷楚漢之爭等等大小戰爭之後,導致人口銳減,到劉邦創立漢朝的時候只剩1300萬人上下,可見戰爭的殘暴與兇猛。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民國時期,軍閥戰爭持續了十四年,發動了140多次戰鬥,而且後來又發生了十四年抗戰,但是中華民國的戰亂中,人口卻基本維持不變,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

  1、防疫能力和戰場醫治水平提高

  古代一旦發動戰爭,必會生靈塗炭,導致傳染病泛濫,比如瘟疫等,對老百姓影響很大,整個村子都會死於疾病,而到了民國軍閥混戰時期,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戰場上傷員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屍體也能及時掩埋,傳染病得到了及時防禦,也減少了戰場二次死亡率。

  戰爭造成的傳染病「黑死病」而亡國的例子在歷史上是有的,哪個軍閥都不想自己的軍隊因為疾病而損失,所以他們會儘量避免瘟疫的發生,無形中也使的人口不減反增。但在古代戰爭中,戰亂中飢餓、流亡、疾病等因素使得很多人口是被間接害死,到了民國時期,這些問題都得到了緩解,使得人口銳減現象也不會頻繁出現。

  2、人類文明程度在提高

  隨著文明的發展,思想觀念也不斷進化。即便軍閥們有一統天下的思想,也跟古代的皇帝有所區別。

  就拿當初清朝入關為例,滿清人在入關之後為穩定政權,開始了瘋狂屠殺,短短數日殺了十萬餘人。

  古代戰敗屠城事件數不勝數,對人口數量影響肯定很大。

  而軍閥們割據一方,他們指望收取百姓的稅收,才能保證部隊有足夠的補給,自己的割據勢力才能得以長存。當然,軍閥燒殺搶掠肯定也有不少,但比起古代,那便是小巫見大巫了,觀念在進步,社會也隨之進步。再者,有些軍閥較為開明,他們實行養民政策。若想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就要發展當地經濟實力,休養生息!這個政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百姓,畢竟他們才是生產主體。如果本地的老百姓流離失所,那麼軍閥離覆沒也不遠了。

  3、民國混戰規模相對較小

  民國時,軍閥混戰是為了爭奪地盤,規模相比較而言並不大。戰爭雙方參戰人數相較古代很少,跟平民關係不大,只是日子過得苦一點。而古代戰爭中大量徵召農民參戰,動不動就幾十萬人互相廝殺,傷亡巨大。

  總之,民國軍閥時期出現的戰爭,規模較小,對人口影響不大。

  像全民抗戰時期,戰爭對人口的影響比較大,有900餘萬人死於戰火,上千萬人死於饑荒、疾病等,有9000多萬人流離失所,日軍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不過像這樣的大規模人員參戰戰爭也是極少在民國出現。

  4、戰爭兵器的進步

  古代打仗基本是靠人數取勝,一場戰爭經常動用數百萬人,所用兵器也是沒有大規模殺傷性的冷兵器,刀槍棍棒通通都能用得上,也沒有什麼硬性要求。所以那個時候一打仗就開始徵集人口,正當青年的年輕人經常被抓去充軍,有些甚至要求每家每戶都必須派一個人參軍,就算是兒童婦女也要求軍隊當作後援,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全民參戰,如此一來人口自然銳減。

  到了民國年間,軍閥之間變成了熱武器之間的對決,優質兵器是有限的,人數也會有所限制,這使得軍隊更加集體化,更加向著少量優質發展,所以那個時候軍閥打仗牽扯不太多老百姓,因為軍隊都是訓練過的,自然不會把平民百姓扯上場。就算是軍閥之間打仗,派上場的人數也不是特別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