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士悉於書學者稍復興起」,宋朝士人「好書」風氣盛行

歷史雲頂 發佈 2020-01-02T05:28:26+00:00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文字早在商周時期便已經成熟,後代在此基礎上不斷創作發展,形成了各種樣式的書法藝術,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耀眼的明珠,而宋代的書法藝術的光芒更是璀璨奪目。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文字早在商周時期便已經成熟,後代在此基礎上不斷創作發展,形成了各種樣式的書法藝術,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耀眼的明珠,而宋代的書法藝術的光芒更是璀璨奪目。宋朝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很有特色的朝代,經濟的繁榮外加寬鬆的政策,形成一種獨特的社會風氣,「好書」風尚更是宋朝的一大亮點。

一、宋朝「重文輕武」的大背景下,統治者大多喜愛書法,宋朝「好書」風氣應運而生

宋代孱弱軍事上節節失利,有識之士一心想收復失地,但是宋朝獨特的社會環境導致畸形發展。所以宋代文人心中大多鬱悶難遣,除了通過飲酒抒發心中不悅以外,宋代文人還選擇借用書法來抒發心中情感。書法也反應出了文人心中各種情感和心理活動,還為文人提供排遣憂愁的途徑,豐富了他們的情感生活。

周必大一生歷任南宋的高宗、孝宗、光宗和寧宗四朝,高宗時期入仕為官,不斷晉升,最後官至吏部尚書、樞密使、左丞相。周必大在官場一直以文章優越,文詞雄偉而著稱。

除了官運亨通,周必大還在文學和學術領域取得了極大成就,被稱為在南宋各個領域的全能型人才。周必大在入仕為官後,主要在翰林院為官,侍奉皇帝,所以書法得到了很大的鍛鍊。

周氏家族是宋代的大家族,重視文化教育,書法名貼收藏眾多。而周必大的父親周利建的書法造詣也十分的高深,主要對於蔡襄的書法有些較深研究。周利建在書法方面對周必大要求嚴格,所以周必大從小便受到了很好的薰陶和教育。

不光是周必大的父親有著很深的書法造詣,其祖父和堂兄弟等都痴迷書法,所以周家有著濃厚向學氛圍。周必大家中文化氛圍亦是宋代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宋代在書法藝術當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都是從小深受薰陶。

宋代君主普遍都喜愛書法藝術,所以他們都極其重視官員的書法。而周必大為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翰林院為官,和皇帝接觸更為密切,所以在書法當面更是受到皇帝重視。周必大服侍了四代君主,都以書法成就而得到褒獎,並得到不斷的晉升。

周必大因為書法成就步入仕途,又因為皇帝對書法重視而不斷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來,宋代文人雅士可以通過書法取得做官資格和上升途徑,而一部分文人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晉升的機會。

周必大雖然通過書法進入仕途,但是他喜好書法並不是完全出於功利性的追求的,他已經把書法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之中。周必大因為喜愛書法而交到了眾多良友,宋代文人雅士都喜愛書法藝術,他們把書法作為一種興趣和交友的共同語言,他們在日常交往中喜歡討論書法。

在特定節日或慶祝中以書法作品為禮物,互送或者用於答謝。以自己的書法作品,進行問候,是一種深切關懷的表現。而彼此題寫跋語是對對方成就的肯定和讚賞。宋代文人雅士通過書法豐富了日常生活,又收穫了深切的情感。

二、科舉制度十分重視考生的書法、重視文人、統治者的帶動、文學氣息濃厚共同造就宋朝「好書」風尚的盛行

書法的發展既是每一個時代獨特的文學藝術,也反映了這一時代獨特的社會現象。而書法的發展是與每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學以及時人心態密切聯繫在一起的。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以武力奪取帝位,深感五代十國時期武將頻繁推翻君主自立的弊端,所以宋朝創立後統治者便貶斥武將,重用文人。宋代重視文人,不重視武將雖然讓宋代在軍事武功方面不及周邊民族和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但是卻讓當時社會文學藝術因為被受重視而獲得了發展興盛的機遇。

中國書法藝術在唐代就已經開始走向了全面的興盛,這主要是得益於唐代統治者採取的「以書取士」的選官政策。為了滿足當時人學習書法以求進官加爵的渴求,唐代學校教育專門開設了書法教育這一門類,讓人們可以得到詳細而全面的書法教育。

唐代的科舉制度十分重視考生的書法功底,而且在制舉還專門設立了書法這一考試科目,大量選舉書法精良的考生。所以在學校書法教育和學習書法可以當官的雙重刺激下,唐代書法造詣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宋代是繼唐之後又一個相對統一的漢族王朝,宋代的諸多制度措施都是吸收了唐代的舉措,唐代的以書選取士人的制度更是得到了宋代統治者的肯定和推崇。

宋代繼承了唐代「以書取士」的制度,並有所發展。宋代在實施科舉制度的時候曾經兩次大力推行唐代創立的書判拔萃科,後來雖然廢除,但是由於這兩次推行並且得到認真的執行,所以選舉了一大批精於書法的人員。

而且宋代科舉考試中對考生還有書法上面的一定要求,書法是判定一名考生答卷分數和能否中舉的一個影響因素,所以得到了考生的重視,所以有了「天下之士悉於書學者稍復興起」的局面。

宋代也繼承了唐代在學校教授書法的做法,而且還設立了專門書法教育學校。宋徽宗極其喜愛書法藝術,在他的提倡下宋代設立了專門的書法教育學校,教授學生各種樣式的束髮,還配備了書法大師教授,培養了一批書法專門人才。

宋代承襲唐代創設翰林院的制度,並且讓文人充當翰林院士,翰林院士專門為皇帝起草召令、頒發御旨,所以對書法要求較大。翰林學士侍奉駕前,地位崇高,而且薪奉待遇優厚,所以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理想職業,而書法更是成為進入翰林院的基礎。

中國歷史上很多君主都喜愛書法,並且有所成就,但是像宋代君主那樣酷愛書法並且取得卓越書法成就的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宋代的歷任君主都喜好舞文弄墨,特別是宋徽宗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峰。

其創造的瘦金體成為一種流傳至今的書法精品,深受人們喜愛。君主帶頭進行書法創作,這加強了宋代士人對書法的感情,效仿君主創作書法作品成為一時風尚。

宋代由於統治者推崇文治天下,重視文人,所以世人都以學識深厚為榮,而書法是一個人是否有學識的一項重要體現。與宋代並立的還有遼、金和夏等遊牧半遊牧國家,這些國家武力遠遠強於宋政權,宋朝與他們作戰基本都是以割地繳納歲幣而結束,這就嚴重打擊了宋代有識之士的自尊心。

他們心中抑鬱沉悶,而書法成為他們抒發不快的方式之一,而普通人通過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也能有情感的共鳴。宋代文人為了尋求精神解脫,將心中的不悅寄托在書法之上,這也促使了宋代書法藝術的興盛。

三、宋代「好書」風尚,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推動宋朝文學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對後世的書法藝術起到了借鑑作用

中國書法藝術在歷史演變中產生了眾多成就卓越的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權等等。但是相對於其他朝代,宋代書法大家數量最多,平均的藝術成就最高。這是和當時濃厚的「好書」氛圍是分不開的,而且書法藝術成就的提升又反過來推動了宋代社會的「好書」之風。

宋代「好書」氛圍推動了宋代書法大家輩出,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豐富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宋代書法藝術取得成就的同時,書法大家們開始總結書法理論,並且為書法著書立說,使得宋代成為中國書法理論的第二座高峰。

宋代不僅僅文人雅士「好書」,而且君主也「好書」,並且親自參與進書法的創作活動之中,特別是宋徽宗更是創造了新的書法形式。民間普通人士也樂於收藏欣賞名家大師的書法作品,這就使得社會形成了積極的向學之風,推動了宋代學術文化取得的輝煌的成就。

宋代的書法成就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的發展也是有些非常重要的影響,後代學者有了更多的書法效仿的對象,後代的很多書法學者都樂於學習宋朝書法形式,宋朝的書法作品豐富了中國的藝術寶庫。

參考文獻:

《宋史》

《宋會要》

《宋史紀事本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