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俞大猷為什麼沒有戚繼光有名?

麒麟表 發佈 2020-01-02T05:50:36+00:00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這個男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倭寇作鬥爭。  許多人都說那是因為戚繼光本人會做人,為人圓滑,很能討好上司,因而時常得到升遷的舉薦。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這個男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倭寇作鬥爭。在當時他帶領的「俞家軍」立下赫赫戰功,闖下威名,讓敵人一聽見「俞家軍」的名字,便望風而逃。

  歲月是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再堅硬而強的東西在他的摧殘下,都會逐漸被歲月磨平。儘管俞大猷這樣一個軍功卓著的將領也抵不住歲月的摧殘,到了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此人。就算聽過他的名字,但是俞大猷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卻已經很少有人會去探析。

  首先不可多說的是,俞大猷絕對是一個具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在還沒有參加武舉考試的時候,俞大猷就已經開始涉及軍事武學。他先是學習易學,隨後又學習通過《易》來推演兵法,然後提高自身武力。嘉靖十四年,俞大猷參加武舉考試,並且中武舉舉人,後被授千戶,守御金門。在當值期間,倭寇為患,侵擾沿海百姓,俞大猷上書上司請求清剿倭寇。俞大猷的上書不僅沒有得到上司的同意,而且被罷職。後來蒙古族侵犯山西,皇帝詔令天下勇士。此刻的俞大猷正在野,當即像巡按御史遞交了自薦書,請求前往抵禦蒙古。若是一般人,得到朝廷的不甘對待,一般都會心灰意冷,並不想再涉足朝政,但是俞大猷卻在聽見外族進犯的時候,遞交自薦書,絕對是一位鐵血漢子。

  俞大猷並不是衝動的男人,雖然滿腔熱血,但是難得的是他還有一個極為冷靜的頭腦。俞大猷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夫,他極懂兵法謀略,許多次叛亂都用智計戰敗敵人。

  公元1547年,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當時的總督歐陽必進調令俞大猷前往鎮壓,俞大猷也是有勇有謀。他並沒有貿然的帶兵前去,在研究了叛亂內部情況之後,他先是讓百姓各自守衛自己的地方,隨後自己帶幾個隨從親自去拜訪各個首領。他去拜訪首領也不是亂說一通,先是跟他們曉明厲害,隨後又讓人見識了他的武藝。在叛亂內部人員中,有一個叫蘇青蛇的人,能與猛虎格鬥,俞大猷單憑自己的個人武技將他斬殺,並且讓首領何老貓歸還搶奪的民田。正所謂先禮後兵,這一遭極為有效,俞大猷招降許多首領。最終這場叛亂,被俞大猷不費一兵一卒平定。

  

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成就,俞大猷甚至在吏治方面也極有想法。嘉靖二十八年,瓊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被授為崖州參將,再次接受調令前往鎮壓。俞大猷於廣西副將沈希儀前往征討,斬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取得了戰爭的重大勝利。在獲得戰鬥勝利後,俞大猷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對於此次事件,是少數民族的叛亂,為了朝政的安穩統治。俞大猷在取得上司的同意下,一個人前往黎民領地,與黎民達成一致,建立市鎮,用治理漢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正是因為俞大猷這一做法,使得海南一帶得到安定。

  俞大猷是一個鐵血漢子,擁有極為廣闊的胸襟。他並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前去戰鬥,而是為了心中的堅持,為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對抗倭寇的戰鬥中,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明朝倭寇禍亂嚴重,在嘉靖年間湧現出兩位抗倭名將,一位是俞大猷,另一位就是戚繼光。兩人在當時被稱為「俞龍戚虎」,兩人在當時名聲相同,甚至隱隱的俞大猷在民間的名聲比戚繼光還要有名一些,但是為什麼後人卻熟知戚繼光而對俞大猷感到陌生呢?

  許多人都說那是因為戚繼光本人會做人,為人圓滑,很能討好上司,因而時常得到升遷的舉薦。但是俞大猷卻時常遭到上司打壓,久而久之戚繼光的名聲自然比俞大猷要傳播的更為迅速,熟知的人也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