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的最大敵人竟然是踇外翻!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廣州關節科王教授 發佈 2020-01-02T05:51:55+00:00

日常生活中要多穿布鞋、休閒鞋,運動時穿運動鞋;四練:一有機會就多活動腳趾,可以嘗試用腳趾練習類似抓毛巾、抓玻璃球等動作,赤足行走也是不錯的鍛鍊方式,如果能配合使用敏斯特的牽拉鍛鍊小帶子,則效果更好;五加墊:這一方法主要針對已出現拇外翻但並不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分趾墊、夜間拇外翻矯

原創:王鵬醫生

審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


地點:手術室

歷時5小時,終於把這個難搞的"左腳"手術拿下了。。。

一老年女性患者,因"左足第一跖趾關節外翻、跟骨外翻畸形伴疼痛10餘年"輪椅入院。患者一進門,就看出來"不一般"的大腹便便樣子。。。


踇外翻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在認為踇趾向外傾斜的角度超過15°時就是拇外翻畸形,但是並非所有踇外翻畸形的患者都有疼痛症狀出現。

第一跖骨頭內側由於在拇外翻的基礎上形成骨贅,骨贅長期和鞋產生摩擦,易形成滑囊炎,即為拇囊炎。

拇外翻並非單純的畸形病變,而是常常並發其他足趾的畸形和症狀,如錘狀趾、跖骨痛、扁平足等,故拇外翻又常被稱為踇外翻複合體或踇外翻綜合徵。

病因:

踇外翻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目前傾向的說法是踇外翻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創傷、關節炎、足部生物力學改變以及家族史等。

解剖與病理

第一跖趾關節由第1跖骨頭的凸形關節面與近節趾骨底凹形關節面形成,關節囊背側為伸肌腱所加強,兩側為扁形側副韌帶。

跖側為連接跖骨頭與近節趾骨的韌帶所加厚,與趾骨深橫韌帶相融合,橫行連接各跖骨頭。

行走時,足有一種在地面上向外旋轉的傾向,此時踇長屈肌相當有力,其收縮可以引起踇趾外展。

習慣於穿鞋的人,或是因為第一跖骨頭關節面朝外傾斜,加以踇長屈肌建、拇長伸肌腱及踇收肌的牽引,可發生踇外翻。



臨床表現

踇外翻常見於雙側,除有明顯的畸形以外,主要的症狀是疼痛,早期多有跖骨內側的拇囊炎引起,部位可以是跖趾關節、籽骨部位,但主要集中於自跖骨頭內側,步行時疼痛加重。

畸形的嚴重程度和疼痛不成正比。

患者跖骨頭內側突出,表面常胼胝形成,有踇囊炎時局部皮膚有紅腫。

輕度踇外翻對第2趾影響較小,而嚴重畸形時可推擠第2趾向外偏斜,甚至踇趾可至第2趾下方,形成第2趾騎跨合併錘狀趾畸形。


分型

根據X線測量的結果,Mann將踇外翻分為輕、中、重度,是比較傳統的分型方法。

輕度:踇外翻角小於30°,第一二跖骨間夾角小於13°,第一跖骨頭突出並疼痛。

中度:踇外翻角30°~40°,第一二跖骨間夾角13°~16°,踇趾外偏擠壓第2趾

重度:踇外翻大於40°,第一二跖骨間夾角大於16°,踇趾擠壓第2趾形成騎跨趾,踇趾有中重度的旋前畸形。


預防踇外翻畸形加重:

一少:儘量少穿尖頭,使得前足被動擠壓的鞋子;

二矮:指鞋跟的高度最好在2厘米-4厘米之間;

三多:意味著鞋櫃中至少要有幾類鞋子,適合不同場合穿,如上班時的高跟鞋與坡跟兩雙皮鞋,輪換著穿。

日常生活中要多穿布鞋、休閒鞋,運動時穿運動鞋;

四練:一有機會就多活動腳趾,可以嘗試用腳趾練習類似抓毛巾、抓玻璃球等動作,赤足行走也是不錯的鍛鍊方式,如果能配合使用敏斯特的牽拉鍛鍊小帶子,則效果更好;

五加墊:這一方法主要針對已出現拇外翻但並不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分趾墊、夜間拇外翻矯正器或足弓鞋墊來減輕症狀、防止進一步加重。


小結:踇外翻不可怕,可防可治;但對於中重度畸形患者,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請儘早來骨科專科門診行專科診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