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就讓你了解痛風的診與治

醫脈通 發佈 2020-01-02T07:06:57+00:00

可引起特徵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嚴重者可見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常伴尿酸性尿路結石;痛風病程較長的患者,有1 / 3 左右可以發生腎臟併發症。

導語

痛風是由於嘌呤生物合成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引起血尿酸升高,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器官組織中,所致發作性炎性疼痛的疾病。足部,持別是第一跖趾關節處多見,在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可以找到有雙摺光性的單水尿酸鈉結晶,其實在全身各個部位均可沉積。可引起特徵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嚴重者可見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常伴尿酸性尿路結石;痛風病程較長的患者,有 1 / 3 左右可以發生腎臟併發症。可導致腎功能減退或引起腎絞痛。多見於體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後婦女。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患病率逐漸上升,所以,稱為"富貴病"。肥胖、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和痛風是一組經常並存的代謝紊亂綜合徵。

1.痛風診斷

(1) 多見於中老年男性,身體超重或肥胖者居多。反覆發作的關節紅腫熱痛,可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典型部位為第一足跖趾關節,其餘踝、膝、指、掌、腕、肘關節,甚至耳郭部均可發生痛風石沉積。結石破潰後可溢出白色尿酸鹽結晶。

(2)檢驗檢查,血尿酸一般大於380mmol/L。

(3)X線片檢查,可見早期急性關節炎,僅表現為軟組織腫脹,隨著病情的進展,與痛風石鄰近的骨質可出現不規則或分葉狀缺損,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並有骨質疏鬆改變。進入慢性期以破壞性關節變化為特徵,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有不規則或的穿鑿樣缺損,缺損邊緣骨質可有增生反應 。

2.治療方法

需要進行系統治療。

(1)藥物選擇:內科醫師主張,治療急性痛風發作時需臥床休息。藥物治療:秋水仙鹼0.5g/h,直至疼痛緩解或腹瀉發生;鎮痛藥,如哚美辛100μg/d,2~3天;長期應用丙磺舒(羧苯磺胺)1~2g/d,以增加腎臟尿酸排泄鑒於人體中的嘌呤有80%是自身合成的,20%是從外界的食物中攝取的,筆者在門診治療早期痛風病例的做法是:聯合應用苯溴馬隆(立加利仙,用以發揮它較強的排尿酸作用),配合用別嘌醇(用以抑制肝內的嘌呤合成),每周查血尿酸次,直到連續3周皆正常後(即等待沉澱在體內尿酸足夠排盡後),然後停用苯溴馬隆,僅用別嘌醇,並逐漸減量到每天早上0.1g(1片)維持,定期查血尿酸監控,隨防觀察病例(大都是家人、親戚和朋友共6例)已2~5年,效果維持。近年推出既排尿酸也抑制別嘌呤醇合成的新藥非布司他。

(2)低嘌呤飲食:①不吃,動物內臟,濃湯類(如濃肉湯、火鍋湯等),部分海鮮(如牡蠣、魚、蝦等)。②適量吃,禽肉(如雞肉、鴨肉、鵝肉等),畜肉(如牛肉、豬肉、羊肉等),部分魚肉(如鯉魚、鯽魚等)。③多吃,蛋類,蔬菜,少糖水果。另外,多飲水,可以飲白開水、淡茶水、蘇打水,每天飲水量2000ml以上。

(3)適當運動:不但有助於病情的恢復,也對預防痛風病的復發有幫助。

(4)減肥:痛風和肥胖都常伴有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減肥"是降低血尿酸水平一種有效的非藥物療法。體重指數(BMI):測量身體肥胖程度,BMI(千克/每平方米;kg/m^2)=體重(kg)/ [ 身高(m)]^2,是診斷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標,痛風患者體重指數應控制在18.5~23.9kg/m^2。


一項高血尿酸患者(含痛風)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開展地區包括南京、杭州、溫州、湖州及周邊城市,如您有需要了解或參與試驗,可私信發送患者招募,即可獲取聯繫方式,詳情請戳:好消息!高尿酸血症(含痛風)研究開始招募患者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