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門有何作用?明朝最神聖的地方,數位皇帝在此登基

縱橫五千年 發佈 2020-01-19T08:29:14+00:00

最近看新聞,發現有人把汽車開到了故宮的太和門廣場上。而在明朝時期,太和門原來叫做奉天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後來改稱皇極門,到了清朝才稱為太和門。

最近看新聞,發現有人把汽車開到了故宮的太和門廣場上。至於現在的太和門有啥作用,咱們也不懂,咱也不敢問。不過,對於太和門在明朝的作用,我還是略知一二的。可以說太和門是明朝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見證了明朝十幾位皇帝的登場!

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完工,明成祖朱棣下詔,正式遷都北京,自此,紫禁城就成為明清兩朝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成為帝國的心臟。而在明朝時期,太和門原來叫做奉天門,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後來改稱皇極門,到了清朝才稱為太和門。

太和門規模宏大,面闊9間,進深3間,建築面積達1300平方米,門樓為重檐歇山頂,裡面更是雕樑畫棟,搶奪天工。那麼問題來了,明朝人為何耗費這麼大氣力,將一座宮門建設得如何豪華呢?原因很簡單,太和門對明朝朝廷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在明朝時期,太和門主要有兩項功能,咱們先說第一項,舉行朝會。明朝時期,朝會分為兩種,一是大朝,一是常朝。大朝很少舉行,一般都在特別重大的節日才會舉行,比如正月初一,或者皇帝生日的時候,舉行的地點位於紫禁城奉天殿,也就是現在的太和殿。

常朝就是一般性朝會,通常每天都要舉行,明朝的常朝是一日三朝,即早朝、午朝、晚朝。而常朝的舉行地點就是奉天門,即今天的太和門。每天早晨,百官按照文東武西在太和門前站立。然後皇帝駕臨,由錦衣衛鳴鞭,鴻臚寺卿唱入班,文武官員行一跪三叩首禮。

常朝的過程非常嚴肅,錦衣衛夾陛西立,六科給事中分侍左右,御史分班面北而立,負責「序班糾儀」。接下來由陛辭官員向皇帝面奏,之後就是各衙門奏事的時間,皇帝一一進行處理。早晨結束後,皇帝或到武英殿,或到文華殿批閱奏章、進行日講,而各部官員則回衙門工作。

等到中午、晚上,官員再到太和門上朝,向皇帝匯報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常朝」。明朝時期,常朝都是在太和門舉行的,所以這裡是明朝最重要、最神聖的場所之一。除了舉行朝會外,太和門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新皇帝登基。永樂十九年,雷火擊中三大殿,導致三大殿被毀。

所以,明朝有幾位皇帝沒能在奉天殿登基,而是在太和門登基的。比如明成祖的兒子朱高熾,也就是明仁宗,還有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他們都是在太和門登基的。原因很簡單,重新修建的奉天殿直到正統七年才竣工。因此,太和門對於明朝而言,有著非常特殊的政治意義。時至今日,太和門還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我就不知道了······

參考資料:1.《大明會典》;2.《明史》;3.《明仁宗實錄》;4.《明宣宗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