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學習札記02:我對「恐懼」的思考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02T09:17:40+00:00

在寫作業之前,我們先列出梁寧在這節課的名詞解釋:恐懼= 痛點在這次作業中,我會兩個層面去闡述「恐懼」,第一個層面是從「產品實例」去描述「恐懼」,第二個層面是從「情感心理」角度去探索「恐懼」。

本文作者學習了梁寧的課程,並根據課程作業做出思考。今天,作者來談談以產品思維來看,「恐懼」代表了什麼。

第二課,梁寧講的是人的另外兩種基本情緒——憤怒、恐懼。她在課後留的作業是:

  1. 你最近看到了什麼樣的產品,是在力圖幫你抵禦恐懼?
  2. 哪些產品對你的恐懼,解決得很好?
  3. 哪些產品是想解決你的恐懼問題,但其實效果很勉強?

在寫作業之前,我們先列出梁寧在這節課的名詞解釋:

恐懼 = 痛點

在這次作業中,我會兩個層面去闡述「恐懼」,第一個層面是從「產品實例」去描述「恐懼」,第二個層面是從「情感心理」角度去探索「恐懼」。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也歡迎與我交流。

01 產品實例

抵禦恐懼,成為用戶長期使用的產品

臨近春節,又到了眾人搶票的日子,最近你搶到票了嗎?

2019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披露消息稱,預計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約30億人次,其中鐵路4.4億人次,增長8%(同比)。從七麥數據最近的下載量就可以看出很多用戶的歸心之切。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團聚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吃媽媽包的水餃,和爸爸對飲小酒,與老友聚會,如果你還單身的話,那還可能會有一場或幾場相親……可是這麼多人一起搶票,如果回不了家你是不是有些擔心甚至恐懼呢?

當然令人恐懼的還不止這些。排很長的隊伍去買票,為了搶一張票還可能需要幾天都要排隊,當然這些已成歷史(2011年6月12日起,京津城際率先試行鐵道部官網12306網絡售票)。雖然,線下排隊的情況得到了緩解,國定節假日期間人多票少的情況還是會頻頻出現,你是否也經歷過定鬧鐘搶票的日子呢?如果是,那說明你老了(開個玩笑)……

在2019年5月22日12306官方APP的「候補」功能上線之前,這個恐懼並沒有解決的很好。可是,攜程、美團、飛豬等搶票軟體,就很好地解決了恐懼——支持自動刷票功能。

解決恐懼並不一定成為高頻產品

攜程、美團APP雖然都解決了恐懼,但是兩個產品的用戶使用頻次卻有著不同的表現。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攜程APP的用戶量會隨著時間有較大的波動,較多的用戶數集中在春節、清明、暑假(學生)、十一國慶期間。而美團APP則保持著平穩的波動,且這一年內有顯著的增幅。

從公開免費數據我們暫無法直接得出活躍用戶的量,但是基於「下載量」我麼可以近似推斷APP的活躍用戶數:美團>攜程。

(這種方式不建議大家使用,雖然是基於數據的推測,但還是有一定拍腦袋的成分。如果小夥伴們有相關數據,請不吝在留言區貼出,謝謝~)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你使用過這兩個APP之後就不難發現,攜程APP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旅行相關的場景中,訂票、訂酒店、打車……而美團APP則滲透到了日常生活更多的場景中,除了訂票、訂酒店、打車,還有吃飯、娛樂、電影、共享單車等,多個場景的覆蓋讓美團APP的下載量始終高於攜程APP。

02 情感心理

在開頭我先拋給大家一個問題:「解決你恐懼的是有益的方式?你的恐懼是真實的恐懼嗎?」

解決你恐懼的是有益的方式?

我曾經思考過現在的部分網際網路產品,與其說是解決痛點,不如說是痛點的放大。

舉幾個例子來看,你無聊不知道做些什麼,甚至有些頹廢時,你可能刷起了抖音、看起了直播、玩起了遊戲,當你進入這樣的圈子裡,你發現使用產品的用戶幾乎都和你有共同點,所以你不會覺得自己有錯。產品是解決了你的小痛點(恐懼),但是你也陷入了「娛樂至死」的成癮境地之中。

這麼說有些誇張,再通俗一點說就是產品不會去幫你控制時間,即使有個防沉迷規範,但是還是在你沉迷好幾個小時之後才會在當天限制一下你,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對國家法規的敬畏,而不是對每個用戶的尊重(當然,讀到這裡你也不要悲觀,有些產品還是保持了他的操守,比如天氣、出行等APP)。

你的恐懼是真實的恐懼嗎?

這裡舉一下情侶間經常出現的問題吧——分手。場景一般是,一方提出的分手,另一方想著挽留(或者是,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不挽留會但很傷心。那位同學,你給我坐下,我知道你想說還有其他場景,我今天只想說這些)。

「提出分手」或者「被分手時的透徹心扉」,都是因為面臨一些問題時出現恐懼而做出的行動,比如不喜歡對方的某個生活習慣,覺得對方的家庭條件不好……而被分手的一方,覺得自己對對方很好,反問自己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覺得天都塌下來了,甚至會有自我傷害的行為。

可是這些恐懼是怎樣產生的呢?

因為失控了,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就會覺得恐懼,讓內心不能平靜,歸根結底就是內心不夠強大,希望通過外部世界填補(羞愧的我默默低下了頭)。通過這些,你是否會想到分手前經歷了什麼呢?

有沒有強迫對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是不是總是喜歡給對方做規劃?自己覺得給對方的愛很多……可是,卻忽視自己已經給對方造成了壓力,當對方因此慢慢變冷,分手就會發生(如果你正在經歷,請及時停止,與對方溝通)。

在這裡你是不是發現這些恐懼並不是真正的恐懼,而你還有機會可以避免,並且這是隱藏在內心的另一個問題呢?

(參考文獻:七麥數據)

#專欄作家#

兮兮,微信公眾號: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工智慧、toB產品、大文娛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