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家裝行業亂象叢生 齊家網難挑行業第一大梁

cn314智能生活 發佈 2020-01-02T09:26:14+00:00

早在2014年,在市場需求與網際網路紅利的雙重驅動下,網際網路家裝迅速站在了風口之上。寫在最後曾幾何時,由於為了快速掠奪市場資源,導致不少網際網路家裝企業偏離了初始航線。

早在2014年,在市場需求與網際網路紅利的雙重驅動下,網際網路家裝迅速站在了風口之上。轉眼到2015年,市場中的網際網路家裝企業呈現爆髮式增長,同時還屢獲資本市場的青睞,當年融資總額合計超過54億元。然而就在短短兩年之後,網際網路家裝在資本市場逐漸降溫。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從去年開始,包括曾獲得3億投資的嗨家網在內的十數家網際網路家裝企業平台已經倒閉,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分析,「網際網路與家裝行業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巨大的流量紅利所導致的,但隨著用戶流量不斷減少,流量轉化成本增加,平台盈利壓力驟增。」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家裝行業內部也遭遇了一系列難題。近年來,在全國消協投訴數據中,網際網路家裝的投訴比例持續攀升。其中包括施工品質差、工期拖延、臨時增項、偷換材料等問題在行業內屢見不鮮。

尤其在2019年的一份家裝行業報告當中透露,消費者對家裝的負面反饋遠超正面,約42%的消費者認為「整個過程處處都是坑」、24%的消費者認為「裝修過程很耗時間」。那麼問題來了,大家如果選擇規模大的網際網路家裝平台是否一定靠得住呢?比如說作為「網際網路家裝企業第一股」的齊家網,是否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其實據我們調查了解,齊家網的問題更大。

飽受投訴困擾,齊家網難挑行業第一大梁

去年,在齊屹科技(齊家網)官網上有著這樣的一組數據,齊家網2018年的用戶滿意度高達90.6%,滿意度為行業第一。但不少業界人士對此深表懷疑,事實真是如此嗎?

2018年11月,在中國質量萬里行的一篇報導中顯示,其收到的有關齊家網消費投訴高達30多例,多為通過齊家網購買家居建材、選擇裝修服務等帶來的售後問題,而且大多數消費者第一時間聯繫齊家網售後卻未能達成一致。

另外中新經緯也曾報導過,一名用戶在2018年12月18日評論中稱,「80平米房子告訴我預計需要1.2萬左右,幹完活兒總價2.6萬,全是套路」。可見「加料加價」的行為確實存在。而另一名用戶也表示,這家裝修公司前期報價並不高,但合同簽訂完卻比預算高出很多,不僅施工過程中有加價情況出現,保修期間也存在著亂收費的現象,用戶投訴無門。

類似的投訴在2019年也不在少數。

2019年3月24日,有用戶在黑貓投訴中稱:「齊家網裝修平台不作為,裝修不到一年瓷磚已全面開裂。投訴一個多月沒反饋,北京匠巢裝飾公司只答應賠償600元,其他一切不負責,也不負責修復,希望大家小心這家裝修公司。如此作為完全無視合同和保修,齊家網也根本不監管。」

2019年10月9日,又有消費者向黑貓投訴平台投訴齊家網:「簽合同前沒任何人給我說,這個物業的押金由誰負責,我7月22號給你們交了錢,又說這個錢是讓我出,為什麼你們事前不說?這難道不應該你們服務商負責?現在要退款,你們又互相推脫責任,誠信在哪裡?就這樣欺騙客戶?至今扣押我三萬多塊錢近三個月,難道拖就是你們處理問題的方案嗎?」

另外,我們通過天眼查查詢到,截止2019年12月22日,齊家網自身風險達到183條,其中因裝飾裝修合同糾紛被他人或公司起訴不在少數,周邊風險更是高達5620條。僅在今年11月,天眼查就披露了齊家網兩條開庭公告,均為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試問這樣的口碑,又怎能令消費者放心掏錢呢?

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齊家網其實披的是「偽平台」外衣

與不斷出現的消費者投訴問題相比,齊家網更深層次的問題主要在於自身業務結構上。如今齊家網正面臨著一個十字路口,未來究竟該以平台業務為主還是以自營業務為主?

如果翻看齊家網的歷史,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從2014年前後,齊家網就開闢了自營裝修業務,而次年也就是2015年,齊家網又做起了裝修平台業務。通過匯總家裝市場各方參與者的報價以及裝修工程等細節吸引用戶關注,再順勢利用平台優勢,將第三方裝修公司推薦給用戶。這樣一來,齊家網建立起了平台+自營的業務架構。

不過雖然兼做平台與自營業務,但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卻是一個大難題。根據資深媒體評論人何璽評價稱,「雖然業務架構搭起來了,但由於未能做好平台和自營業務之間的平衡關係,齊家網將自己做成了一個披著『偽平台』外衣的裝修公司。平台做得不像平台,自營也未能做好。」

而且表面上看著齊家網公平公正,但其實在「金錢」面前也不得不選擇低頭。

今年4月,齊家網與好萊客進行了深度捆綁,首先雙方各以8000萬港幣的資金購買對方的股份,實現交叉持股;然後二者又開設合資公司,從好萊客採購定製家居產品,通過齊家網的渠道銷售。如此一來,齊家網與好萊客的利益關係可謂是更進一步。此外,包括之前投資海鷗衛浴、之後接受海鷗衛浴的投資,也都是齊家網在建材領域的深度綁定。

但這樣一來,當眾多家裝品牌或者供應商入駐齊家網後,又如何能保證眾人一視同仁呢?要知道凡事牽扯到利益後就會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現如今的齊家網,如果再被稱作是一個平台的話,恐怕有些太過牽強了!

但是單單依靠自營業務,就能滿足齊家網的發展嗎?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到2018年的幾年時間裡,齊家網的自營業務占用了不少資金,也令其財務報表上的現金流長期呈現「負數」狀況。這就意味著自營業務雖然有利於齊家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優勢,但由於需要涉及設計、營銷等多個環節,需要大量資源來支撐,所以齊家網還得依靠平台業務來「養家餬口」。

不過根據螳螂財經的觀點分析,「利用第三方擴充平台規模,吸引流量,然後再把平台的流量導入給自營業務,這樣一種挖牆腳的方式,直接導致了平台與第三方存在本質上的衝突,貌合神離。所以,齊家網必定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做自營,把平台變成自營商城,丟失流量;放棄自營,難以盈利。」

如此來看,齊家網的前景確實令人堪憂。

專利只有1項,齊家網堪稱「網際網路撈金第一」

眾所周知,早在2018年7月12日,齊家網的母公司齊屹科技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網際網路家裝第一股」也由此誕生。但即使穿上「網際網路」的外衣,齊家網仍然那個「扶不起的阿斗」。

前不久,齊家網身上所披的「網際網路」外衣也被扒得乾乾淨淨。我們通過天眼查發現,齊家網的專利信息只有一條。但更諷刺的是,齊家網在今年六月份還被評為「中國房地產科技創新企業50強」,只擁有一條專利信息的企業都能獲獎,簡直是業界裡的大笑話。

要知道,一般作為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其背後必須有著強大的技術和專利支持。以阿里巴巴與騰訊為例,據天眼查顯示,阿里巴巴所擁有的專利信息多達324條。而另一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騰訊的專利產權也多達1816項,軟體著作權多達312項。可見網際網路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就曾發表過觀點:「網際網路企業要面向科技戰略制高點,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反觀志向要做「家裝網際網路平台第一」的齊家網,其名下僅僅只有一項專利,在技術創新已成為絕對核心競爭力的當下,自詡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齊家網根本沒有任何優勢。

當然,這種情況確實是很令人費解,畢竟要說齊家網沒錢吧,眼下顯然還沒有到這種地步。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齊家網連續虧損三年,累計虧損金額高達16億元。對於三年虧損16億元,齊家網CEO鄧華金解釋為:「家裝O2O作為一個重型產業鏈的行業,燒錢極其重要,而齊家網也正是在經歷『戰略性虧損』。」

而根據齊家網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19年投入的研發資金僅有2400萬,可以說是九牛一毛。16億跟2400萬,對比之下,可見齊家網自始至終就沒把創新當回事,或者說「燒錢沒有燒到點」上。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年齊家網拿著投資方的都去幹了什麼呢? 恐怕也只有鄧華金清楚了。

寫在最後

曾幾何時,由於為了快速掠奪市場資源,導致不少網際網路家裝企業偏離了初始航線。而在資本浪潮退潮後,不少曾站在風口高飛的網際網路家裝企業與平台最終難逃被洗牌的境遇。

作為網際網路家裝企業第一股的齊家網,其市值也慘遭腰斬。2018年7月12日,齊屹科技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定為4.85港元。然而時隔一年後,齊屹科技的股票僅為2.5港元左右,市值慘遭腰斬。「牆倒眾人推」,齊家網不光「口碑一度跌至谷底」,就連資本市場對其一年來的表現也不太看好,尤其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殆盡,獲客成本不斷上漲,齊家網還能用投資人的錢「燒」多久呢?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