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你跟法官熟嗎」是一種公平焦慮

華聲在線 發佈 2020-01-02T09:56:28+00:00

當事人問律師跟法官「熟不熟」,肯定是想得到「熟」的答覆,其目的是希望律師疏通與法官的關係,影響案件的審理和判決結果。這樣的當事人,大多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沒有關係就不能確保實現自己的合法目的。這種心理是不健康的,也是法治時代的不好現象。打消公平焦慮,需要綜合治理。 一方面,應該進

郭元鵬

出現法律上的糾紛後找律師尋求專業幫助,這是一種理性和正確的選擇。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有人找律師,並不關心其業務水平如何、職業素養如何,而在意其是否有其他專業外的「能力」,如能否疏通關係擺平法官等。「律師,你跟法官熟嗎」成為不少人尋找律師問的第一句話,讓律師十分尷尬。(12月31日《寧波日報》《中國寧波網》)

報導里,列舉了一個真實例子。寧波一位律師前幾天接待了一位當事人,她的案子比較複雜,相關資料也不是很齊。在大致聽了案情後,律師分析了幾個關鍵點,並對該案的幾種可能結果進行了介紹。至於勝負問題律師說沒法下結論,因為她掌握的證據不多,具體操作需要深入案件當中尋找機會。當事人對律師的分析表示非常認可,但她接著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想請問下,您跟某某法院的法官熟嗎?我這個案子確實很複雜,有人說必須託人找法官幫忙。」

「律師,你跟法官熟嗎?」這是不少當事人在尋找律師後詢問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不是律師被問的話語。因此,一些律師表示十分尷尬。如果只是用「陽光話的話語」來回答,肯定應該是這樣的:案件勝負,和與法官熟悉不熟悉沒有任何關係,和案件情況有關係。有理走遍天下,沒理寸步難行。打官司豈能依靠「與法官熟悉」?

可是,只是這些「陽光下的話語」就能紓解人們的疑惑嗎?顯然不能。我們是一個法治社會,打官司這樣的事情當然需要「有理有據」,當然需要「合乎法理」,當然需要「合乎情理」。不過,也不能忽視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現象,那就是再公平的法治社會,也難免有一些「灰色的地帶」。打官司的時候,確實存在「熟人社會」的問題,儘管不是太多,畢竟這影響了人們對於法治的信仰。

因此,在嘲笑、否定「你跟法官熟嗎」的問詢話語同時,更應該讀懂「律你跟法官熟嗎」背後公眾對於司法公平的期待。哪怕只是小機率的不公平,哪怕只是一種焦慮,也值得用「更公平的司法陽光」去融化。

當事人問律師跟法官「熟不熟」,肯定是想得到「熟」的答覆,其目的是希望律師疏通與法官的關係,影響案件的審理和判決結果。這樣的當事人,大多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沒有關係就不能確保實現自己的合法目的。這種心理是不健康的,也是法治時代的不好現象。打消公平焦慮,需要綜合治理。

一方面,應該進一步規範律師和法官的關係,讓律師和法官的關係更清白,良好律師和法官的關係,是司法公平基礎。一方面,要禁絕司法不公平現象,實施「案件審判終身負責制」,無論何時發現問題都應該能追究「辦理關係案件」的責任。2020,新年的陽光來了,請用司法更公平驅散「你跟法官熟嗎」焦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