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鑑定專家、畫家段煉先生談漢代玉器

中國畫創作理論研究 發佈 2020-01-02T12:46:30+00:00

簡述漢代玉器的特徵 河南 段煉 漢代玉器的琢治風格,在繼承春、戰時期玉作雍容、霸悍風格與基礎技法的同時,已經開始出現了偏重於寫實主義的風格的玉作。

簡述漢代玉器的特徵

河南 段煉

漢代玉器的琢治風格,在繼承春、戰時期玉作雍容、霸悍風格與基礎技法的同時,已經開始出現了偏重於寫實主義的風格的玉作。在這一時期,從所琢玉器的工藝和技巧來講,可以說是對上三代的總結。單從工藝技巧而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兩漢玉器的加工製作,已經達到了繼新石器中期良渚文化玉器以來,中國玉文化史中,又一顛峰。

在封建大一統的社會環境中,做為玉器中一項最高規格的禮器製作,在兩漢玉器中所占的比重明顯下降,作為神聖禮器的部分玉器已經逐步淡出歷史舞台。比如《周禮.春秋.大宗伯》中所載的以玉作六器中的琮、璋以經在這一時期基本被淡化、弱化,圭的製作和選材也比較粗糙,這是因為兩漢期間統治階級更注重玉佩飾和玉制日常用具的加工製作。充滿神聖宗教色彩禮器的用玉,在這一時期對統治階級的影響,已經無法和上三代相比擬。也可以說這一時期,是玉文化走下神壇,更加貼近王侯日常生活的時期。取而代之的是,進一步成熟的生活化宗教哲學思想,在著重的反映五行學說在兩漢時期盛行,方士們按照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相應的配上一個由華夏早期宗教衍生出的神獸;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玄武,這一反映神聖王權統治思想為主體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就是當時所稱的「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權統治思想意識的加強,新興玉作禮器的製作也重點的進行表現。「四神獸」做為這兩種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兩漢期間盛行不衰。

兩漢時期,統治階級更加推崇具象化的審美意識,偏重於理性化的思考方式。所以,所琢玉器,僅從造型來講,已經更貼近生活中所看到具象化的事物,器形的選擇也更加貼近生活,反映對象更加形象,造型更加精準、生動。廣泛用於生活中日用器皿的玉器逐漸增多,與當時所流行其他材質所加工製作的日常生活用具造型大相逕庭,比如:盒、盤、觴、杯、卮、碗、壺、瓶、勺、尊、帶勾、劍飾,剛卯、嚴卯、印信、司南、工字佩以及各種人物、動物、飛禽等等在玉作中大量出現。另外,一些器型比較大的圓雕陳列玉器作品和玉器製作成套的用具,也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這也是繼商代、西周以後所少見的。

葬玉的加工製作,在兩漢時期,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這是因為,統治階級以流行於當時盛行的宗教哲學理論為依據,使他們相信,以玉斂屍可使人肉身不化。所以,玉匣的加工製作應運而生,加工的精準程度無以復加。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河北滿城漢墓、徐州獅子山漢墓、廣州南越王漢墓所出土的玉匣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喪葬用玉在兩漢時期,占有無法比擬的重要性。玉枕、玉晗蟬、玉握、玉堵等用玉也大量的在兩漢喪葬習俗用玉中流行,甚至在這一時期,富足的平民階層和普通官僚階層也開始效仿王用葬玉中所出現的玉握、玉晗、玉堵等。

在兩漢時期,喪葬用玉不論從製作理論基礎的格式系統化和琢制工藝來講,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地步。

兩漢時期的用玉階層,還是以王玉為主。統治階層對玉器的佩帶和使用還是有著嚴格的要求和限制的。對於用玉材質,也還是比較講究。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東漢文學家許慎對玉的解釋中可以看到,所著《說文解字》中載:「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所具備仁、智、義、勇、潔的五個特徵,這是繼春秋晚期孔子對玉進行細緻界定後,又一對玉的含義進行了總結簡化的界定。具體來說,具有堅韌的質地、瑩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這五種特徵的美石,才被認為是玉。根據以上對玉材質的分析,說明兩漢期間,所採用玉質,符合以上五點特徵的,基本上還是以新疆產和田玉為主,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從館藏出土大量漢代玉器用玉得到驗證。

民間用玉所使用多為地方雜玉為主。進入東漢的中晚期,明顯可以發現,新疆和田玉的用量在減少,這也說明,在這一時期,兩漢與西域的商貿往來出現了比較大的斷層,我們也可以通過對兩漢史的研究中,發現產生和田玉供應斷層的原因,那就是戰爭的頻繁和西域羌狄部落的強大壟斷。所以,從目前出土玉器來看,一部分日用玉器和禮器用玉,已經採用遼寧岫巖玉和寬甸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黃玉和地方產雜玉等材質的玉料進行加工雕琢。

從兩漢玉器加工工藝技法來說,在繼承春、戰的基礎上,又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央政權實施休養生息,促進提高生產的各項措施、政策,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統一強盛的封建制國家,政治的改革帶來了社會經濟進入繁榮時期。所以玉器的設計風格逐步進入比較甜膩的階段。也正因為統治階級與玉工的審美意識已經發生了改變,對玉器的加工和創造,在繼承春、戰玉器風格的同時,更偏重於整體造型具象化的理性思想的反映,並且漸漸的脫離了春、戰時期,玉作抽象化、神秘化感性的思想束縛。

從加工工藝來講這一時期的玉器,所流行的玉器加工技巧大致可分為五種。

1、鏤空雕琢的工藝技法大為流行,並在兩漢期間達到了已臻化境。玉器風格也充滿了飄逸與靈動的整體風格,從而進一步擺脫了上三代比較沉穆的整體造型。

2、淺浮雕的工藝技法在這一時期,也走向更加精準的理性化。主要是對要反映的物體進行淺立體準確表述的琢刻方法。比如加強了對龍、鳳、虎、犀及人物、動物的結構與肌肉質感的刻畫,對造型的掌握已經走向成熟,從而基本擺脫了春、戰時期,一味突出感性的、抽象的神秘主義色彩,以繁密的一面坡、淺浮雕、遊絲線方法來裝飾玉器內飾,而忽略了玉器整體造型的改變。

3、另一種源於新石器良渚時期,發展成熟於春秋時期的琢玉方法,也就是「遊絲陰線」裝飾方法的加工技術,在兩漢時期也達到了顛峰,紋飾轉折美妙,飄逸健勁,極賦張力,刻畫對象造型精準中透出藝術性的誇張,與鏤空雕、淺浮雕有機的組成一件玉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4、圓雕技法在兩漢時期走向成熟,不論是人物、動物、禽鳥或是龍風的造型,極為準確,在神態的把握方面,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後來,乃至今日圓雕玉作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帶動作用。

5、在玉器的設計中,有機的將文字加入玉作之中。這一點,還是因為審美意識由抽象化向具象化的方向改變的結果。為了能夠更加具象化的反映出玉器的功用,在鏤空玉璧、剛卯、嚴卯等佩飾和禮器玉作上出現了大量說明功用的文字吉語,比較典型的吉語有「長宜子孫」、「長樂」、「益壽」等等。兩漢玉器上的這種吉語文字,使用與玉器整體設計在一起方式,以鏤空的雕琢方法,使文字更加突出,並且融入玉器之中,在明確表達了具體含義同時,又互添光彩。用在嚴卯、與剛卯上的辟邪咒語,以「正月卯日或疾日嚴卯」做首語的文字,所採用的是陰線琢刻的方法。對玉器上文字的琢刻表現形式有陰線雕和鏤空雕這兩種。

從以上這幾點來綜合分析,兩漢玉器的藝術風格,在熟練的技法為基礎下,充分的、有針對性的對所表現的物體加工製作的同時,並附加文字說明,反映出當時的審美意識已經開始向理性化、具象化寫實主義轉變。這在以前的各個歷史時期是比較少見的。

總的來說,兩漢時期的玉器加工工藝,在這一時期走向成熟。今天,我們可以從館藏和民間所出現這一時期的玉器中,明顯的看出,兩漢時期玉器加工工藝和整體設計思想,其實是對商、周玉器加工工藝技法的總結。我們也可以在這一時期的玉作上,清晰的看到中國玉文化和玉器加工技法承上啟下的發展脈絡。

也正因為這種理性寫實風格玉作的興起,一方面擺脫了上三代幻化的神秘主義造型風格;另一方面,因為琢刻技術的提高,造型能力的加強,反映對象的方式更加精準,也逐步失去了玉器固有的神秘主義色彩。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時期的玉器琢制,從西漢中期的繁盛,到西漢末的衰退,歷經短暫的大新,特別是到東漢以後,雖然經過了短暫的中興,隨即又進入連年的戰亂和政局混亂的狀態當中。社會整體的動盪,造成玉器的加工也急劇的走向頹勢,金銀器和原始陶瓷器加工方法的逐步成熟,也使得加工工藝繁雜、玉原料的稀有,使得中國玉文化在東漢時期已呈現出漸漸衰退的跡象。

精準的實體反映,使兩漢時期玉作失去了很多本應從宏觀上應該具備的內在神韻,而只是片面強調了具象的微觀神韻和繁複華麗的觀感。在求形似和求機巧的過程中,忽略了做為玉器所應該具備的內在精神;失去了做為玉器最重要的神聖、神秘化的內在氣韻。也使我們今天可以較清晰的看出兩漢時期玉器所強調的功用性本質。兩漢玉器的製作也為國之玉文化發展史寫下濃濃的一筆,為國之玉文化的桂冠上,鑲嵌了一顆璀璨的寶石。

如轉發請註明作者,謝謝

作者簡介:段煉,字軍智,號松溪鶴堂,居鄭州,精於文物鑑定,富收藏。幼承家學,繪畫師從其母國內著名工筆畫家幸建華先生、喻繼高先生,幼年畫即有小成,山水、人物、花鳥皆精,青年時畫作獲獎頗多,進入中年,潛心修習創作,淡泊名利,段煉先生作品根植國學文化為創作思想,筆墨精妙,意境深邃,畫中散布仙逸之氣,深得眾藏家追捧

現為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 學術委員會委員

河南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 副秘書長 鑑定工作委員會委員

早年加入河南省美協

民盟河南省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