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紋身:獨特宗教傳統如何面對現代文明挑戰

曼古王 發佈 2020-01-02T12:54:55+00:00

雖然迷信在如今這個科技為王的時代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但有精神意義的刺符紋身在泰國依然流行,且還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包括不少外國信徒。

雖然迷信在如今這個科技為王的時代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但有精神意義的刺符紋身(Sak Yant) 在泰國依然流行,且還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甚至包括不少外國信徒。在刺符紋身大師(Ajarn)們看來,這種趨勢說明,迷信將永遠在泰國社會中發揮作用。

「你是來找Tag大師的嗎?請跟我來,我也有一個紋身,」在Saeng-siridham寺廟門口的計程車等待區,一名友善的男子對我說道。他帶我走過一條狹窄的小巷,不一會兒就看到一座兩層高的木屋。「Tag大師就在這裡,」他說。

房前有大片露天區域,還有一個大木凳讓遊客等待。一隻鸚鵡不停地說著「你好,你好」,愉快地迎接我們。這是一個周四的早上9點,已經有大約7名外國人在等候。他們走到二樓,輪流排隊,等待這位紋身師。

「好運、財富或者魅力……這些(紋身)我們都有,不管對男性還是女性都有好處,」Tag Rewadee這樣說道。

這位大師已年近60,他的職業生涯並不平坦,在決定成為佛教僧人龍波本(Phra Udom Prachanat)的弟子之前,他經歷過多次失意。龍波本是泰國著名僧人,以迷信「工藝」、尤其是刺符紋身或聖物紋身而聞名。

「他對我說,我鼻子尖,眉毛彎,這樣的面相顯示我能成為一個好學生。我是他的第一批學生。」

在Tag大師3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為1萬多人紋過身。他的門徒遍布亞洲各地,除日本與台灣之外,他還去各地旅行,把他的刺符紋身帶給當地人。

Tag相信,儘管這種紋身有迷信色彩,但將永遠是泰國社會的一部分。「泰國人和全世界對刺符紋身的看法已經發生改變。這種職業可以讓人變好,讓他們行為更加端正。他們將把這種藝術的火炬一直傳遞下去,刺符紋身不會消亡。」

說完這番話後,他以自己要主持一場儀式為由匆匆告辭,儀式上他要請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師神靈進入他的肉體。完成這個儀式後,他開始為訪客紋身,第一位接受紋身的是一名55歲的加拿大男性。

「紋身大師」之路



周四這天他格外繁忙,因為這天是致敬「大師」的日子。Tag有很多助手可以幫助他先給訪客身上著墨,其中一位是Moo(Arjan Moo Khunphol),Moo在技術學校就讀時曾「中彈」後倖存,之後開始對聖物紋身感興趣。

「我在子彈中活了下來(兇手射偏了目標),我認為是刺符紋身保護了我。之後我開始在身上添加更多(紋身),包括脖子、胸部、背部、手臂以及腿部。」

Moo在職業生涯的頂峰進入了紋身圈。當時他是一位年收入達6位數的企業家,但他決心成為一名刺符紋身師。

「我浪費了10年的生命。我常常喝醉,而且花錢經常超支,」他說。「朋友問一直問我為什麼(想成為紋身師),我的家人也不同意。他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職業和收入」,「但我堅持選擇自己的人生路。」

「我想重新拾起那個缺失的部分——刺符紋身和友情的感覺。」

然而一路走來他也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時他就象是在讀幼兒園,要學會閲讀和寫佛經,同時還要獲得師傅的認可,證明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紋身師。這包括要無私待人,不計回報,這在當下的世界是個不小的挑戰。

前三年他幾乎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一直在學習。「對刺符紋身和經文的研究沒有止境。」38歲時,他已經為別人紋身長達7年了。

「現在的收入並不像以前那麼好了,但我更喜歡做一名給予者的感覺,」他面帶笑容說道。

女性追隨者增多



BBC泰語記者注意到,來紋身的人群中,70%為女性。Moo也表示為紋身而來的人中,女性越來越多。而在過去,來的人幾乎都是男性。

「以前如果女性身上有紋身會被認為是瑕疵。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如今女人和男人平等了。現在的不同之處在於目的:男性希望紋身給他們力量,幫助他們生存,而女性則希望紋身可以給她們帶來事業運、金錢、愛情及魅力。」

Moo接待的第一名客人是一名50歲的泰國女性。這是她第一次紋身,選擇了為她推薦的兩個圖案。

像被螞蟻咬了一樣疼,但我想要紋身,所以必須忍住,」她一邊接受紋身一邊說道。

當被問及她對刺符紋身怎麼看時,她說道,「這不奇怪。我這個年紀父母已經不能左右我了。」

這時另一位20多歲的女性也到了。她的背部有一隻蜥蜴紋身。「我喜歡這種方式,也希望我的生活可以變得更好。當然這也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她說。她同樣認為,女性接受刺符紋身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我不需要父母同意,我已經是成年人了,」她說。

信念、信仰與非理性想法



通常來說,一個紋身需要一到三個小時,根據圖案不同可能會有差異。每次紋身完成後,紋身師會將聖水灑在接受者身上,保佑他們。

這時會有一名信徒手持托盤,把錢放進托盤(數額根據個人意願而定),信徒需要雙膝跪地,在紋身師誦經時深呼吸。

在這個階段,一些信徒會經歷一種「Kong Kuen」反應,當事人會渾身顫抖,汗水浸濕全身,還會有人一時興起,表演泰國舞蹈。

BBC泰語記者在現場便目睹了一名這樣的青少年。他剛剛接受了一個哈努曼(Hanuman,面具舞中的一個猴子形像)紋身,隨即便表演起一種像猴子一樣的舞蹈。

「每個形像都有自己的精神。如果你意志特別堅強或脆弱,你就會感受到它(Kong Kuen),」一名紋身師說道。

Moo還表示,信仰與無知之間的界線十分薄弱。他認為,信仰也需要理性和邏輯,例如信仰背後的歷史。與之相反,無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就像有人認為的那樣,「我覺得那很好,我不管為什麼好,怎麼好。」

「我是個電氣工程師。你見過『電』嗎?不,但你可以感受到電擊,這就證實了它的存在。科學來自思考和結果。至於迷信,則是無形的,它對人的影響取決於許多因素,比如你過去的命運和行為。」

刺符紋身:做個好人的第一步



在從理工科轉入與紋身職業後,Moo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更加嚴格了,但他堅稱很高興自己更有人情味了,因為一個刺符紋身大師必須是一個好人。

「我遵從佛教的戒律,避免惡習和成癮,以便讓我操作的紋身給他人最大影響。」

信徒必須是道德上的好人。這也是Moo這樣的紋身師還需要給他人提供生活建議的原因。Moo認為,紋身不能改變任何人的生活,但可以是一個人決心行善的證明。

「這一切都始於對聖物紋身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後人就會開始改變。當你改變自己時,很容易會變得更平易近人,從而從他人身上得到仁慈與善意。紋身只是一個次要因素,身上布滿紋身不會改變你的生活。除非你想要成為一個好人,否則什麼都不會改變。」

Tag認為,聖物紋身和護身符將在泰國社會長期保留,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需要精神支柱的時代。

「現在人們很難去寺廟,因為一些僧人行為不端,也可能是因為寺廟和僧人數量在減少。但是刺符紋身不在寺廟裡,它的門檻比較低,人們更容易接近。它已經存在超過1000年了。」

在成為紋身師前,Moo曾經工作過十多年,現在做紋身大師已經超過7年,他這樣總結自己的心得:「紋身只是一個提醒,讓人記得要從善,每天做好事,想法也要積極。這樣下去,即使沒有紋身,你的生活也肯定會越來越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