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姥爺,謝謝你給了我一個浪漫的童年

鴨梨研究社 發佈 2020-01-19T13:16:56+00:00

狐狸說道,「比如,你定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到了三點鐘,我就開始很高興。時間越臨近,我就越高興。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

《小王子》中,曾有這樣一個片段: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道,「比如,你定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到了三點鐘,我就開始很高興。時間越臨近,我就越高興。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

小王子問道:「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道:「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01

蔣雯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有一個極其注重儀式感的姥爺,伴她度過了一個浪漫的童年。

蔣雯麗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還有倆姐姐。其中,一個叫「安第」,另一個叫「全第」。

名字的寓意,顯而易見。

身為女孩的她,自是在爺爺奶奶家不受待見。雯麗媽的日子也不好過,遂打著照顧父親的名義,帶著小雯麗回了娘家。

姥爺出生於1886年,是一名火車司機,家境殷實。

他膝下曾有三女一子,奈何只有雯麗媽活到了最後。因此,他將雯麗媽視為掌上明珠,寵愛滿滿。自從有了小雯麗,姥爺便把全部重心轉到了她身上。

和姥爺一起去領工資,是小雯麗每個月最殷切盼望的日子。

姥爺個子不高,偏瘦,象徵性地拄個拐杖在前面走,小雯麗就慢悠悠地跟在後面。

到了窗口,姥爺便把小雯麗舉起來,由她親自遞上私章,領來38元2角的工資。

領完工資後,二人直奔糖果店。確切地說,是小雯麗興沖沖地走在前面,姥爺在後面跟著。

為什麼姥爺一定要帶著小雯麗一起去領工資?小孩兒又幫不上什麼忙。

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培育出充滿幸福感的孩子。

他們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只需要一顆糖,便能開心一整天,之前的煩惱通通消散。

此外,儀式感的背後,往往也藏著去做某件事的動機。這種動機,可以激勵著孩子為實現目標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雯麗用「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來描述姥爺家的小院。

姥爺從年輕時就愛養魚養花。除了孩子,花卉盆景是他的最愛。

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濕漉漉的院子裡,魚兒在清水裡游,花兒在露珠下笑。姥爺坐在藤椅上,欣賞著他一院子的花。而她,則坐在姥爺的腿上,好不愜意。

個人認為,姥爺頗具古代文人雅士的風範,並以他那勤勞的雙手和不俗的品味,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姥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不會少了煙、酒、茶、糖。

茶,要茉莉花茶;酒,要高粱酒;煙,來人必給人家遞,也是那會兒的好煙;糖,不光小雯麗吃,來家裡的小朋友吃,姥爺自己也吃。

就這幾樣,全是那個年頭的奢侈品。

從中可以看出,姥爺把生活過得極具品質感。

他沒有看人下菜碟,亦沒有摳摳搜搜,只顧自己享受,反而熱情好客,慷慨大方。

蔣雯麗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自是離不開幼年時的耳濡目染。

彩蛋:「英姿颯爽蔣雯麗 x 嬌俏少女許晴」同框,你發現了嗎?

02

時光匆匆,一晃已過去幾年,我仍對《爸爸去哪兒2》中的某個片段記憶深刻。

吳速玲(Joe和Grace的媽媽)是一個精緻到頭髮絲兒的女人。

就連她在深山裡做飯的樣子,都美成一幅清雅的山水畫。

♡做飯——心思細膩

做飯時,她不斷用刀背拍打瘦肉,旨在打斷經絡。她說:「這樣做,小朋友吃起來會比較好咬一點。」

♡用樹葉製作筷架——儀式感滿滿

她就地取材,從屋外的植物上摘下幾片葉子,用來製作筷架。

只見她從容淡定地做完三菜一湯,而那筷架,恰好成為畫龍點睛之筆,鮮活而有趣。

我一直都在默默關注著她的微博動態,運動、旅行、野餐……Joe和Grace在鏡頭前露出明媚的笑容,一看就被照顧得很好。

有這樣一位熱愛生活且注重儀式感的媽媽,孩子想每天不開心,都很難。

03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儀式感。每一個儀式感滿滿的時刻,都是愛的表達。」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儀式感?

♡從日常小事做起

吃飯前,放一首舒緩的輕音樂,鼓勵孩子自己洗手、擺餐具。待全部家庭成員到齊後,再開動。

吃飯時,看到孩子不挑食,吃相文雅時,要及時給予表揚。

睡覺前,給孩子一個晚安吻。

平日裡,多和孩子一起看書、跑步、逛公園,時不時來個愛的抱抱,加強互動溝通,讓孩子知道「媽媽愛你」。

♡從特殊節日做起

感恩節,父母和孩子圍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動。

聖誕節,父母和孩子一起布置聖誕樹,等待聖誕老人的光顧,並互送禮物。

新年伊始,父母給孩子換上新衣服,包上壓歲錢,並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我們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向來含蓄內斂,喜歡走「婉約路線」,這並沒錯。

只是,愛孩子,應該用實際行動「大聲說出來」,讓孩子知道。

充滿儀式感的家庭,更幸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