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效藥物,快快記下

悅讀中醫 發佈 2020-01-19T13:36:52+00:00

小編 導 讀 風濕性關節炎屬「痹證」範疇,多見於成年人。由於機體防禦功能降低,腠理不固,使風寒濕等邪乘虛而入,直中關節等處,繼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發為痹證。

小 編 導 讀

風濕性關節炎屬「痹證」範疇,多見於成年人。此病正氣不足是內因,外邪入侵是外因。由於機體防禦功能降低,腠理不固,使風寒濕等邪乘虛而入,直中關節等處,繼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發為痹證。治療本病的特效藥物有哪些?文中都列全啦。



臨床所見,多數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屬於風寒濕痹。教材根據風寒濕等邪的不同而分型別類,如行痹、著痹等。但臨床所見到的往往比較複雜,通常是風寒濕三邪共存,而主要症狀則取決於哪個邪氣最為猖獗而已。疼痛呈遊走性的為行痹,遵循行因行用的用藥法則,我多以烏梢蛇、雞血藤取效;疼痛劇烈屬寒者,可以考慮用細辛、附子;對濕邪為盛的著痹,或溫陽或健脾以化濕邪,同時用木瓜、防己等利關節;久病入絡或見肢體拘攣者,可用蟲藥搜剔之,如全蠍、地龍、白僵蠶、蜂房等。熱痹多見於急性發作期或陽旺體質患者。我個人喜用大劑量豨薟草、土茯苓等,因為它們還具有解毒之功,能明顯對抗風濕致病因子——鏈球菌。

寒濕之邪最易凝滯氣血,使經絡澀滯,關節不利。我們治療痹證時如果按常規效果不顯,添加活血通絡之品往往會立竿見影。這說明此病日久入絡夾瘀,治當兼顧活血通絡,尤其關節活動受限患者。活血藥種類繁多,但針對此病,我喜用土鱉蟲、乳香、沒藥等。土鱉蟲善消腰部瘀血而治腰痛,乳香、沒藥善消四肢關節瘀血,還能止痛,臨證可優先選加之。

此病之初多因正氣不足,營衛空虛,而邪氣內侵。反覆發作更是因衛陽不固,易受外邪而引觸伏邪。若能扶正固表,溫補衛陽以增強防禦,則可有效控制病情反覆發作。重用黃芪,以玉屏風散多可解決這個問題。另外,補法還有利於糾正患者正虛邪戀狀態。一方面為祛風、散寒、除濕、化瘀等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可防止辛散溫通之品耗損原本就虛弱的正氣。除黃芪外,我也很喜用淫羊藿,取其溫腎陽、祛風濕的雙重功效。我們都知道,衛陽出下焦,其根在腎督。故溫補腎陽可以充實衛陽之氣,為黃芪等補衛陽提供根源而達到療效持久的目的。另外我觀察到,風寒濕痹患者多屬陽虛體質。陽虛而陰邪易盛,這不利於痹證痊癒。補陽有助於散陰邪,從而促進痊癒。故此,我十分重視淫羊藿在治療此病時的多重作用。熱痹失治,遷延日久可以傷陰。肝腎陰虛則筋骨失養,可使痹證更加頑固複雜。故陰虛患者選龜板、懷牛膝等能補益精血,強壯筋骨。

用藥心得

豨薟草

風濕熱痹,我最喜歡用豨薟草。它不僅善於祛風濕熱邪,而且能通經絡活血。所謂治風先治血,恰為合拍。此藥又善於解毒。我們都知道風濕性關節炎與鏈球菌感染有關。此藥用至60g以上時,可以明顯地控制風濕活動,從而降低抗「O」。治療風濕熱痹時,我常加入土茯苓、地龍等,以增強療效。

川芎

外邪雜至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川芎善於行氣血,氣血運行通暢,滯留於關節等處的風寒濕熱等邪自會隨之消散。我多與乳沒為伍,共同行氣血,治痹痛。此亦為血行風自滅之意。

附子

對於寒痹患者,我必用附子。附子能內壯元陽,使一身之元陽旺,又能無處不到,除風寒濕邪,效果很好。針對頑症,非它難效。

黃芪

久病多因正虛邪戀,妄用辛散溫通之品更易傷正。對虛證明顯的關節炎患者,當補中求通,重用補元氣的黃芪,可振奮氣機,使氣貫血脈,煦之,推之,即使經脈有凝滯之邪,隨大氣以轉,或可消散,況且有川芎等行氣活血,治療更易。另外,黃芪善於補脾化濕邪,療著痹,補肺固表,抗外邪。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此為黃芪的優勢。

白芥子

有風濕結節的,白芥子為首選。白芥子性銳利,走皮里膜外,可以消痰結,多與白僵蠶、半夏為伍。

獨活、羌活

久病以風寒濕痹最常見,此二藥辛溫苦燥,祛風濕作用顯著,合用可直通上下,橫行肢臂腰膝,宣通一身脈絡,使邪無藏身之地。痹證上肢明顯重用羌活,下肢明顯重用獨活,為我治療風寒濕痹的最常用藥。常與淫羊藿、當歸為伍,其中當歸補血活血,質潤防燥烈太過,淫羊藿內壯元陽,使離照當空而陰霾消散。

辨證施藥

風寒濕痹

關節冰冷且疼痛或腫脹,活動不利,遇冷加重,得熱則舒,舌淡苔白,脈弦緊或沉。用藥可選羌活、獨活、附子等。

風濕熱痹

肢體關節紅腫熱痛,且有壓痛,伴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舌紅苔黃,脈滑數。用藥可選豨薟草、土茯苓、地龍等。

瘀血阻絡

關節不利,活動受限,疼痛明顯,位置固定,晝輕夜重,舌暗,脈澀。用藥可選土鱉蟲、乳香、沒藥等。

衛表不固

關節不適,遊走不定,遇風則發,伴乏力易汗,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虛或緩。用藥可選黃芪、白朮、防風等。

腎虛絡滯

腰腿酸軟無力,日久不愈,陽虛者伴倦怠喜臥,肢冷畏寒,遇冷加重,舌淡,脈沉。用藥可選淫羊藿、巴戟天、黃芪等。陰虛者伴潮熱盜汗,骨蒸咽干,五心煩熱,舌紅苔薄,脈細數無力。用藥可選桑寄生、懷牛膝、龜板等。

驗案選粹

石某,女,30歲。

腰腿關節痛3年。

患者3年前產一女嬰,因不慎著涼,出現兩膝關節痛,繼而腰痛。後來經多方治療,病情反反覆復,未徹底根治。近半年因勞累,症狀加重,遂來求治。患者瘦弱,不耐勞作,雙膝關節冷痛,得熱則舒,炎炎夏日亦需護膝包裹,腰痛不甚劇烈,然陰雨天明顯,關節活動尚靈活,但走路明顯緩慢,吃力,舌淡紅,苔白,脈緊尺沉。

診斷: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黃芪100g,當歸20g,雞血藤20g,土鱉蟲20g,路路通20g,威靈仙30g,羌活10g,獨活20g,川芎15g,附子(先煎)20g,淫羊藿20g,牛膝20g。

服藥1劑後,疼痛大減。5劑後症狀消失,走路正常,遂自行停藥。後來偶遇患者,告知至今2年有餘,未復發。

【體會】患者產後氣血不足,又感受風寒濕邪,正虛無力鼓邪外出,故成久病;寒性凝滯,血遇寒則凝,氣血不通,故見疼痛。方中黃芪大補元氣,能振奮氣機,使氣貫血脈,煦之推之,從而使寒邪消散,瘀血得祛,配川芎行氣;雞血藤、當歸、土鱉蟲、路路通活血,使氣血暢通,邪無所留,此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羌活、獨活二藥辛溫苦燥,祛風濕作用顯著,合用可直通上下,橫行肢臂、腰膝,宣通一身脈絡,其中獨活劑量頗大,是為下肢和腰部風寒濕痹而設;附子、淫羊藿補腎溫陽,又善祛風濕,當元陽內壯而離照當空,陰霾自會消散;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行氣活血易傷氣血,但有黃芪、當歸等補之;附子、獨活等有時過於燥烈,但有當歸潤之。全方攻補兼施,不論是攻是補,皆為風寒濕而設,且量大效宏,故效果顯著。

李某,女,59歲。

全身關節酸痛4個月。

患者4個月前感寒後出現肢體疼痛症狀,其中雙肩、雙肘、雙膝明顯,尤其雙膝。患者崇尚中醫,然經過3名中醫治療3月余,服藥近百劑,毫無效果,信心頓失。來我處只是以試試看的心態求治。患者體質尚可,四肢活動欠靈活,晨起最顯,疼痛以酸痛為主,夜裡尤甚,經常失眠或被痛醒。關節無紅腫,但有拘緊感,舌暗紅苔黃,脈洪數有力。

診斷: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雞血藤90g,土鱉蟲20g,獨活10g,一口鐘15g,路路通30g,川芎10g。

1劑病去大半,3劑痊癒。患者甚為歡喜,逢人便提此事。

【體會】患者因感寒而發,寒痹屬實。然從其活動不靈活,入夜明顯來看,此乃瘀血之證。故病機當屬寒瘀凝滯。患者舌脈全然熱象,考慮與前醫浪進溫熱散寒藥有關。患者雖寒邪祛,但瘀未除,故症狀依然。此時當活血通絡為主,祛風除濕為輔。方中大劑量雞血藤、土鱉蟲等活血通絡,小劑量獨活、川芎等祛風濕邪。藉此案提醒大家兩件事:一是用舌脈辨證不能太過教條,因為有些時候,舌脈的表現可能與患者求治的疾病無關。如此案,其舌脈均由用藥引起。二是風濕性關節炎雖說祛風除濕乃大法,然活血通絡不可忽視,尤其久病。風亂氣血,濕阻氣機,寒性凝滯,熱可煉瘀,不論何邪,最終都可導致瘀血的出現。患者表現的關節痛、活動受限等,幾乎都與瘀血阻滯有關。西醫檢驗血沉增快都成了此病的診斷依據,我們中醫又有什麼理由忽視瘀血的存在呢?

日常保養

1.居住環境宜乾燥、溫暖,尤其睡床,不可貪涼。

2.儘量避免受風,受潮,受涼,尤其出汗時。

3.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並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風濕熱發作時應注意休息。

風濕性關節炎之用藥心得,太實用了!

除了風濕性關節炎,汪慶安老師還總結了不少疾病的用藥經驗,多年臨床,滿滿的乾貨,快來這本書中學習一下吧。

《用藥雜談(第二版)》在《用藥雜談(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讀者反饋,對體例進行了調整,即以病為綱,每病下設辨治思路、用藥心得、辨證施藥、驗案選粹等內容,使讀者對所列疾病的用藥有一系統的了解,更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修訂過程中,增加了辨治思路、辨證施藥的內容,對相關驗案進行了增刪。另外,還增加了日常保養的內容,可供臨床醫生與患者交流時參考借鑑。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用藥雜談(第二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汪慶安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