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都被三國演義給騙了

指點江山 發佈 2020-01-19T15:06:38+00:00

不過,人們了解諸葛亮大多以《三國演義》為藍本,而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卻與《三國演義》中那個「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

在人們的心目中,諸葛亮一直都是一個奇計百出的人物。

在中國,他的故事上至倚仗而行的老人,下至流鼻涕的孩子,都能說出個一兩件。不過,人們了解諸葛亮大多以《三國演義》為藍本,而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卻與《三國演義》中那個「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說到《三國演義》,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這本書里最有名的一次戰役——赤壁之戰。

此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將曹操一統山河的雄心打了個粉碎。並且,在這場戰爭中的幾個故事,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第一個故事:草船借箭

按演義里的說法,在戰役之初,吳軍的箭十分的缺乏。

但是,當時的周瑜,卻為了刁難諸葛亮,便把造箭的這一重要任務交給了他,使得諸葛亮拍著胸脯說「三日之內必能如數交付」。之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麼,歷史上可曾真的有過「借箭」一事?翻閱《三國志》,便有所了解,此事在歷史上確有原型。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事情也沒那麼神。

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的前夕,那天正是大霧,吳軍的當家人孫權,親率一支船隊到曹操陣前偵察情況。而曹操,在發現吳軍船隊後,唯恐有埋伏,所以,不敢貿然派人出戰。於是,他便下令弓弩手向吳軍放箭,不讓吳軍靠近。

然而,吳軍的船隻卻在短時間內承受了這麼多的箭,便會出現一頭重一頭輕的情況。眼看著船就要沉了,在情急之下,孫權下令調轉船頭,讓船頭的另一面也承受一些箭,這才使得船隻受力平衡。而船頭調轉過來後,孫權正好下令船隊後撤,使得曹操看到此景,大呼上當。

而這,則是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借箭」並不是孫權有計劃有組織的行為,只是一時應急之舉。而羅貫中,也許是看到了這則記述後,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素材,遂將其加工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那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周瑜打黃蓋

周瑜打黃蓋是演義里另一個精彩的橋段,按照演義里的說法,當時的曹軍多為北方人,擅長弓馬騎射,不諳水戰。

而曹操,為了圖省事,在下長江之時將大軍的船隻首尾連在了一起,認為這樣就可以無虞了。這樣一來,大軍在水面上也可以行走自如,不受羈絆。可是,一旦一隻船起火,那麼,所有的船隻都會遭殃。而後來,曹操的南下大軍,也正是因此失敗的。

當然,將船連在一起,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與吳軍短兵相接時,曹軍直接參戰的士兵可以大大增加。這樣一來,吳軍想吃掉曹軍一條船的人,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這一點,演義里並沒有提到,讓讀者誤以為曹操的連船之舉,除了任人宰割外,就是一件沒有任何意義的蠢事,其實,也不盡然。

不過,黃蓋詐降確實在歷史上發生過,但是,黃蓋在詐降之前,並未遭受到周瑜的「毒打」。在真實的三國歷史里,黃蓋詐降之時,直接就寫了一封信,而上面,大概只是說了一些「江東小地方,難以阻擋貴軍幾十萬人馬,我不如順應形勢歸順了您」這類的話。

而曹操,從起兵到現在,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黃蓋的這種情況,他是見得多了。所以,根本就沒有懷疑,只是安排好時間地點,讓黃蓋直接帶人過來就完事了。

第三個故事:借東風

在演義所描述的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所用的火攻之計,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藉助東南風。若是沒有東南風,前期的所有準備工作,都等於白做。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黃蓋在提議用火攻計對付曹操的鐵索連環之時,並沒有特彆強調風向的作用,只說到自己詐降之後,趁機點燃曹操的船隻即可。

按照相關文獻的記載,在漢朝的時候,中國的風帆技術就已經非常發達了。當時,吳軍所用的戰船,都裝備有能利用側向風的風帆,並不是一定得有正向風才能航行。並且,周瑜黃蓋等吳軍將領,在長江一帶縱橫多年,他們早就摸清了此地的天氣規律,確認這時候的風是能夠被利用的。

另外,吳軍可以事先將用來引火的戰船開到上游之處,等到大戰之時,這些戰船就會順著水流漂至曹軍的船隊之中。所以說,即使沒有風力的作用,火攻之計依然可以成行。

如此一來,借東風一事並沒有小說里所寫的那麼重要。

以上的種種推論,其實,都只能說是我們的一家之言,並不一定就代表著真實的歷史。而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恐怕要穿越回去親身經歷一遍,才能知道。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歷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戰,絕不是小說里寫的那樣,諸葛亮揮揮扇子就打贏了。赤壁之戰的失利,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戰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的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更是得到了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而孫權,則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導致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除此之外,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不僅休養生息了五年,還在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也是因為此戰,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雛型,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並且,對於此戰李白有詩曰:

「二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有詩曰: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可見,此戰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之大。

參考資料:

【《三國志·吳書》、《三國志·周瑜傳》、《三國志·諸葛亮傳》、《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