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87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的問答

靜和v初高中資料 發佈 2020-01-19T15:09:52+00:00

表現:東亞夏季吹東南季風,冬季吹西北季風,雨熱同期;南亞夏季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有明顯的乾濕季。



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說不定就會考到,趕快看看吧!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學都要看看哈!

1.為什麼亞洲季風氣候最顯著?

原因:主要受海陸分布的影響。

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特別顯著所致。

表現:東亞夏季吹東南季風,冬季吹西北季風,雨熱同期;南亞夏季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有明顯的乾濕季。

2.為什麼亞洲有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其他洲沒有?

僅亞洲有熱帶季風氣候的原因:南亞地區冬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吹東北季風,夏季時由於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東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南季風,風從印度洋吹往南亞地區,帶來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該緯度地區,均處於信風帶的上風向地區,海陸面積較小,故不能形成熱帶季風。

僅亞洲有溫帶季風氣候的原因:亞洲處於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夏季風影響的範圍能延伸到較高緯度,而其它大洲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小,夏季風影響的範圍較小。故只有亞洲有溫帶季風氣候。

3.世界各地的季風氣候風向如何變化?

北半球的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吹東南季風,冬季吹西北季風;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吹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南半球的季風氣候:夏季吹偏北風,冬季吹偏南風。

4.塔爾沙漠的成因?

塔爾沙漠的形成與夏季風有關:

(1)塔爾沙漠在夏季形成熱低壓,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氣流盛行,形成高低壓疊置,使得低壓氣流不能進一步上升,而成雲致雨。

(2)西南氣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來,較乾燥。

5.撒哈拉沙漠橫貫非洲東西,一直延伸到海邊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風帶的影響,以及熱帶大陸氣團的影響。西側受加那利寒流的影響,減溫減濕,東側為紅海,但因水體較小,因此氣候較乾燥,降水稀少。

6.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響,由北往南影響沿岸,大氣穩定。

(2)地中海受相對氣壓影響,冬季為相對低壓,氣壓在此輻合,熱帶大陸性氣團影響地中海,夏季地中海為相對高壓,下沉氣流強盛,使地中海沿岸氣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氣候的乾燥。

(3)紅海為狹窄水體,東北為阿拉伯沙漠區,東北信風吹來乾燥氣流,處於副熱帶海區,高溫高鹽,大氣穩定。

(4)南部的副高可達18oN。

7.納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南信風的影響,空氣乾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響,減溫減濕。

8.阿塔卡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經過沿岸,使近地面成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現了大氣逆溫現象,導致大氣不能夠不斷地上升,形成熱帶沿海多霧性荒漠區。

9.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成因?

本區域身居內陸,既受不到大陸東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的影響,又無法受到大陸西岸三圈環流中西風的影響,故降水稀少, 形成了溫帶內陸荒漠區。

10.納米布沙漠沒有延伸到東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擋,乾熱氣流不可以影響到東海岸。

(2)東岸地區沿岸有暖流經過,帶來充沛的水汽。

11.紅海兩岸成為熱帶沙漠氣候的原因?

兩岸處於北回歸線附近,常年受到副熱帶高壓帶和東北信風帶的控制,蒸發旺盛,炎熱乾旱。且紅海的水面狹窄,不能給兩岸地區帶來降水。

12.加利福尼亞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響以及加利福尼亞寒流的影響。

13.澳大利亞中西部成為沙漠氣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風帶以及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

14.剛果盆地雨林氣候的成因和沒有延伸到東海岸的原因?

處於南北緯10o之間,常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盛行上升氣流,全年高溫多雨。

(1)東部為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來自幾內亞灣的氣流,印度洋的東南信風在沿海有降水,但難以進入東非高原。

(2)西南氣流本較淺薄,進入東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

(3)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北夏南冬時處於18oN,北冬南夏時向南移,經過東非高原的時間短,降水量少。

15.亞馬遜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成因?

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地勢低平,又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壓和信風的控制,空氣對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向大西洋敞開,沿海又有暖流經過,從東北、東南方向海上來的濕熱氣流匯集內陸,並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終年降水豐沛。因此,亞馬孫平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16.馬達加斯加東西兩岸氣候差異的成因?

馬達加斯加島東岸處於東南信風帶的迎風坡,且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經過,故降雨較多。而西岸則處於背風坡的位置,且吹的風主離岸風,故降水較少。

17.澳大利亞東北部雨林氣候的成因?

夏季時,受到赤道低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冬季時,東北部受到東南信風的影響,風從海洋吹來,水汽較充足,且沿岸有東澳大利亞暖流經過,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亞東部部為熱帶雨林氣候。

18.巴西高原東南部雨林氣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地形雨豐富;緯度低,氣溫高。

19.與同緯度的印度半島相比,為什麼阿拉伯半島多沙漠,而印度半島是熱帶季風氣候?

阿拉伯半島三面被陸地所包圍,常年受到東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風從陸地吹到阿拉伯半島,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島三面為海洋,夏季時,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南風,風從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島,帶來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

冬季時,氣壓帶風帶南移,使印度半島受東北信風帶的影響盛行東北季風,且此時亞洲大陸形成冷高壓,氣流向四周輻散,影響印度半島,使其降水少,形成乾季。

20.東部非洲赤道地區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是熱帶草原氣候的原因?

非洲東部為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沿岸的暖濕水汽難以進入東非高原,使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21.非洲幾內亞灣北部成為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

受到幾內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

22.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廣,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積狹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區剛好處在開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風帶影響的時候,水汽能進入地中海並影響沿岸地區。而其它地區則受地形的影響,面積較狹小的。

23.日本氣溫南北差異大,降水西北—東南差異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狹長,地形複雜,南北所處緯度不同,故南北氣溫差異大。

(2)降水西北—東南差異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風性氣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複雜,以丘陵山地為主,山脈走向與列島排列方向一致,均為南北延伸。夏季時,東南部位於東南季風的迎風坡位置,降水較多,西北部位於背風一側,降水較少;冬季時,西北部位於冬季西北季風的迎風坡,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後,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區冬季的降雪較多,而東南部處於背風一側,降水少。但總的來說,日本降水西北較東南少。

24.朝鮮半島南北氣候差異大的原因?

朝鮮半島南北所跨緯度較大,南部緯度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離海較遠且緯度較高,受冬季風的影響較大,故冬季氣溫較低,屬溫帶季風氣候。

25.爪哇島冬夏季風向的差異和原因?

夏季受東南信風的影響,吹東南季風,冬季東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成西北季風,影響爪哇島。成因:氣壓帶、風帶的移動以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26.溫帶大陸性氣候在歐亞大陸分布最廣的原因?

亞歐大陸東西所跨過的經度範圍最廣,地形較複雜,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較難進入大陸內部,降水較少,且亞歐大陸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故亞歐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7.蒙古和哈薩克形成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原因?表現?

蒙古和哈薩克地處亞歐大陸內陸,海洋的水汽難以到達,全年降水量少,集中於夏季。冬季離亞洲高壓寒冷中心較近,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故氣候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8.北美洲溫帶大陸性氣候延伸到東海岸的原因?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該地常年受大陸氣團的影響,氣候乾燥。受地形的影響,冬季寒冷中心氣流可影響到北美洲北部東海岸地區,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經過,減溫減濕,使其冬季寒冷乾燥。

夏季時,因北美所處大陸面積及大西洋的面積較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小,故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也較小,夏季風的勢力較亞洲弱,不能到達北美洲的東北部地區,使其夏季降水較少,故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因此,北美洲溫帶大陸性氣候延伸到東海岸的原因。

29.伊朗沿海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原因?

冬季時受到亞洲高壓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寒冷乾燥;夏季時,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但受到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季風所經海區面積狹小,不能給沿海地區帶來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溫差較大,降水量少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30.伊比利亞半島內部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原因?

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為山地,地形閉塞,為盆地狀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勢高,使高原內部成為相對高壓,從大西洋吹來的暖濕氣流不能進入高原,故降水較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31.沿北緯60度從北歐——東西伯利亞氣溫變化的原因?

沿北緯60度從北歐到東西伯利亞氣溫變化的特點是:越往東西伯利亞,氣溫的年較差越大。原因:北歐地區地形較平坦,地處西風帶,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年溫差較小;往東西伯利亞方向,經過的地形區有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東西所跨經度範圍廣,內部受海洋的影響小。僅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的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時間很長,夏季短而溫暖。

32.中國南方成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的原因?

中國南方正好處在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間,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吹強大的東南季風,東南季風把海洋上的暖濕氣流吹到陸地,帶來豐富的降水,故使我國南方地區成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

33.奧伊米亞康—維爾霍揚斯克地區成為北半球寒極的原因?

(1) 緯度較高,單位面積得到的太陽輻射少 奧伊米亞康的大致位置是(63oN,143oE),根據它的緯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是3o34′。在面積相同時,正午太陽高度為3o34′的地區所得到的太陽輻射量只及正行太陽高度角為90o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53o26′)。

(2) 日照時間短 冬至日,該緯度的晝長少於5.5小時,從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奧伊米亞康日照時間最短的時段。

(3) 海拔較高 奧伊米亞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於同緯度的中西伯利亞高原,根據對流層的氣溫遞減率可知,海拔高應是該地成為北半球「寒極」原因之一。

(4) 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 盆地地形,氣流不通暢,湍流交換弱,冬季,地面散熱快,又處於周圍山坡的環繞之中,冷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由上可知,這個「寒極」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4.南、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狹長的原因?

西風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影響範圍變小,呈狹長分布。

35.南、北美洲氣候受地形影響大的原因?

北美洲氣候受地形影響大的原因:

(1)海岸山脈緊逼著太平洋沿岸,迎風坡地形雨豐沛。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暖濕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二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山間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因此,氣候乾旱,呈現出荒漠的景象。

(2)東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風,常造成大雪;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東部高低緩,連續性差,冬季乾冷的西北風可影響到東海岸,夏季從大西洋平的暖濕氣流亦可越過高地,進入內陸。

(3)中部平原地區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這是因為中部平原地勢低平,無東西走向山脈,南北開敞,致使南北氣流暢通無阻。冬季極地冷氣團可長驅南下,驟然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暖氣團可自由北上,天氣悶熱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氣團爭逐交鋒、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據烈、大陸性較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拉丁美洲氣候受地形影響大的原因:

(1)氣溫與海拔的關係,隨海拔增高,氣溫降低。

(2)山脈兩側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本區大陸西部的安第斯山脈,成為氣流東西方向運行的屏障,對來自太平洋水汽的影響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風坡多雨,背風坡乾燥少雨。安第斯山東側地勢較低的平原地區,大西洋暖濕氣流能夠隨信風深入大陸內部,直達安第斯山麓,使這一地區降水豐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較高,高山地區的氣候和植被有明顯的垂直變化。

36.摩爾曼斯克港冬季成為不凍港的原因?

因為沿岸有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影響,增溫增濕,所以成為不凍港。

37.英國東西部氣候差異的原因和對農業的影響?

英國地處大西洋東部,溫暖濕潤的氣流使英國形成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於降雨較多,日照較少,英國西部不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而多汁的牧草長得很好,乳畜業比較發達。東南部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英國的種植業主要集中在這個地區,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

38.德國氣候的南北差異和原因?

德國地勢南商北低,呈階梯狀,南北兩地農業有較大異。

(1)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候夏季溫涼,冬季陰冷,土壤較為貧瘠。農村主要利用草場發展畜牧業,也種黑麥、燕麥、馬鈴薯,經營比較粗放,人口較為稀疏。

(2)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帶土壤肥沃,日照時間較長,盛產葡萄、菸草、水果,以及用於製造啤酒的啤酒花。河谷兩側的山地則為森林和高山牧場,人口較稀少。

39.法國西北—東南氣候差異和原因?

西北:常年受到中緯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南: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響,水汽難以到達此地,降水較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40.歐洲氣候總是溫和濕潤的原因?

大部分位於北緯35度至60度之間,位於北溫帶的西風帶內,西南瀕臨大西洋,帶來豐富的水汽;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海洋深入大陸,沿岸又有北大西暖流經過,且山脈和平原多呈東西方向延伸,西風易把暖濕空氣送進大陸內部。

41.冰島氣候南北差異的原因?

北側受到東格陵蘭寒流的影響,減溫減濕,氣候寒冷。南側受到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氣候較溫涼濕潤。

42.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極圈內的原因?

受強大的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給沿岸地區帶來暖濕的氣流。

43.澳大利亞北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地處熱帶,全年高溫。夏季,受赤道低壓帶影響,降水較多,且氣壓帶風帶南移,東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北季風,風從海洋上吹來,帶來降水。冬季,副高北移,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炎熱乾燥。

44.澳大利亞東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1)冬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受副高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

(2)位於大分水嶺西側背風坡,降水較少。

45.澳大利亞南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

地處熱帶地區,冬季受東南信風帶的控制,炎熱乾燥;夏季受中緯西風的影響,降水較多。

46.澳大利亞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

地處25oS~35oS的大分水嶺的東側迎風坡,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吹東南季風,降水較多,冬季吹西北季風,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降水較多。形成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47.澳大利亞東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

地處中緯地區,常年受中緯西風的影響,受海洋影響較大,終年溫和濕潤。澳大利亞東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處在亞熱帶大分水嶺迎風坡,形成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澳大利亞中西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中西部又是平原、高原地形,西岸有寒流流經,決定了中西部為熱乾的熱帶沙漠氣候。

48.澳大利亞西南部地中海氣候的成因?

地處30oS以南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49.澳大利亞南回歸線東西兩岸氣候差異的原因?

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水稀少。

東部:受季風、東南信風以及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50.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緯度西高東低的原因?

西部:受強大的暖流影響,增溫增濕,氣候帶的分布偏北;

東部:受季風的影響較大,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氣溫較低,氣候帶的分布偏南。

51.古巴形成熱帶草原的原因?

古巴島年降水量大約在1000—1500毫米之間,(東部和北部迎東北信風,降水較多,為熱帶雨林氣候,西部與南部為背風地區,降水較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

52.墨西哥形成熱帶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處副熱帶氣候區,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風帶的控制,且本地地形為高原,地勢較高,來自於東側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灣暖流的暖濕難以進入內陸影響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熱帶草原。

53.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分布緯度西高東低的原因?

西部:受強大的暖流影響,增溫增濕,氣候帶的分布偏北;

東部:受季風的影響較大,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氣溫較低,氣候帶的分布偏南。

54.古巴形成熱帶草原的原因?

古巴島年降水量大約在1000—1500毫米之間,(東部和北部迎東北信風,降水較多,為熱帶雨林氣候,西部與南部為背風地區,降水較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

55.墨西哥形成熱帶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處副熱帶氣候區,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風帶的控制,且本地地形為高原,地勢較高,來自於東側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灣暖流的暖濕難以進入內陸影響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熱帶草原。

56.墨西哥南部形成熱帶雨林的原因?

墨西哥南部地處熱帶,常年受東北信風的控制,東北信風經過海洋,帶來豐沛的降水,且東部受到強大的蓋亞那暖流的影響,降水豐沛,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57.南美洲北部形成熱帶草原的原因?

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該處受到赤道低壓的控制,形成多雨的濕季;冬季時,氣壓帶風帶南移,該處受到東北信風帶的控制,且該處為高原地形,水汽難以進入,故形成了有明顯乾濕季的熱帶草原氣候。

58.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熱帶雨林氣候,以南是熱帶草原氣候的原因?

(1)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常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響,增溫增濕,降水充沛,故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2)赤道以南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壓帶南移的影響,降水較多,故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59.南美洲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

安第斯山脈的南段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地處安弟斯山脈的背風坡,山脈阻擋了西風帶水汽的進入。且此地的西風為離岸風,比較乾燥。東部沿岸地區為寒流經過,水汽含量少。北段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所處的大陸面積較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小,且處於西風帶的背風坡位置,故降水量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巴塔哥尼亞荒漠的成因:濕潤的中緯西風受到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使得背風坡地區出現焚風效應,降水稀少,形成了距海很近的溫帶荒漠區。


60.為什麼南半球沒有亞寒帶針葉林?

原因南半球在該自然帶分布區沒有大陸。

61.南極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

南極洲地處南極寒帶,而且是地勢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南極洲表面被冰雪覆蓋,反射率大,獲得太陽輻射量少;而北冰洋為海洋,熱容量較大,故南極洲比北冰洋冷。

62.為什麼世界最熱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緯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

赤道地區雖地處熱帶,全年高溫,但因其終年受赤道低氣壓的影響,雲層較厚,降水豐沛,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強。而撒哈拉沙漠地處熱帶地區,全年受到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雲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氣溫較赤道地區高。

63.印度乞拉朋齊降水量大的原因?

乞拉朋齊成為雨極的原因是這裡東、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西南季風由海洋吹來的濕熱氣流,使飽含水汽的氣流被迫上升,凝結成大量的地形雨。

而乞拉朋齊正位於這個地區的卡西山脈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東西兩旁均為山地,僅南面向孟加拉灣開口,地形如同漏斗狀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風湧入,到山坡便形成傾盆大雨。

64.溫帶海洋性氣候在歐洲分布最廣的原因?

(1)常年受到西風帶的控制,且沿岸有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2)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輪廓破碎,多半島,使暖濕氣流能深入歐洲內陸,使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更廣。

65.非洲乾燥地區廣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非洲大陸北寬南狹,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特別廣闊,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區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受乾熱的熱帶大陸氣團影響;東北部緊鄰西亞,來自亞洲大陸乾燥的東北風,又加劇了非洲北部氣候的乾熱程度。

南非高原的廣大地區被回歸高氣壓所控制,雖然在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東南風的影響,在高原的東南邊緣降水較多,但在高原內部的雨陰處降水卻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緯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響,降水稀少而多霧。非洲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海灣,受海洋的影響較少,這也是非洲乾燥地區廣的原因。

66.中國氣候特點和成因?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季,我國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是世界同緯度上除沙漠地區以外最暖熱的地方。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世界同緯度地區偏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也都較大。這些都說明我國的季風氣溫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點。

(2)雨熱同期: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比世界同緯度的許多地區氣溫偏高。夏季,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使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多,雨熱同期。

(3)氣候覆雜多樣:我國既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又有我種多樣的乾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複雜多樣性。

67.中國東北、華北地區春旱的原因?

春季氣溫開始回升,地溫上升,蒸發旺盛,但此時雨季還未到來。

68.中國東北地區氣候特點和原因?

(1)特點: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暖、濕且短;降水適中,自東南向西北減少。

(2)原因:緯度位置的影響,緯度較高,冬半年晝短夜長,獲得的熱量少;靠近冬季風的源地;處於北冰洋寒冷氣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氣流的影響;地勢西高東低,冬季寒冷氣流來自西北地區,冷空氣從高而下,加劇寒冷。

69.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靜止鋒)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熱帶高壓脊第一次北跳,脊線在20~25°N,雨帶停留在長江—淮河地區。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為該地區提供了豐富的水汽。伏旱的成因:三伏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旱。

70.颱風的成因?

產生颱風的條件,主要有三個:

一是比較高的溫度;

二是充沛的水汽;

三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的激盪處。

下層的空氣受熱後,就會往上升。由於低緯度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如果某地區正好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而且發生了激盪,那麼這個激盪地區將引起大量空氣上升,上升氣流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偏轉力下,在北半球風向是以反時針方向旋轉,這也就是颱風形成前的預兆。當上升氣流中的水汽冷卻凝結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這就形成了颱風。

什麼地方能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呢?

只有在熱帶的海洋上。那裡氣溫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豐富的地方。據統計,產生颱風的海洋,主要有菲律賓以東的海洋、我國南海、西印度群島以及澳洲東海岸等。這些地方海水溫度比較高,也是南北兩半球信風相遇的區域,因此颱風就很容易產生。

71.中國西南地區西南季風的成因?

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夏季時,風帶北移,東南信風帶北移後偏轉為西南季風,影響到我國的西南地區。

72.中國江淮准靜止鋒、華南准靜止鋒、昆明准靜止鋒的成因?

准靜止鋒天氣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雲系發展在鋒上,有明顯的降水。例如,我國華南、江淮地區的准靜止鋒,大多是由於冷鋒減弱演變而成,天氣和冷鋒相似,只是鋒面坡度更小,雲區、降水區更為寬廣,其降水區並不限於鋒線地區,可延伸到鋒面後很大的範圍內,降水強度比較小,為連續性降水。

由於准靜止鋒移動緩慢,並常常來回擺動,使陰雨天氣持續時間長達10天至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江南地區這種天氣的寫照。這種陰雨天氣,直至該准靜止鋒轉為冷鋒或暖鋒移出該地區或鋒消失以後,天氣才能轉睛。初夏時,如果暖氣團濕度增大,低層升溫,氣層可能呈現不穩定狀態,鋒上也可能形成積雨雲和雷陣雨天氣;

另一類是主要雲系發展在鋒下,並無明顯降水的准靜止鋒,例如昆明准靜止鋒,它是南下冷空氣為山所阻而呈靜止狀態,鋒上暖空氣乾燥而且滑升緩慢,產生不了大規模雲系和降水,而鋒下的冷空氣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鋒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層雲,並常伴有連續性降水。我國准靜止鋒主要出現在華南、西南和天山北側,出現時間多在冬半年,對這些地區及其附近天氣的影響很大。

73.海南島氣候東西差異的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響。東側位於山地的迎風坡一側,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較多;西側位於山地的背風坡一側,氣流下沉,降雨較少。

74.長白山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地區成為濕潤區的原因?

緯度較高,蒸發小,冬季有積雪,融化時可補充水量,故較濕潤。

75.天山北坡、阿爾泰山南坡成半乾旱區?

處於開口向西的槽狀地形,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達天山北坡和阿爾泰山南坡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為半乾旱區。

76.西藏東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位置,故降水較多。

77.台灣火燒寮降水多的原因?

台灣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火燒寮位於南北綿延的台灣島山脈的基隆南面、基隆河發源地的迎風高地上,受地形的影響,成為我國降雨最多的地方。

78.青藏高原氣候特點、成因?

青藏高原地區形成高山氣候,氣候特點是高寒。成因: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氣溫的直減率的影響,故氣溫低。地勢高,夏季風難以影響此地,降水少。

79.東部季風區雨帶移動的時間和影響的地區?

4~5月雨帶控制在華南地區;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帶控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7~8月雨帶控制在華北、東北地區。

80.中國西北地區成為乾旱區的原因?

地處我國內陸,距海遠,水汽難以到達。

81.四川盆地冬暖夏涼、冬季比同緯度地區高溫的原因?

受盆地地形的影響。四川盆地北面有東西走向的高大山脈——秦嶺、大巴山地,阻擋了冷空氣的南下,故冬季氣溫較同緯地區高;

82.中國三大火爐的成因?

夏季處於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且盆地地形不利於散熱,故成為我國的三大火爐。

83.海南夏季不是全國最熱的地區的原因?

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雲層較厚,降雨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強,氣溫不會太高。在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在30oN左右,氣流下沉增溫,降水少,該地區氣溫反而更高。

84.吐魯番盆地夏季最熱的原因?

這主要是因為吐魯番盆地深居內陸,且地勢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強,氣流下沉增溫所致。

85.漠河冬季全國最冷的地區的原因?

地處53oN我國的最北端,冬季晝最短夜最長,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且處於西伯利亞西北季風寒冷氣團的首當其衝位置,故成為我國冬季最冷的地區。

86.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

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獲得的地面輻射少,故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87.中國梅雨成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我國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與同緯度地區的氣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區和-定季節內發生的天氣氣候現象。

研究發現,歐亞大陸在20N至40N之間,為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交替控制的地帶。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南壓東側下沉氣流控制,天氣晴朗少雲,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在西風帶影響下,從大西洋帶來暖濕空氣,形成較多的降水,使氣候變得溫和多雨。

即表現為副熱帶夏干冬濕的地中海式氣候。大陸東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西側控制,下沉空氣原來也較干,但從暖濕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帶來豐沛的降水,產生了副熱帶濕潤氣候。

這裡由於海陸對比十分強烈,形成了獨特的季風氣候,其顯著特點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與地中海式氣候相反。如果和同緯度的英國東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國東岸中緯地帶夏季風來臨前後就不會出現長時期的陰雨天氣,人們從未有長期天氣悶熱之感,發霉現象難以出現。可見,在同一緯度上降水季節迥然不同。

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國長江中下游兩岸,大致起自宜昌以東、北緯29度至33度的地區,以及日本東南部和朝鮮半島最南部有黃梅出現。也就是說,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在我國則是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

雨帶 雖然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特有的天氣氣候,但它的出現卻不是孤立的,是和大範圍雨帶南北位移緊緊相連的。在110E以東的我國東部地區,在汛期從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帶擺動在南嶺山脈和南嶺以南地區。在個別年份,雖然在某一段時間內移到南嶺以北地區,但是從一個候(五天為一候)或一個旬的多年平均情況來看,它往往是維持在28N,29N以南。這個時期就稱為"江南雨季"或"華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帶北移到29N-33N範圍內(即西自我國宜昌,東經長江口,然後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國兩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穩定少動。這時南嶺以南地區已處在雨帶之外,陰雨天氣結束;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告別了風和日麗的初夏,迎來了陰雨綿綿的季節,大雨、暴雨時而出現,一直維持到7月上旬,這就是長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節。

7月中旬開始,雨帶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區。先後在黃河、淮河流域以及華北、東北等地停滯、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強降雨過程,分別稱為"黃淮雨季"、"華北雨季"此時,長江中下游梅雨結束,驕陽高掛,進入了炎熱的盛夏季節。

這種天氣一直要維持到8月下旬,然後雨帶才隨著冷空氣的逐漸活躍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使雨帶一直退到華南沿海地區。雨帶的這種規律性變化,說明長江中下游的梅雨並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氣氣候現象,而是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季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主要雨帶向北移動過程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滯的反映。

來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