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文人帶兵可還行?(公元529,北魏王朝的傾覆四)

付遙 發佈 2020-01-19T15:35:42+00:00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是公元505年南梁北伐時,諮議參軍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描寫的江南景象,原南齊將領後投奔北魏的陳伯之為書信所懾服,率八千之眾投降。

4,陳慶之,文人帶兵可還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這是公元505年南梁北伐時,諮議參軍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描寫的江南景象,原南齊將領後投奔北魏的陳伯之為書信所懾服,率八千之眾投降。


這也是楊忠眼前的景象,他歷經艱難,渡過黃河來到淮河流域。史書記載:年十八,客游泰山。會梁兵攻郡,陷之,遂被執至江左。在梁五年,從北海王顥入洛。這個記載十分讓人困惑,楊忠的父親楊禎是在討伐鮮于修禮時戰死的,鮮于修禮時在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正月在定州起義,同年八月被殺死。楊忠生於公元507年,楊禎戰死那年正好十八九,從河北逃到山東泰山郡,被梁軍抓走,算來算去只在江南停留兩年,怎麼可能是五年?這或許是楊忠的身世沒有編好的漏洞。不管如何,他來到江南時正值梁武帝蕭衍在位期間,這個無依無靠的,塞外出生長大的少年,對於這片土地充滿陌生。



「五十年中,江表無事」這是南朝詩人庚信《哀江南賦》中的兩句,此時正是江南好。永嘉之後晉室東遷,在淝水之戰抵禦了前秦苻堅的大軍,苟延殘喘,劉裕廢掉東晉皇帝,國號宋。劉裕出身貧寒,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兵權交於皇子,沒重蹈東晉宗室割據的覆轍,但皇子們爭權奪利,相互殘殺。劉裕死後,文帝劉義隆在位三十年,是劉宋最繁榮的一段時期。劉義隆好大喜功,貿然北伐,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鐵蹄南下,抵達長江,劉宋戰略優勢喪失。這段歷史在被辛棄疾寫成詩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公元453年,宋文帝被兒子所殺,宋孝武帝和宋明帝先後為帝,兩人對諸將疑忌,相互殘殺,政治混亂,歷四代共八帝。南兗州刺史蕭道成形成勢力,在公元470年滅宋,建立齊國,他寬厚為本,提倡節儉,臨死前要求其子繼續他的統治方針,不要手足相殘。其子武帝遵其遺囑,南朝出現一段穩定階段。武帝死後,齊國走上了劉宋滅亡的老路,殺戮兄親、叔侄。東昏侯蕭寶卷疑心過重,幾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江山動搖,南齊從公元479年至502年歷三代七帝,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結束齊國統治,他出身於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朝代傾覆,動亂頻仍,東晉持續104年,波及首都建康附近的內戰在十次以上,劉宋60年間有四次,南齊國祚只有24年也有四次戰亂。蕭衍稱帝至今,建康附近從來沒有戰禍,只有江州的陳伯之反叛和益州劉季連的拒命,迅速被平定下來,尤其近幾年北魏漸衰,無力南侵,梁國境內更加安定,在那個大分裂大黑暗的殺戮時代,和平和繁華僅僅是曇花一現,十分難得。



楊忠到達南方的時候,蕭梁王朝正處於鼎盛之中,他將何去何從?楊忠選擇了投軍。收容北方流民成軍,是南方政權的常見做法,最有名的便是北府軍。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前秦苻堅一統北部中國,東晉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詔求良將鎮御北方。重臣謝安推薦他的侄子謝玄擔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坐鎮廣陵。這裡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選拔驍勇,建立了一支軍隊,名為北府軍。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前秦大軍,一戰成名。東晉元興三年,公元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起兵,經歷南征北戰,稱帝建立劉宋,這是北府軍的輝煌時代。一百多年後,北府軍的往事成為歷史煙塵,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的楊忠卻沒有被埋沒,他遇到了一個軍事能力堪比謝玄和劉裕的天才將領。



這個天才的將領名叫陳慶之,身世十分傳奇,他本是沒有機會走上戰場的書生。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將領往往出自世家,比如秦國名將王翦、王賁和王離祖孫,蒙驁、蒙武和蒙恬祖孫,要麼如同劉裕那樣從小入伍,漸漸升遷,陳慶之這樣的寒族書生很難在軍隊中出人頭地。陳慶之生於公元484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人(今天的江蘇宜興),幼年隨從蕭衍。蕭衍喜下圍棋,晝夜不輟,隨從睡去,只有陳慶之聞呼即至,受到讚賞,後來蕭衍攻下建康稱帝,陳慶之擔任主書,他散財聚士,常思效用。梁武帝蕭衍文武全才,南齊時官至雍州刺史,兩次抵禦北魏進攻,後來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稱帝,前半生在戰火中度過,作為隨從,陳慶之翻閱了不少兵書,在行軍作戰過程中,極可能起到類似參謀的作用。誰也沒有注意到他的軍事天才,隨著南梁定鼎建康,北魏衰落,五十年中江表無事,陳慶之似乎就要作為皇帝的信賴的文官,終日侍奉在蕭衍身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