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認識子宮肌瘤

健康界 發佈 2020-01-19T18:25:08+00:00

子宮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又稱「子宮纖維瘤」、「子宮纖維肌瘤」,但因其主要成分是以平滑肌細胞增生為主,故以「子宮平滑肌瘤」的命名最為合適,而其簡稱「子宮肌瘤」也最為人所知。

作者:謝偉民大夫

子宮肌瘤是發生於子宮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十分普遍,許多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患上該病,但多數患者常無明顯症狀。子宮肌瘤與女性健康息息相關,需得到廣泛的關注。

一. 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又稱「子宮纖維瘤」、「子宮纖維肌瘤」,但因其主要成分是以平滑肌細胞增生為主,故以「子宮平滑肌瘤」的命名最為合適,而其簡稱「子宮肌瘤」也最為人所知。子宮肌瘤常見於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在育齡期,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高峰在40歲左右。育齡婦女中患有子宮肌瘤的比例達20%-50%,而因許多患者無明顯症狀或有症狀而未及時就診,其真實發病率可能更高。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女性50歲之前子宮肌瘤的累積發病率估計高達70%-80%。

通常,根據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可將其分為以下3類:

1. 肌壁間肌瘤:約占60%-70%,肌瘤位於子宮肌壁間,周圍均被肌層包繞。肌壁間肌瘤呈膨脹性生長,常使得子宮增大。

2.漿膜下肌瘤: 漿膜層是覆蓋在子宮表面的腹膜,猶如子宮肌層的「外衣」。肌瘤發生於子宮肌層的外側部分並繼續向外發展,突出於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覆蓋,約占20%。

3. 黏膜下肌瘤:黏膜即為子宮內膜,是子宮功能發揮的「核心」。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發生的周期性剝脫及出血即為月經。肌瘤發生於子宮肌層的內側部分並繼續向宮腔發展,突出於子宮腔,表面僅由黏膜層覆蓋,約占10%-15%。因該類肌瘤與子宮內膜關係密切,常對月經的影響最大且可引起不孕和流產。

子宮肌瘤常為多發性,並且以上不同類型肌瘤可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當漿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完全突出於子宮肌層,僅以一較小的蒂與子宮相連時,稱為帶蒂肌瘤。

圖1 子宮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

二. 子宮肌瘤有哪些常見症狀?

子宮肌瘤通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部分患者可有明顯的症狀。症狀的類型通常與肌瘤的位置有關。子宮肌瘤的症狀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月經改變:為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常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在經期前後出現陰道流血。長期的月經改變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

2. 盆腔疼痛或墜脹感:包括下腹墜脹、腰背酸痛、性交痛等,少數情況下,肌瘤蒂扭轉、紅色樣變可出現急性腹痛。另外,子宮肌瘤可能與子宮腺肌症和/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從而出現盆腔疼痛。

3. 壓迫症狀:肌瘤壓迫膀胱可引起尿頻、排尿困難或尿瀦留等;肌瘤壓迫直腸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症狀。

4. 白帶增多:正常白帶是少量略顯黏稠的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分泌物,隨著月經周期會有輕微變化。肌壁間肌瘤可僅表現為白帶增多,而黏膜下肌瘤可因潰爛、壞死等出現血性或膿血性的白帶。

5. 其他症狀:肌瘤較大時引起下腹部增大,可能被誤認為體重增加或妊娠,而腹部觸摸發現質硬的腫物可予以鑑別。黏膜下肌瘤和引起宮腔變形的肌壁間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產。絕經後的子宮肌瘤婦女如出現新發的疼痛和/或出血,則應考慮肌瘤惡變可能。

三.怎樣知道有子宮肌瘤?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需及時就醫,婦產科醫生在詳細問明病史後會常規行婦科檢查。子宮肌瘤可根據患者病史和體徵進行診斷。超聲檢查是常用且準確的輔助檢查,肌瘤可顯示出低回聲區,並可區分子宮肌瘤與妊娠子宮及其他盆腔腫塊。如有需要,還可選擇MRI、宮腔鏡、腹腔鏡等協助診斷。醫生明確子宮肌瘤的診斷後,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年齡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類型和大小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此外,隨著體檢的普及,將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無症狀肌瘤,這種情況通常不需治療,但需每3-6個月隨訪一次。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