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老照片,跟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走一趟百年前游西湖的經典線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發佈 2020-01-19T19:04:37+00:00

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很多種記錄這座城市模樣的方式,今天,我們要帶你回到100年前,跟著一位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一次杭州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下周,我們將迎來鼠年春節假期。現代人過春節,除了團聚,還有出遊——假日裡的杭州,又將迎來遊人如織的盛況。

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很多種記錄這座城市模樣的方式,今天,我們要帶你回到100年前,跟著一位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一次杭州游(直接後拉可看百年前的芥川之旅)。

芥川龍之介

1921年春天,芥川龍之介開啟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深度游」,並寫下了《中國遊記》。

就在前不久,由松田龍平主演,根據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改編的單集日劇特別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由日本NHK推出。它講述100年前,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特派記者的芥川龍之介,來到上海的所見所聞。

《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海報

你可能不熟悉芥川的作品,但很少有人沒聽說過《羅生門》。

電影《羅生門》劇照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看似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內容其實是以芥川的另一短篇《竹林中》的劇情為主——武士攜妻同赴丹波國,妻子在途中被強盜誘拐後失蹤,武士被害。砍柴人、行腳僧、捕手、老嫗四位證人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各種版本的證言。

芥川把一個本來簡單的日本傳統文化故事,寫出了人在利己主義的驅使下趨利避害的本性。再經過電影的演繹,從此羅生門成為一個典故,一個「不知真相」的代名詞。

正中為芥川龍之介

芥川出生於1892年,明治時期東京的一個舊式封建家族,《竹林中》發表時,他早已成名。芥川早年曾入夏目漱石門下,入門第二年,芥川就發表了《鼻》,年僅24歲,一炮成名。

在芥川短短35年的人生里,他創作了150餘部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情節新奇,甚至詭異,往往能將日本的傳統文化通過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進行全新的演繹,抨擊當下的社會醜惡現象,揭示出更深層次的意義,被譽為「日本的卡夫卡」。

在一眾日本近代作家裡,芥川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高,他一生專攻短篇,寫過最長的著作,就數那一趟來中國的遊記了,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國。

在這部《中國遊記》里,收錄的除了《上海遊記》,還有《江南遊記》,其中和杭州相關的有十節。

杭州名人紀念館的學者陳杰,最近梳理了芥川在杭州兩天兩夜的行蹤,從芥川的文字中,可以一窺他為我們保留下的那個時代的真實記錄。

其實,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知名日本文人來華旅行,包括谷崎潤一郎、佐藤春夫、村松梢風等等。谷崎還來了不止一次。

「那一代的日本作家對中國的態度是複雜的——當時的日本因明治維新國運上升,而他們眼中的中國一直是泱泱大國,內心也希望中國能實現政治改革。所以芥川一行也拜訪了像章太炎這樣的中國革命家。」陳杰說。

《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中的章太炎

遊記中關於章太炎的一段描述特別有意思——比如芥川注意到「他書房的牆壁上趴著一條很大的鱷魚標本」,還小小抱怨了一下「這間滿是書籍的房間,真可謂名副其實地寒冷」,為自己只穿了一件很薄的兩用衫,居然沒有感冒而深感慶幸。這一段情節在日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也有體現。

章太炎

陳杰說,芥川對這趟中國之行以及由此寫就的《中國遊記》是非常滿意的。

1925年10月,他在《中國遊記》的自序中寫道:《中國遊記》是一本充分體現我新聞記者才能的產物,這種才能既是上天的恩賜,也是天降的災難……

自誇的還不止這一句:從上述的幾篇新聞通訊中,大家可以窺見我所具有的那種新聞記者的才能,那才能曾如電光——至少是舞檯燈光——一般地閃耀過。

《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劇照

然而,在中國四個月的奔波,的確搞壞了他原本並不十分健康的身體。在中國期間,芥川就曾因胸膜炎而住過院,回國後又患上神經衰弱,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逐漸喪失了創作的熱情。

既便如此,他也強撐病體堅持寫作。1922年,芥川連續發表了《竹林中》《神的微笑》等力作。1923年,開始了格言集《侏儒的話》的連載。

1927年(昭和二年),在一個雨聲淅瀝的夜晚,芥川留下「對將來唯隱隱覺得不安」這樣一段遺言後,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藥去世,年僅35歲。

《芥川龍之介的西湖之旅》 作者:陳杰

1921年3月20日,芥川龍之介在上海登陸,他在中國的上海、杭州、北京等地遊覽,直到7月回國。這是芥川龍之介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國旅行。從1921年8月開始,芥川龍之介在《大阪每日新聞》和《東京日日新聞》這兩家日本東、西部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上連載他的《中國遊記》的第一部《上海遊記》。1925年,日本改造社出版了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除了為我們留下了芥川龍之介一生中文字最多的一部作品以外,還為我們留下了一部研究當時中國社會的珍貴資料。

在這本《中國遊記》中,和杭州相關的占據了十節,包括《杭州一夜》(上)(中)(下),《西湖》(一)至(六)及《靈隱寺》,從芥川龍之介的文字中,我們甚至可以勾勒出他在杭州的兩天兩夜的行蹤。

新新飯店

入住途中初見夜西湖

芥川龍之介到達杭州,是晚上7點,他在車站和新新飯店的攬客員接上了頭,坐上人力車,穿越城市前往西湖邊的新新飯店。今天,這家飯店依然矗立在西湖的北山路上。

在人力車上,芥川龍之介和西湖有了「初接觸」,他最初看到的西湖是一片夜晚的「寂寥」,那個時候的西湖,夜遊沒有今天那樣熱鬧,所以,芥川龍之介寫道:

「西湖在白乎乎馬路的左邊,鋪展著她那黑乎乎的水面。西湖早已入睡,四周寂靜無聲。就連空曠的馬路上,除了我們二人乘坐的人力車,連一條走在路上的小狗都看不見。」

1921年前的湖濱公園

這個時候的芥川龍之介,應該是走在今天湖濱街一帶,而等到穿過今天少年宮一帶,芥川龍之介終於見到了夜西湖,他寫道:

「這當兒,一片薄明的水面漸漸顯現在我們面前。啊,西湖!我在這一瞬之間才真的感覺到此乃西湖。從空中雲層的裂縫裡,流瀉下一片幅度不寬的,瀑布一般的月光,照射在茫茫煙波之上。那斜斜橫穿於水面的,該是蘇堤或白堤吧。堤上有個隆起的三角形,那是有名的斷橋。這美麗的銀色和黑色,畢竟是日本所無法見到的。我在左搖右晃的人力車上,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定定地注視著眼前的西湖,並為它的美麗而久久出神。」

1921年前的斷橋

儘管是在夜晚,借著夜晚微弱的月光,芥川龍之介用他文豪的筆觸,還是將他初印象中的美麗西湖記錄下來了。

望湖樓(今)

由此登船,泛舟湖上

在第二天上午,芥川龍之介從湖濱的碼頭坐上「畫舫」,前往游湖。所謂「畫舫」,芥川龍之介說只是一艘普通的小船,裝了遮陽布和黃銅扶手而已。

1921年前的西湖遊船

上船的地點是當時的日本領事館旁。這個所謂的日本領事館,就在今天望湖樓的後方。抗戰勝利以後,此建築被回收,曾被作為外賓招待所使用。1946年,司徒雷登來到杭州時曾經下榻這裡,也是在和芥川龍之介同樣的地方登船游湖。

1921年前的白堤

芥川龍之介首先看到的就是白堤,白居易在日本是一位影響巨大的文學家。特別是《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古典文學作品中頻繁引用白詩白文後,白居易成為日本文學界最為熟知的中國文學家之一。芥川龍之介靠近白堤,馬上想到的是記錄在池田桃川《江南名勝史跡》里的那首白詩:

半醉閒行湖岸東,馬鞭敲鐙轡瓏璁。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這首詩名叫《夜歸》,芥川龍之介說:

「儘管我與他遊歷的時間不同,他在夜裡,我是白天,但這些詩句詠唱的景致卻依稀可見。」

1921年前的平湖秋月

船過了錦帶橋,就是平湖秋月,接著,吸引芥川龍之介目光的就是文瀾閣,但是,那個時候的文瀾閣不對遊客開放,在看過孤山寺後,芥川龍之介一行就去了俞樓。

1921年前的文瀾閣

俞樓

見到《梅花圖》的原本

俞樓是章太炎先生在詁經精舍的老師俞樾的舊居。有趣的是,之前在上海的時候,芥川龍之介剛剛探訪了住在上海的章太炎先生,還在《中國遊記》中留下了有趣的記錄:

「章太炎先生倒穿了一件背面鑲著厚毛皮的黑馬褂兒,外面還套著一件灰色的大褂兒,顯然他不會覺得冷,況且他還坐在一張鋪有毛墊子的藤椅上。我被先生的高談闊論所深深吸引,甚至忘記了抽菸。此外,先生那暖暖的穿著,和他悠然自得伸開雙腳的姿態,更是令我羨慕不已。」

在俞樓,芥川龍之介見到了彭玉麟為俞樾繪的《梅花圖》,特別提到,這是他的朋友,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潤一郎收藏的《梅花圖》的原本。在看到俞樾的照片時,他自然想起了他讀過的太炎先生的「俞樾傳記」:「雅性不好聲色,既喪母、妻,終身不餚食。」

岳廟

他在遊記中寫了「油炸檜」

1921年前的西泠橋

從俞樓跨過西泠橋,芥川龍之介接下去探訪的是蘇小小墓和秋瑾墓,接著,「畫舫」穿過蘇堤的跨虹橋,經曲院風荷,拜謁岳廟。

1921年前的岳廟

那時候的岳廟正在修建,芥川龍之介對岳飛墓有了一段有趣的評說:

「墓前立著一塊苔痕斑斑的石碑,上書『宋岳鄂王之墓』幾個大字。墓背的一片竹木林子已近荒蕪。這景象,對於我等並非岳飛子孫的人來說,並無悲哀之感,反而感到了一種詩趣。我沿著墓地的四周踱步,同時沉浸在一點兒懷古的心緒之中,『岳王墳上草萋萋』。好像有人作過這樣的詩句。」

芥川龍之介的記憶在這裡出了一點小錯,這句詩出自元代趙孟頫的《岳鄂王墓》,原句當為:「鄂王墳上草離離」。

1921年前的精忠園

有趣的是,芥川龍之介還在這裡提到了一種食物——油條。他寫道:

「自古以來,壞人很多,可沒有比秦檜更讓人痛恨的了。在上海一帶的馬路上,有一種棒條狀的油炸食品,確切的寫法是『油炸塊』。據宗方小太郎的說法,本來的意思是油炸秦檜,所以原來的名字叫『油炸檜』。」

雷峰塔

磚砌的塔壁上,爬滿了蔦蘿

在樓外樓用過一餐「中國午餐」以後,芥川龍之介一行登船前往三潭印月。這裡,他提到了蘇東坡:

「在這小島附近有三座石塔,據說是蘇東坡擔任太守的時候,用作行船的航標。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即這三座石塔,月明之夜會在水面上投下三個月影。」

1921年前的小瀛洲九曲橋

在看完九曲橋以後,船隻就向雷峰塔駛去,芥川龍之介得以遙望這座「如老衲」的古塔。

1921年前,從三潭印月遠眺雷峰塔

芥川龍之介用了一個明治大正時代日本人的視角去觀看這座古塔:

「就眼前仰望此塔的感受而言,它與站在淺草的遊樂園「花屋敷」附近遙看十二層高的凌雲閣,並無太大的差異。只是,雷峰塔紅磚砌就的塔壁上,爬滿了蔦蘿。不僅如此,有幾棵雜樹甚至把他們的枝梢伸展到塔頂,且在風中晃動著。這樣一座塔聳立在陽光之中,煙霧朦朧,如夢如幻,果真十分壯觀。」

1921年前的雷峰塔

芥川龍之介提到的凌雲閣,位於東京都淺草,也就是上圖的那個建築物,1890年竣工,是一座52米高,12層的建築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芥川龍之介這段文字寫成後不久。壯觀的凌雲閣和雷峰塔相繼倒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中,凌雲閣8層以上建築倒塌,因無法修復,同年被日本工兵隊爆破解體。而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今天的雷峰塔為2002年重建。

1921年前,從西泠橋遠眺保俶塔

在返回新新飯店的路上,芥川龍之介見到了保俶塔,他說:「與像個老僧似的雷峰塔相比,細細聳立的保俶塔的倩影,正如古人所云,也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說明他也是知道「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著名典故的。

放鶴亭

林和靖比日本小說家富裕得多

在這天的最後,芥川龍之介重登孤山,去了林和靖的放鶴亭。他對林和靖的隱逸生活有段有趣的評價:

1921年前的放鶴亭

「林逋準是一位清高的人。而同樣可以肯定地是,他並不像日本小說家那樣窮。據林逋七世孫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他的隱居生活是『舍三寢一讀書一治藥。後舍二,一儲酒谷,列農具山具;一安僕役,庖廚稱是。童一、婢一,園丁二,犬十二足、驢四蹄、牛四』云云。要是和靖先生也過類似於此的生活,比起居住每月五十日元房租的住房,顯然生活要富裕得多了。」

靈隱寺

把白居易的故事寫在明信片上

芥川龍之介應該是去過靈隱寺的,而他把去靈隱寺的經歷,寫在了寄給友人的明信片上,同時把這些內容通過「寫明信片」的方式記載在《中國遊記》里。

1921年前的玉泉

從行文看,很可能他是在寄旅杭州的第二個白天去了靈隱寺,先到了玉泉魚躍,然後朝拜飛來峰、靈隱寺,歸來順道看了鳳林寺。

1921年前的鳳林寺,在葛嶺武頭岩西

熟知白居易典故的芥川龍之介又在給友人的明信片里提到了一個白居易在杭州的故事:

「據說白樂天曾問鳥窠:『佛法的大意如何?』鳥窠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樂天又說:『三尺童子亦知之。』鳥窠笑曰:『三尺童子亦知之,然八十老翁亦難行。』樂天即服。」

這段出自《西湖遊覽志》的故事被日本文豪寫在給友人的明信片上,讓今天的杭州人看來,十分親切。

1921年前的靈隱寺外

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用一個日本人的眼光,看了1921年那個時代的中國,雖然有許多作家個人的觀點看法,但是也為我們保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記錄。他對西湖的大筆墨的介紹,無疑能夠讓我們看到近代西湖的歷史、人文、變遷,也是留存到今天的一段珍貴的西湖歷史文獻。

【人物名片】

芥川龍之介

(1892-1927)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號澄江堂主人,俳號我鬼。

他創作了諸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包括《羅生門》、《地獄變》、《蜘蛛之絲》、《猿蟹合戰》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閱讀+】

《中國遊記》

浙江文藝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