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季抑鬱症發病率更高?能不能自我調適?

一點心理學 發佈 2020-01-19T19:10:01+00:00

調查顯示,對天氣變化反應最強烈的年齡段,不是老年人,而是35歲至50歲的中年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受天氣左右,出現焦躁、疲倦、沒食慾、睡不好、持續情緒低落等症狀。

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每年秋冬季,天氣變得寒冷,人們戶外活動減少,這時候是感冒的高發季節。

而你知道嗎?這兩個季節也是人情緒最差、最不穩定的季節。相對於春夏,抑鬱症秋冬季節發病率比較高,而且已經治癒的病人在這兩個季節中特別容易發病,通常是從秋天開始,一直延續到冬天,等到了春天變暖和,他們很多人的症狀就消失了。


調查顯示,對天氣變化反應最強烈的年齡段,不是老年人,而是35歲至50歲的中年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受天氣左右,出現焦躁、疲倦、沒食慾、睡不好、持續情緒低落等症狀。

有這樣症狀的人,可能患上了季節性抑鬱症,又稱季節情緒失調症(SAD),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常為秋末冬初開始,春末夏初結束。

為什麼到了秋冬季節,抑鬱症發病率會更高呢?

抑鬱症屬於一種生理狀態性的疾病,而這種生理狀態是大腦部位自動調節,屬於自我調節系統,使身體大部分機能處於最低的消耗狀態,從而幫助過度消耗或者是受傷的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恢復。

因此,一旦大腦的這種調節系統開始,就會讓患者有興趣喪失,食慾下降,睡眠紊亂,渾身乏力等,現象產生。

冬天之所以會加重,就是由於冬天是食物非常匱乏的季節,許多動物都會選擇在這個季節冬眠,從而進入漫長的進化過程,也只有那些能夠適應漫長而嚴酷冬季的人才能存活下來。因此,抑鬱症在冬天加重是有條件的。

目前的研究認為,冬季抑鬱症的神經生物學原因與褪黑素有關。


褪黑素是我們大腦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與睡眠有關的激素,它調節著我們的「生物鐘」。在黑暗中,褪黑素的分泌活動增強;在光照下,褪黑素的分泌活動受到抑制。秋季和冬季的日出較晚,光照較少,從而導致褪黑激素分泌過多,所以我們會昏昏欲睡。

與一般人相比,患有冬季抑鬱症的人具有更高的褪黑激素水平,就好像他們的大腦裡面有一個超靈敏的生物鐘。

另外,冬天抑鬱症加重也是由於冬天這個季節太過於寒冷,人們外出活動減少,陽光接觸的比較少。

所以,由於天氣對於心理上和身體上造成了諸多影響,使得抑鬱症加重。

當然,判斷一個人是否患上抑鬱症,必須到專科醫院確診,不要自己憑藉症狀判定。

如果說確診患上季節性抑鬱症,到了秋冬季節,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況。

季節性抑鬱症的治療通常採用生物、心理、社會、藥物、食品等的綜合治療模式。

除了就診治療之外,患上季節性抑鬱症的人,該如何自我調節呢?

1、陽光是治療抑鬱症的良藥。

醫生們認為,如果堅持每天早晨連續散步30至60分鐘,讓臉好好曬曬溫暖的陽光,抑鬱的心情會隨之消失。

研究證實,陽光是極好的天然抗抑鬱藥物,而早晨的陽光效果最佳。躺在窗戶朝東的病房裡的病人不服用藥物,要比躺在窗戶朝北的病房裡的病人身體康復早幾天。


2、飲食結構要合理。

推薦攝取足夠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這樣可以保證身體在缺少糖份時,也能保持精力充沛。

改善飲食結構,適當多吃一些高熱量、有健腦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如肉類、蛋類、豆類、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綠茶都是很好的「情緒補充品」。

3、加大運動量。

體育鍛鍊能調整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減輕緊張、激怒、焦慮、抑鬱等狀態,而且適當運動能提高大腦內啡肽的濃度,讓人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

德國科學家曾經對一些藥物治療無效的抑鬱症患者進行跟蹤觀察,讓他們每天踩腳踏車運動半個小時,然後逐步加量。10天之後,大部分人的情緒有所改觀。

因此,我們建議患有季節性抑鬱症的人,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周3次。

冬天天氣冷,也不要總是呆在家裡,有機會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朋友談心聊天,或讀些健康向上的書籍,以活躍自己的情緒和思維。


4、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拒絕心理暗示。偶然的情緒低落,有可能只是一個情緒低潮期,可進行自我調適,別妄下抑鬱症的結論。

同時,給自己定生活目標,每天安排好時間,消磨時光容易讓人感到生活無意義,繼而出現情緒低落,因此不要給自己太多感覺到空虛、無聊的空閒。

尤其是已經治療好抑鬱症的人,更應該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不要讓抑鬱和季節的情緒影響到自己。

(聲明:敬請訂閱更多心理分析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yidianxinlixue123。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