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越冬蜂培育期盜蜂特點及發生的原因

毛氏部落 發佈 2020-01-19T20:55:02+00:00

發生盜蜂時,未及時處置,便會很快蔓延、發展,出現互盜、亂盜,輕者,出現被盜群貯蜜被盜一空,重者,出現大量蜜蜂打鬥死亡,圍王,甚至引發被盜群逃群現象。

盜蜂是指搶奪他群巢內(或儲存地,或灑落)蜂蜜或糖漿的行為,搶奪的蜜蜂稱為作盜蜜蜂,數量多時稱為作盜群,被搶奪的蜂群稱為被盜群。發生盜蜂時,未及時處置,便會很快蔓延、發展,出現互盜、亂盜,輕者,出現被盜群貯蜜被盜一空,重者,出現大量蜜蜂打鬥死亡,圍王,甚至引發被盜群逃群現象。因此應引起養蜂者的注意。

一、盜蜂的特點

1、發生盜蜂的時間。在蜂群非越冬期,蜂群有能力出巢活動的時間都可能發生盜蜂,而且在越冬蜂培育期,發生盜蜂的機率更高。

2、盜蜂與群。最初由作盜群的個別偵查蜂發現被盜群,並招引同伴一起作盜,發展成為一群盜一群,多群盜一群,一群盜多群,全場互盜。

一般,盜蜂發生在相鄰的蜂群之間,也發生在相鄰的兩個蜂場(普遍認為5公里是蜜蜂的最大採集半徑)之間。

強群盜弱群,有王群盜無王群,缺蜜群到有蜜群,健康群盜有病害群。

3、盜蜂與蜂種。盜蜂是蜜蜂的本能,中蜂和意蜂的盜性都很強,中蜂群之間可能會發生盜蜂,意蜂群之間也可能發生盜蜂,中蜂與意蜂之間也常發生盜蜂。不同的是,意蜂體格較中蜂大,在溫暖及高溫季節,只出現意蜂盜中蜂,而在溫度剛低於意蜂個體臨界溫度(蜜蜂飛行和身體逐漸凍僵的中間溫度,意蜂14℃,中蜂11℃)時,意蜂不能正常出巢,在巢內聚集結團,邊脾貯蜜裸露,而中蜂個體臨界溫度較低,能正常出巢,意蜂裸露的貯蜜被中蜂發現後,就可能出現中蜂群盜意蜂群。

中蜂嗅覺靈敏,搜索能力強,盜性更強。因此,中蜂間的盜蜂比意蜂間的盜蜂更容易發生。

二、越冬蜂培育期盜蜂發生的原因

1、蜂群作盜內部原因

本性使然。盜蜂是蜜蜂本能,在越冬蜂培育期,只要偵查蜂發現裸露的貯蜜、糖漿、舊蠟等都可能引發盜蜂。

缺蜜。越冬蜂培育期,外界溫度溫暖偏低,蜜源有限,蜂群內的安全貯蜜量要求較高,如果巢內貯蜜不足時,蜜蜂感受到生存危機,促使蜜蜂外出積極覓食。

2、蜂群被盜的內部原因

當蜂群中出現蜂王處於失王、王台狀態,群勢較弱,巢內有病害(意蜂多為蜂蟎,中蜂多為巢蟲)威脅時,蜂群工作積極性不高,巢門守衛鬆散,甚至沒有守衛蜂,就給作盜蜜蜂提供了有利條件。

3、管理不當

群勢差異大。在越冬蜂培育期,相鄰或相近的蜂群群勢差異較大,形成明顯的強群、弱群(可能是新分群,也可能是越冬蜂培育前沒有充分復壯等原因),弱群可能會被強群偵查蜂發現,發生盜蜂。

操作不慎。白天飼餵、熬蠟或處理蜂產品,外撒蜂蜜、糖漿,蜂蜜儲存不嚴,舊巢脾、蜜脾保存不當等都會使蜜味、蠟味飄散,被其他群偵查蜂發現。

蜂脾不相稱。在越冬蜂培育期,蜂群要維持巢內育兒最佳溫度34.8℃左右,蜜蜂更多的聚集在育兒區附近,脾多於蜂時,可能致使邊脾甚至邊二脾裸露,被其他群偵查蜂發現。

逃群處理不及時。在越冬蜂培育期,容易發生逃群,在逃群發生後,沒有發現或發現了沒有及時處理,逃群箱內剩餘的殘蜜很容易被其他群偵查蜂發現。

調脾不當。在越冬蜂培育期,經常會強弱互補,分拆有分蜂熱蜂群,帶蜂調脾,都可能引起被調入的蜜蜂回蜂,引發和平盜蜂。

蜂箱殘破。在盜蜂多發的秋季,如果蜂箱箱體有殘破,開裂、箱蓋不嚴等,都可能被其他群的偵查蜂發現。

巢門使用不當。一般單體蜂箱分左右巢門,在越冬蜂培育期,外界的蜜源有限,蜜蜂的出勤率並不高,在群勢有限時,開雙巢門,甚至巢門全開,本群的蜜蜂守衛困難,容易被他群偵查蜂進入。

結束語:越冬蜂培育期外界蜜源有限以及蜜蜂本性,客觀上決定了盜蜂多發,再加上管理的疏忽操作,都可能引發盜蜂,給養蜂生產帶來麻煩和損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