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其實飲食是有密切關係的,你知道嗎?

肝膽結石科何明剛 發佈 2020-01-19T21:45:40+00:00

其原因是空腹時膽汁分泌減少,膽汁成分也發生變化,其中膽酸含量減少,而使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長此以往,便可形成膽固醇結石。

膽結石是膽管樹內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膽石症也是一個很講究飲食的疾病,那麼,膽石症與飲食有沒有關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膽石症與飲食的關係吧!



  膽石症與飲食的關係

  1、愛吃甜食者:抽樣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膽石症患者都有吃甜食的習慣。過量的糖分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加速膽固醇的積累,還會自行轉化為脂肪,促使人體發胖,進而引起膽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膽結石的發生。

  2、長期食素者:正常人膽固醇與膽鹽、卵磷脂按一定的混合比例呈微膠粒狀態懸浮於膽汁中,當這一比例破壞時,可引起膽結石。長期素食者,攝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過多的纖維素妨礙了對膽汁酸的重新吸收,使膽汁中的膽鹽濃度下降,卵磷脂與膽鹽不足,導致比例失調,造成膽結石。

  3、蛔蟲感染者:不注意飲食衛生,易將蛔蟲卵吞入消化道,成蟲後蛔蟲逆流入膽道產卵或死亡,可形成膽石核心。據調查,70%的膽結石均以蛔蟲殘體和蛔蟲卵為核心。

  4、肥胖者: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的人,其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為肥胖者血中膽固醇升高,以致膽汁中膽固醇濃度也升高,而形成膽固醇結石。

  5、長期不吃早餐者:醫學專家對患有膽石症的人群同一些與他們年齡、體重相仿的健康人群作對照調查,結果發現,這些患膽石症的人群空腹時間都比健康人群長。其原因是空腹時膽汁分泌減少,膽汁成分也發生變化,其中膽酸含量減少,而使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長此以往,便可形成膽固醇結石。

  以上就是關於膽石症的飲食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