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分享我的生活 恰好你也喜歡

方誌四川 發佈 2020-01-19T22:05:38+00:00

到現在為止,李子柒還不習慣一上來就跟人熟絡。別人閒聊,她安靜地坐著,當有人提問時,才抬起頭,先看看對方再慢慢作答。

到現在為止,李子柒還不習慣一上來就跟人熟絡。用她自己的話說,「遇到不認識的人先擋在外面,觀察一下」。

文靜、謹慎、不施粉黛,一襲素雅的對襟褂子。別人閒聊,她安靜地坐著,當有人提問時,才抬起頭,先看看對方再慢慢作答。如果問題和之前接受過的採訪重複,她會毫不掩飾:「你們怎麼老問這個問題啊?」隨後沉默不語。

繼去年6月份成為成都非遺推廣大使後,前不久,李子柒又成為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推廣大使。年底,她與楊洋、董明珠等人,一起登上了《中國新聞周刊》封面。

榮譽背後,是「硬核實力」:目前,其新浪微博粉絲為2185萬,抖音粉絲3485萬,B站粉絲310.2萬,Youtube開通兩年多,訂閱人數超過800萬……

作為頭部博主,難免有人捕風捉影。面對外界質疑,李子柒及其團隊一律沉默:一方面,反覆回應讓她感到疲憊,另一方面,骨子裡的倔強讓她寧願把精力投入內容創作。

她坦承自己很幸運。但在其經紀公司——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念」)聯合創始人劉同明眼中,她不僅僅是幸運:「她是短視頻領域的天才型選手,全靠她過去的每一步積累,才成就了今天。」

談名字:「柒」是我的幸運數字

「李子柒」這個名字,在眾多博主中,多少顯得飄逸洒脫。她本名李佳佳,在QQ空間還大行其道的十多年前,就把網名改成了「李子柒」。她說:「『子』是因為當時好多名人的名字中都有這個字,比如曾子墨啊什麼的,我覺得很好聽。『柒』來源於我的生日,也是我的幸運數字。」

睡覺前也會刷刷朋友圈,在微博上看看熱搜,李子柒和生活在城市裡的同齡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在視頻中,她又活成了許多城市青年羨慕的樣子:田裡拋秧,林里挖筍,塘里掏藕,水裡捕魚,在雪地里採摘收穫,在山間策馬奔騰。

網絡上,有人感嘆「李子柒勤快得令人心疼」。畫面里,她忙裡忙外,播種犁地、插秧打穀、劈柴生火、飛針走線,張羅一家人的生計,動作嫻熟麻利。畫面外,她更要構思視頻架構,思考拍攝內容,處理後期剪輯。問起她的日常,她頗有些無奈,「怎麼形容忙的程度?大概就是戀愛都不敢談了吧」。

網友都很好奇她為什麼會掌握那麼多生活技能。李子柒的回答是,「大家眼中的生活技能,只是我的求生本能」。為了謀生,李子柒吃過不少苦,「以前是為了生存,現在是生活。」但是在自己的視頻中,她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喜歡蜀繡,就花半年時間搗鼓,「自己去網上搜教程,自己學著繡。後來確實遇到困難,沒辦法了,才託人找到孟德芝老師(成都蜀繡大師)指點一下。」

她手機里保存著3年前自學攝影的筆記:WB鍵是白平衡,P檔是自動檔,光圈越大背景就越虛化……李子柒說,那時候完全是一個攝影小白,「每天到論壇上去看去學。最初拍視頻的時候也不習慣寫劇本,就簡單寫寫有哪些流程,要拍些什麼場景就完了,兩三行字,其餘的都在腦子裡。」白天拍,晚上剪,經常一干就是通宵。

正是因為這樣的付出,當網絡上出現質疑她「作假」的聲音時,李子柒才會顯得特別生氣。2017年,她帶著情緒公布了自己的20881條拍攝素材。視頻中,她為了拍好一個畫面,來來去去,開機關機。「證明也沒什麼用。」李子柒說,後來自己想開了,索性找了一名攝影師和一名助理,「內容自己主導,攝影師會排好素材,但主體部分還是我自己剪。」

談視頻:我並不是十項全能

李子柒的視頻,全程都是在幹活。

有一期主題講年夜飯,她從起床開始忙碌:剪窗花、寫對聯、掛宮燈;醃雞、剁肉、炒料、拔蘿蔔、掰白菜、拔蒜苗。她穿一件短款褂襖,深藍色長褲,頭髮隨意挽出一個髻,在井水邊洗菜、摘菜,然後整整齊齊碼在案頭。

準備工序完成後,就馬不停蹄地做飯:用糯米混合板栗、臘肉,用醬油拌勻塞雞肚子裡,荷葉一包送麵包窯里烤;用擀麵杖擀出勻勻凈凈的麵皮,上下對齊切成兩塊大小一致的長方形,再用餐叉壓成乖巧的福袋,中間塞滿萵筍蘿蔔醬肉炒的配料;煎魚、燉湯、炸藕盒,用芋頭紫薯做年糕,把細細的土豆絲放油鍋里炸至金黃。大菜是叫花雞、剁椒魚、香腸醬肉切盤,花式烤肉餅。臨了,再用豬皮凍做一道「諸事順心」應景。十一二道菜,一天的功夫,乾脆利索,有條不紊。

所有農家活也是熟門熟路,繡花染布,釀造烘焙,造紙刻字,竹藝篾活,手到擒拿。李子柒說,她人小力氣大,新打下的稻穀,水分大,一袋至少七八十斤,她能背背上,爬坡上坎。才砍下的毛竹,五六米長,三四根一捆,扛在肩上就走。

她講究,切菜剁餡,桌旁要放上一瓶漂亮的鮮花;她細緻,給每道菜品起名必須文藝雅致;她隨性,一盤蔬菜沙拉,想不出名字,就隨便安了個——「吃草」。

粉絲一面驚訝「沒有什麼是李子柒不會的!」,一面又嚷嚷著「希望下次能看到這個女人煉鋼!」

「我並不是什麼都會,比如木工、刺繡,還有書畫,都是要提前去學的。」李子柒說,就算是廚藝,也不完美,「比如我包餃子,從來就包不好那個褶,不止一次被嫌棄包的丑。」突然又一臉驕傲,「我包子就包得很漂亮,可以包出十幾個褶。」

談苦難: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李子柒在綿陽的老家,鮮花滿徑,瓜果飄香,木質結構的小屋掩映在蒼翠之中。信步其間,隨手摘幾個剛成熟的水果、番茄吃,或者在自己搭建的鞦韆上小憩,抑或夜晚伴著繁星在涼亭內小酌,都是她一日勞作後重新獲得能量的方式。

這樣平靜的生活,自然不想被人打擾,但是作為短視頻領域的頂流,很難隔離外界的好奇和打探。村裡人經常看到陌生人,開著外地牌照的車,在她家附近蹲守。也有好事者,為了一探虛實,用無人機在她家上空盤旋。

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網友對婆婆(四川話指「奶奶」)的打擾。「保護好婆婆是我的底線。」李子柒說,有一次,一位粉絲在未經過同意的情況下推門而入,致使門後81歲的婆婆摔了個跟頭,「幸好只受了皮外傷,萬一真有個什麼事,那真是想都不敢想!」

李子柒有些懊悔當初讓婆婆正臉出鏡,「那時候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後果。現在我儘量不拍正面、側面,只留一個背影。」

李子柒能吃苦,跟她過去的生活經歷有關。她不是溫室的花朵,也沒有經歷過眾星捧月。小時候和父母的離別,忍受繼母的冷言冷語,被爺爺婆婆拉扯長大,為貧窮輟學外出打工。

農村的一切在她童年記憶中留下烙印,各種勞動技能是她安身立命的資本。爺爺是鄉廚,李子柒從小跟著爺爺走村串戶。6歲起,她就有模有樣地做飯,只是為了婆婆爺爺勞作一天後回家能吃上熱飯。小學五年級,爺爺去世,家裡斷了經濟來源。她永遠記得婆婆拉著她四處求人的場景:「這個娃兒才這點大,咋個辦嘛?」14歲,她決定孤身一人去城市打工:端過盤子,做過DJ,睡過橋洞,一包方便麵掰成兩半吃。

進城打工是為了賺錢,拍視頻的初衷是為了網店東西好賣。「說到底,是為了給自己和婆婆一個安穩的生活。」李子柒的手很粗糙,能看出是長期勞作的結果。她的手也很靈巧,在閒聊的過程中,她隨手拿起桌上的餐巾,七疊八疊,一個漂亮的折花就成了。「這個是『文竹』,這個是『黛尾』……都是在餐廳打工的時候學的。除了折花,還要給客人報菜名,介紹每道菜的原料、製作方法以及味型。」

十多年前,她在綿陽餐廳當服務員,一個月收入僅有幾百元。為了能賺更多的錢,李子柒拜師學習了打碟。

「那個時候(2009年左右)這行收入還是很可觀的,一個月能賺一萬到兩萬多。」雖說放到今天這仍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李子柒最終選擇了放棄。

「2012年,婆婆生了場病,我就選擇回老家。我怕老人家萬一有啥事,我又不在身邊,會後悔終生。我和婆婆相依為命。」

現在,李子柒身邊,除了婆婆、攝影師和一名小助理,還有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之前,弟弟在綿陽一家瓷磚廠打工,工資不高,轉而求助姐姐。「我直接就讓他過來了,幫我打打下手,看看院子。」

對於網上爆出的關於她和繼母之間不愉快的過往,李子柒從不主動提起。她解釋,自己和品牌團隊沒有刻意去炒作這一段經歷,「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談農村:素材豐富取之不盡

城市裡的網友喜歡看李子柒做飯,看她從無到有,物盡其用;看她逗貓逗狗,圍爐煮酒。據說,有抑鬱症患者看視頻得到緩解,有人看視頻看得淚流滿面。

鄉村生活的自給自足、恬靜美好,李子柒自小耳濡目染,至今仍懷敬畏之心。

「小時候經常到竹林里逮竹甲蟲,拿回來炸著吃,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夏天在院子裡看爺爺做蔑活,比如編背篼、做'kua kua'(二聲,『竹耙』的意思,川北方言,有音無字),我也學了一些。」說起小時候的事情,李子柒開始說起家鄉話。她是川北人,言語間不時夾雜幾句川北方言。

當記者問起李子柒是不是真心喜歡農村生活,她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毋庸置疑。

拍《水稻的一生》,從播種到收穫全程,耙田、拋秧、插秧、守水、巡水,全部親力親為。視頻里,她梳一條麻花辮,穿體恤,褲腳挽到膝蓋處,弓著腰插秧。趕牛耙田也是自己上,牽著牛繩,站在牛屁股背後的木耙上,穩穩噹噹。

「別看表面很瀟洒,實際這個工作相當危險。」 李子柒說,趕牛耙田,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耙的平衡穩當。「人要在耙上站穩也不容易,稍不留意就會被耙齒給傷到。我叔叔就因為沒站穩,腿上被劃拉了一條很長的口子。」李子柒小時候經常看爺爺耙田,「他還經常讓我站到上面去壓耙,因為我的體重剛好可以把耙壓得不深不淺。」

她拍水稻的一生、辣椒的一生、黃豆的一生,拍大米怎麼來,醬油怎麼釀,追根溯源,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我擔心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之前有老師給她微博留言,說孩子們以為水稻是樹上摘下來的。「聽到這些,我很震驚。我希望他們能通過視頻了解食物的來源,牢記食物來之不易。」

她的視頻更新較慢,視頻內容時間跨度拉得也大,半年、一年,都是正常周期。慢對她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天下萬事都有其規律。」

記者問她怕不怕以後沒有內容可拍,她搖搖頭:「中國農村的東西太豐富了,拍不完的。」

談傳播:我只是分享了一種生活

白岩松這樣評論李子柒:「面向世界的傳播當中,沒什麼口號,卻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具體網民反饋回來的口碑,值得借鑑。」

李子柒的視頻里,有鄉風古韻,有美景美食,有田園牧歌式的村野情趣,也有遠離塵世的寧靜安逸。她善於和自然對話,講究四時有序,道法自然,天地人和。她儘量在視頻里收集大自然原始的聲音,流水潺潺、落雪簌簌、蟲鳴蛙叫、雞鳴犬吠,沒有旁白,字幕也少,最多在結尾夾雜一兩句和婆婆的鄉音。

就這樣近似於默片的視頻,卻受到了許多外國網友的追捧。「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認為,李子柒的視頻之所以能吸引外國人,主要是因為它脫離了西方人熟悉的工業化語境,離大城市觀眾的物質主義生活方式相去甚遠,使他們看到了想要的生活。他甚至評論說,李子柒的視頻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深沉的區域,「通過視頻你能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家庭的意義。」

而這種美正是李子柒喜歡而追求的。「美好的東西都具有共通性,我自己喜歡,外國朋友也喜歡。這種美好是不是我帶來的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分享了一種生活,恰好你也喜歡。這種共鳴讓人感到滿足。」

擔任成都首位非遺推廣大使,也是源自於骨子裡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李子柒說:「做千層底那期視頻,是第一次對非遺的呈現。其實也談不上對文化的傳承,我只是覺得用接近一周的時間給家人趕製一雙布鞋,在一雙鞋底上留下兩千多個針眼,那是一種心意。」

談未來:會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臨近分別,大家一起等待送李子柒回綿陽的車,大家左一句右一句地閒聊。正聊到一件有趣的「八卦」,車就來了。李子柒依然抓住記者,要堅持把正在進行的話題講完。

劉同明也不急不惱,靜靜地在一邊等著她講完。這種耐心和等待,是微念公司與李子柒合作的常態。

按理說,利好節點,乘勝追擊,借勢炒作,本也無可厚非,但不習慣站在聚光燈下的李子柒,甘願選擇自降熱度,公司也堅持最大限度地支持她。

「在我看來,李子柒是極其珍貴的內容創作者。」劉同明認為,「李子柒可遇不可求,微念要做好這個IP,並不急於變現。」

作為國內網紅經濟領域有名的MCN機構,微念的核心在於孵化以及與同有價值的kol(意見領袖)合作,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IP,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在這之前,微念和李子柒已經實現過多次成功合作。2018年七夕,李子柒個人同名消費品牌正式在天貓上線,先後推出的同名品牌螺螄粉、藕粉等商品銷售火爆。2019年,她和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聯名推出的3萬份宮燈月餅禮盒,上線即售罄。這款禮盒選取千年民間傳統技藝紙浮雕,結合四川非遺文化遺產皮影戲元素,是實打實地「李子柒」風格。

「不適合的廣告和代言,都幫她推掉了,只要她潛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劉同明說。對於未來,李子柒稱並沒有太多計劃,「但肯定會圍繞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還有很多東西在吸引著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