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之天水古民居

媒體老梁 發佈 2020-01-19T22:16:25+00:00

2005年6月,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在紐約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國有六處遺址榜上有名。

2005年6月,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在紐約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國有六處遺址榜上有名。天水的古民居建築名列其中。

以往默默無聞的天水民居為何會引起世人如此關注?它又為何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按照曾在該基金會工作過的麥可·徐對《深圳商報》記者甘險峰的說法:「天水古城以一批按照傳統風格建造的古代民居而聞名。這些民居的建築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也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倖存至今的民居共有55處,都以擁有雕刻精美的木門和屏風為特點。許多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是天水古城的一處風韻迷人的景觀。尤其一些地方名人的故居,最能代表北方民居的特點」。

天水古民居

古建民居是天水市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現存的古建民居共分為六個片區,占地面積約16公頃,是中國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和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

天水民居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築的優良傳統,所以顯得樸素典雅,古風猶存。其土牆古槐、木樓竹影又說明,天水民居既有北方民居的厚重和嚴謹,也有南方民居的輕巧和靈動,這在西北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具體地說,在院落布局方面,天水民居以北方常見的四合院為主,同時又融進了南方民居常見的小天井,並對其進行組合和變形,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樣式,極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房屋種類上,既有土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的瓦房,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木樓。在「大屋頂」的設計上,除了因為雨多,沒有採用西北地區常見的平頂外,硬山頂式、懸山頂式和歇山頂式一應俱全。在院內綠化方面,天水民居多選用竹子臘梅銀杏等南方植物,與院外高大的古槐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木雕方面,既有粗曠流暢之筆,又有精雕細刻的微型作品。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螞蚱和八卦圖外,還有常見的雲紋、博古紋等,花色繁多,工藝精湛。

天水民居中名氣較大的有明中憲大夫胡來縉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時期當地名門望族的私宅張氏民居、何家大院、趙家祠堂等。這些庭院建築大都由磚木結構構成,設計精巧,布局嚴謹,古樸典雅。文史專家認為:在中國南、北兩大古建築流派中,天水古建築的風格兼有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精巧秀美,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其中的三星巷古建築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山西平遙古城早數百年,並有專家稱這裡是「東方木雕的藝術館」。

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南宅子,又稱南、北宅子,為明代「父子鄉賢」胡來縉和胡忻的宅第,位於天水市區中心街道民主路,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家祠堂

光緒年間武進士趙子培的故居——解放路邊的趙家祠堂,不僅是秦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全世界趙氏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它與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故居、當年的榮氏復興麵粉廠相連;自由路、澄源巷的古街區,均屬於宋代周氏家族的古建築群,宋滅亡後,金代完顏氏王爺的女兒金蟬公主下嫁給周家,現在自由路的45號、72號院落,就是當年的「郡王府」;在相隔不遠的石家巷、共和巷,有追隨孫中山並在秦州發起「黃鉞首義」的張直忱的故居;發現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的著名學者馮國瑞及名人趙乃慶的故居都是相鄰同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