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解三國演義"序幕篇(2) 董仲舒版"儒學"成功打造了"鄉愿"社會

子虛西來戲說易經 發佈 2020-01-19T22:24:12+00:00

董仲舒版"儒學"成功打造了"鄉愿"社會! 原因老夫在——"卦解華夏帝國"系列中的"樓起了……樓塌了" "禮儀文明"最後一戰,有詳細論述。 王莽"一刀"把"大漢王朝"切為"東西兩漢"。

董仲舒版"儒學"成功打造了"鄉愿"社會



!!!漢朝末期,從公元155年的5100萬人口,三國鼎立時驟減到678萬。!!!


上一回,我們講到——大漢帝國的硬體和軟體打造完畢。


雖然,我們的"絕版君子"王莽"橫刀奪愛"——試圖憑藉一己之力希望恢復西周的禮儀文明,擺脫"人人韭菜、人人鐮刀"的悲催局面。但是,"新朝"僅僅維持了15年,就死翹翹了。

原因老夫在——"卦解華夏帝國"系列中的"樓起了……樓塌了" "禮儀文明"最後一戰,有詳細論述。

王莽"一刀"把"大漢王朝"切為"東西兩漢"。分為東西兩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享國四百零六年。

在華夏帝國歷史上,除了締造了輝煌的"禮儀文明"的周朝800多年排名第一外,"大漢王朝"歷經400多年的歷史,排名第二。

究其原因,"大漢王朝"的硬體——秦朝的軍國體制,軟體——法家儒家化也好或儒家法家化也好。反正,一句話,硬體和軟體磨合後,運行狀態基本良好。

400餘年的歷史,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僅僅一瞬而已。但是,對於華夏民族整體或者個體的人而言,400年的時間足夠打造堅如磐石、堅貞不渝的共同價值觀。完全可以說,所謂的"華夏魂"的核心和本質,就是這個時期打造的,影響至今!

西周"禮儀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對"華夏魂"的影響其實已經微乎其微!儘管,似老夫一樣的後代子孫天天吹牛皮——我們是"禮儀之邦"!?我們是"禮儀文明"的傳人!?看看"秦帝國"以後的種種滅絕人性、獸性爆炸、瘋狂殺戮、不堪入目的現象……哈哈哈……一笑而已。

說句公道話,董仲舒版本的"儒學"給"瘋狂殺戮"、"獸性爆炸"的"秦帝國"的"內韭菜、外鐮刀"的軍國體制,以及秦帝國倡導的"腔腸至上價值觀"帶來了巨大衝擊,注入了"靈性"文明的光輝。儘管,這道"光輝"時不時的被"腔腸至上價值觀"所扭曲、甚至吞噬得一乾二淨。

董仲舒版本的"儒學"在"兩漢"時期打造了什麼樣的華夏民族的集體心理意識和價值觀呢?現在,老夫就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舉例講述。

第一、"忠君"和"氣節"思想幾乎牢不可破!"三綱"的思想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尤其是"士君子"的共識和行為標準。否則,既是"小人"。

"天人合一、君權天授"主導下的"忠君"思想的負面影響——"子民"將"君主"、"國家"、"天下"等等混為一談、融為一體且密不可分,分不清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一本糊塗帳直至今日,尚且如此!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四起"謀逆"導致的後果。往下熟悉《三國演義》者可以略過4000多字,直接看點評即可。


一、董卓廢帝立帝。


第一波:尚書丁管揮簡擊董卓。

"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帝後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第二波:伍孚刺董卓未遂。

"越騎校尉伍孚……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卓問曰:'誰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孚至死罵不絕口。"


第三波:曹操刺董卓未遂。

"允(司徒王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祿漢朝,今不思報國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董卓)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願借試一騎。'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


第四波:王允"連環計"誅殺董卓。

貂蟬篇中會詳細講述了全過程。在此,不多言了。


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一波:"許田打圍"。

起因:"謀士程昱說操曰:'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時行王霸之事?'操曰:'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吾當請天子田獵,以觀動靜。'於是揀選良馬、名鷹、俊犬、弓矢俱備,先聚兵城外,操入請天子田獵。"

現場反應:"帝連射三箭不中,顧謂操曰:'卿射之。'操就討天子寶雕弓、金鈚箭,扣滿一射,正中鹿背,倒於草中。群臣將校,見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踴躍向帝呼'萬歲'。曹操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眾皆失色。玄德背後雲長大怒,剔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玄德見了,慌忙搖手送目。關公見兄如此,便不敢動。"

背後反應:"……承曰:'前日圍場之中,雲長欲殺曹操,將軍動目搖頭而退之,何也?'……玄德曰:'恐國舅有詐,故相試耳。'於是董承取衣帶詔令觀之,玄德不勝悲憤。又將義狀出示,上止有六位:一,車騎將軍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長水校尉種輯;四,議郎吳碩;五,昭信將軍吳子蘭;六,西涼太守馬騰。"


第二波:禰正平裸衣罵賊。

"舊吏云:'撾鼓必換新衣。'衡穿舊衣而入。……'何不更衣!'衡當面脫下舊破衣服,裸體而立……操叱曰:'廟堂之上,何太無禮?'衡曰:'欺君罔上乃謂無禮。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第三波:吉太醫藥毒曹操。

"(太醫吉平)暗藏毒藥入府。……平已暗下毒藥,親自送上。……平知事已泄,縱步向前,扯住操耳而灌之。操推藥潑地,磚皆迸裂。……平曰:'天使我來殺逆賊!'……身上無容刑之處。……操又問平曰:'你原有十指,今如何只有九指?'平曰:'嚼以為誓,誓殺國賊!'操教取刀來,就階下截去其九指,曰:'一發截了,教你為誓!'平曰:'尚有口可以吞賊,有舌可以罵賊!'操令割其舌。平曰:'且勿動手。吾今熬刑不過,只得供招。可釋吾縛。'操曰:'釋之何礙?'遂命解其縛。平起身望闕拜曰:'臣不能為國家除賊,乃天數也!'拜畢,撞階而死。操令分其肢體號令。"

"隨後,曹操將董承、王子服、種輯、吳碩、吳子蘭五人,並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死者共七百餘人。"


第四波:討漢賊五臣死節。

"且說耿紀、韋晃二人,各有家僮三四百……吉邈兄弟,亦聚三百人口……休急披掛上馬,引千餘人在城中拒敵。城內四下火起,燒著五鳳樓,帝避於深宮。曹氏心腹爪牙,死據宮門。城中但聞人叫:'殺盡曹賊,以扶漢室!'"

"夏侯惇入城……將耿、韋二人,及五家宗族老小,皆斬於市……夏侯惇押耿、韋二人至市曹。耿紀厲聲大叫曰:'曹阿瞞!吾生不能殺汝,死當作厲鬼以擊賊!'劊子以刀搠其口,流血滿地,大罵不絕而死。韋晃以面頰頓地曰:'可恨!可恨!'咬牙皆碎而死。"


三、曹丕篡漢。


第一波:曹操之女曹後罵曹丕。

"帝憂懼不敢出。曹後曰:'百官請陛下設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後大怒曰:'吾兄奈何為此亂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見曹洪、曹休帶劍而入,請帝出殿。曹後大罵曰:'俱是汝等亂賊,希圖富貴,共造逆謀!吾父功蓋寰區,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竊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幾,輒思篡漢,皇天必不祚爾!'言罷,痛哭入宮。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


第二波:符寶郎以死捍衛"玉璽"。

"帝戰慄不能答,曹洪、曹休拔劍大呼曰:'符寶郎何在?'祖弼應聲出曰:'符寶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璽。祖弼叱曰:'玉璽乃天子之寶,安得擅索!'洪喝令武士推出斬之。祖弼大罵不絕口而死。"


四、司馬炎篡魏。


一波"辱罵":黃門侍郎張節死節。

"炎直入後宮,奐慌下御榻而迎。炎坐畢,問曰:'魏之天下,誰之力也?'奐曰:'皆晉王父祖之賜耳。'炎笑曰:'吾觀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奐大驚,口噤不能言。傍有黃門侍郎張節大喝曰:'晉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東盪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無罪,何故讓與人耶?'炎大怒曰:'此社稷乃大漢之社稷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吾祖父三世輔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實司馬氏之力也:四海咸知。吾今日豈不堪紹魏之天下乎?'節又曰:'欲行此事,是篡國之賊也!'炎大怒曰:'吾與漢家報仇,有何不可!'叱武士將張節亂瓜打死於殿下。"


一波"哭拜":太傅司馬孚終不背魏。

"以十二月甲子日,奐親捧傳國璽,……請晉王司馬炎登壇,授與大禮。奐下壇,具公服立於班首。炎端坐於壇上。……奐泣謝而去。太傅司馬孚哭拜於奐前曰:"臣身為魏臣,終不背魏也。"炎見孚如此,封孚為安平王。孚不受而退。是日,文武百官,再拜於壇下,山呼萬歲。炎紹魏統,國號大晉,改元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魏遂亡。"

大家看看——董卓廢帝立帝直接遭遇四波刺殺,直至誅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間接遭遇四波打擊,毫髮無損;曹丕篡漢遭遇兩波"辱罵";司馬炎篡魏遭遇一波"辱罵"、一波"哭拜"。

一波比一波弱啊!"君權神授"和"三綱"價值觀步入崩潰時期。同時,"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導致魏晉風度風行天下。


第二、"士君子"崇尚"氣節"蔚然成風!"殺身成仁"者比比皆是!


一、許貢家客刺孫策。

"吳郡太守許貢……(孫策)命武士絞殺之……一人拈槍望策左腿便刺。策大驚,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面頰。……那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大叫曰:'我等是許貢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二人死戰不退。策身被數槍,馬亦帶傷。正危急之時,程普引數人至。孫策大叫:'殺賊!'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


二、劉璋。


1、從事王累。

"人報從事王累,自用繩索倒吊於城門之上,一手執諫章,一手仗劍,口稱如諫不從,自割斷其繩索,撞死於此地。劉璋教取所執諫章觀之……,大怒曰:'吾與仁人相會,如親芝蘭,汝何數侮於吾耶!'王累大叫一聲,自割斷其索,撞死於地。"


2、蜀將張任。

張飛解張任至。孔明亦坐於帳中。玄德謂張任曰:'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玄德曰:'汝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玄德感嘆不已,令收其屍首,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三、袁紹。


1、沮授。

"卻說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素與授相識。授見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因厚待之,留於軍中。授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操怒,乃殺之。授至死神色不變。操嘆曰:'吾誤殺忠義之士也!'命厚禮殯殮,為建墳安葬於黃河渡口,題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2、審配。

"徐晃生擒審配……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不降'……配曰:'吾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讒諂阿諛之賊!可速斬我!'操教牽出。臨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頸就刃。"


3、辛評。

"譚著慌,使辛評見操約降。操曰:'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准信。汝弟辛毗,吾已重用,汝亦留此可也。'評曰:'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某久事袁氏,豈可背之!'操知其不可留,乃遣回。評回見譚,言操不准投降。譚叱曰:'汝弟現事曹操,汝懷二心耶?'評聞言,氣滿填胸,昏絕於地。譚令扶出,須臾而死。"


4、田疇。

"操收軍入柳城,封田疇為柳亭侯,以守柳城。疇涕泣曰:'某負義逃竄之人耳,蒙厚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寨以邀賞祿哉!死不敢受侯爵。'操義之,乃拜疇為議郎。"


5、王修。

"下令將袁譚首級號令,敢有哭者斬。頭掛北門外。一人布冠衰衣,哭於頭下。左右拿來見操。操問之,乃青州別駕王修也,因諫袁譚被逐,今知譚死,故來哭之。操曰:'汝知吾令否?'修曰:'知之。'操曰:'汝不怕死耶?'修曰:'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譚屍,受戮無恨。'"


面對袁紹眾多的"義士"。操曰:"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覷此地哉!"


四、阿斗。


劉備之孫北地王劉諶死節。

"北地王劉諶曰:'魏兵將近,父皇已納降款,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從此殄滅。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諶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挂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


五、曹文叔之妻守節。

"時有曹爽從弟文叔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無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及爽被誅,其父復將嫁之,女又斷去其鼻。其家驚惶,謂之曰:'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何至自苦如此?且夫家又被司馬氏誅戮已盡,守此欲誰為哉?'女泣曰:'吾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時,尚欲保終;況今滅亡,何忍棄之?此禽獸之行,吾豈為乎!'懿聞而賢之,聽使乞子以養,為曹氏後。"


!!!子胥西來點評——


老夫摘錄了"三國演義"中,體現"忠君"和"氣節"的相關文字,看完後,不知讀者有什麼觀感?

老夫老矣!沒牙沒毛沒槍槍!說句心裡話:欽佩至極!頂禮膜拜!

當然,讀者有自己的看法?無論什麼看法?在一個倡導"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文明社會中,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切記!你的"價值觀"就在你的"看法"中"光芒四射"!

按照"戲說易經"的"乾坤根本規律":跟"忠君"和"氣節"相反的一面必然存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不少,老夫就不列舉了。

現在,老夫簡單的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第一、"帝國"倡導的"腔腸至上價值觀"和"功名至上價值觀"和孔子的以"仁"為核心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價值觀,雜糅為一體。

引起後世諸多"儒士"分不清個所以然來,迷迷糊糊一生一世。終身奉行著"腔腸至上價值觀"卻自認自己是個恪守"孔孟儒學"的"儒士"。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可笑!


一、兩種"天壤之別、水火不容"的"價值觀"在"帝國"體系中混為一體、糾纏不清。

"漢承秦制"——"秦帝國"國民的"功名至上價值觀"和"腔腸至上價值觀"互為表里、融為一體。

"禮儀文明"——孔子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以"仁"為核心的價值觀和君子的"無欲無求無我、經世濟民"的價值觀互為表里、融為一體。

一旦,把這兩種水火不容、矛盾衝突的價值觀雜糅組合為一體?這可能嗎?這可行嗎?滑天下之大稽!

大家請看——


二、君子的"內聖"境界——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行"功夫逐步達到。然後,以"修身"為軸實現"外王"——"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目的。"內聖"是基礎!是前提!舍此無他!

缺乏這種"修行"、又沒有達到"正心"之境界的"儒士",跟奉行"腔腸至上價值觀"和"功名至上價值觀"者,就毫無區別。

而奉行"腔腸至上價值觀"和"功名至上價值觀"者,追求的人生理想:說白了跟"群居動物"的"頭兒"沒啥區別——"兩截腸子"的快活人生罷了。

你說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價值觀怎麼"和諧相處"?驢頭不對馬嘴嗎!


三、最終,在"外王"的掩護下,"腔腸至上價值觀"和"內聖價值觀"同時大行其道,社會生活中同時耍著兩幅派頭,讓"乖乖們""寶寶們"一臉蒙叉!莫衷一是。

直接後果是——華夏民族整體和個體的心理意識和人格,在這兩種"天壤之別、水火不容"的價值觀的共同作用下,在兩極之間撕扯、搖擺、跳躍……必然形成——分裂、扭曲、變異、畸形、變態等等的心理意識和人格。因此,偽"君子"、偽"小人"比比皆是,讓人難辨真偽?!

此情此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沒轍吧?怪不得,乖寶寶悟空去西天取經?


第二、"帝國"體制和董仲舒版"儒學"的雙重作用下,孔子畢生最痛恨的"鄉愿"(子曰:鄉愿,德之賊也)社會徹底打造成功了。自此,華夏民族墜入"鄉愿"大行其道的世界。


A、"鄉愿"社會的七大特徵——

一、各色"圈子"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圈子"包括:家庭、家族、同鄉、同學……直到"國家""天下"等等"形而下"的玩意和漂浮在"圈子"之中的"形而上"的玩意。"圈養"就是華夏文化的特色!特立獨行已成"文物"!

二、各色"圈子""手握一切"資源。"個體"脫離"圈子"必然面臨滅頂之災!

三、各色"圈子"綁架每一個個體,循規蹈矩、亦步亦趨就是每個個體生存的必然選擇。

四、"個體"必須無條件地"溫順地苟活"於各色"圈子"之中!獻媚、討好、順從、服從"圈子"是"個體"的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

五、各色"圈子"之間奉行"領地意識"和"叢林法則";"圈子"內部講的是"義氣、人情、面子"。至於人間的真理、公義、公平、正義、法律、是非對錯等等都是"幌子",掩人耳目而已。

說句不客氣的話:建立在"圈子"文化上的所謂"忠君""忠主"以及"義氣""獻身""犧牲"等等玩意,跟一條狗對"主人"的忠誠別無二致。人已經異化為"畜生"的品格而茫然不知,還沾沾自喜、自我標榜、奉為圭臬。簡直可笑至極!荒誕至極!

六、"鄉愿"社會最典型的特徵——"圈子"的"利益"大於一切!延伸一下——"圈頭"的"利益"既是"圈子"的利益。

七、"圈子"的不可挑戰性。挑戰"圈子",無論"形而下"還是"形而上","圈子"必然激烈反擊、捨命相搏。


毫不誇張地講,一部華夏帝國的歷史就是各色"圈子"的崛起、角逐、融合、消失的歷史而已。

比如近代,曾國藩的湘軍雄起,帶動"湘圈"的整體雄起;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的雄起,帶動"粵圈"的整體雄起;蔣介石的雄起,帶動"黃埔圈"和"浙圈"的整體雄起。

至於什麼——"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等等豪言壯語,不過是書生的"意淫"而已。

大家簡單延伸一下想一想——沒有"太平天國"之亂?曾國藩哪有機會?"湘軍"如何崛起?"湘圈"如何奠定?"湘人"如何整體性的走向晚清以後的政治舞台?


哈哈哈……"圈子"!"圈子"!一切都是"圈子"!"圈子"就是一切!


不了解華夏民族的"鄉愿"社會以及"圈子"文化,想了解所謂的中國帝國文化和現代中國人,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天天抱著《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等,鑽來鑽去似"蛀蟲"一樣,除了"意淫"、"口淫"外,混口飯而已。至於"形而上"的玩意,最好閉嘴吧。"丘比特"都快羞死了!


在"鄉愿"社會中,《四書五經》是個"幌子"!哄哄"韭菜"而已!

在"鄉愿"社會中,《諸子百家》是個"婊子"!泄泄"虛火"罷了!


B、"鄉愿"社會的後果


一、禮儀文明的"君子不黨"——"化為烏有"!"鄉愿"社會的"圈子文化"——"冠絕中外"!

二、禮儀文明的"古之學者為己"——"零落殆盡"!"鄉愿"社會的"今之學者為人"——"光芒萬丈"!

三、禮儀文明的"知恥近乎勇"——"一敗塗地"!"鄉愿"社會的"無所不為"——挺立潮頭!

四、禮儀文明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蕩然無存"!"鄉愿"社會的"不能流芳百世,必須遺臭萬年"——"玉樹臨風"!

五、華夏民族的"靈性"被"閹割"了,而且進入了人人揮刀"自宮"的傳奇境界。

六、"禮儀文明"時期的"孔孟儒家"的特立獨行、個性飛揚、靈動活潑、博大包容、豐富多彩、揮灑自如、仁愛光輝等等——"雨打風吹、零落去"!

七、孔孟儒家所言的特立獨行、表里如一的"君子"和"小人"——鳳毛麟角!已成遺蹟!僅供瞻仰!

八、那種"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和"良禽擇木而棲"的戰國"士君子"風範被鄙視!春秋戰國時期,個性張揚、遊刃有餘、遊走天下的"士君子"絕跡了!


總之,整部《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的華夏"鄉愿"社會的特徵:"圈子"文化、"忠君""忠主"思想以及為"圈子"而"義不受辱、殺身成仁"的志士仁人等等。

老夫前面說過八個字:欽佩至極!頂禮膜拜!

絕不是老夫虛言!設身處地的想想,老夫坦誠而且堅信自己"根本做不到"!只能發自內心的說一句:"壯哉!偉哉!愧不如也!永不如也!"。

為何?一、老夫的"膝蓋骨"天生綿軟無骨啊?二、"乾坤神韻大法"已經修到"火鍋蛋蛋"的水平,渾身清爽溫柔似一攤小泥泥啊!沒有骨頭之類的硬體設備啊!"爽死人了"!"羞死人了"!

但是,非常遺憾的告訴讀者:就是這個"玩意"真正體現了華夏"鄉愿"社會的本質和核心。至此,華夏民族之後2000年的歷史就是圍繞"這玩意"一圈又一圈的原地"轉腰子"的歷史,而且轉的還"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可惜!可悲!可憐!可嘆!

不幸的是,直至今天,"圈子"還"依然故我"的"把玩"著"你、我、他",任誰也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像"孫悟空"一樣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啊!

追溯"圈子"文化的源頭,始於"人類"誕生之時,伴隨至今。打個恰如其分、十分不雅的比喻:就像老夫愛犬"丘比特"一樣走哪兒撒哪兒,畫個圈宣示"領地"意識而已。這個就是"圈子"文化的特色——"領地"和"歸屬"意識。

一個天天在"圈子"中鑽營苟活者,還有臉皮談論:自由、平等、公正、正義……誰信!?一個荒唐無恥的笑話而已。

"圈子"延伸的"忠君""忠主"思想以及為此"義不受辱、殺身成仁"的志士仁人。2000年的"帝國歷史"上,直至民國時代,層出不窮、比比皆是。

但是,就這點可憐可嘆得把"人"異化為"犬"的軟"玩意"今天還有嗎!?聽說過嗎!?……有!?沒有!?或許"米西米西、大大的有"!?

老夫老矣!沒牙沒毛沒槍槍!實不知也!實不知也!哈哈哈……

或許?或許?……僅僅只剩"一截腔腸"了吧?"臘八"剛過,春節臨近,做一截香腸過年吧。

最後,老夫必須說一句:"鄉愿社會"——必然成為華夏民族步入現代文明社會的最大障礙!


子胥西來


2020年1月4日


0時12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