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世界文化遺產!雖建成僅10年卻意義深遠「古城」台兒莊

攝影師劉傑 發佈 2020-01-19T22:34:29+00:00

發生在70年前的那場戰爭,給全世界人民都留下了痛苦的回憶。它就是人類近代史上最為兇殘,最為野蠻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眾多的城市被炮火摧毀,無數的村莊被夷為平地,人們流離失所,城市滿目瘡痍。二戰後很多國家都開始了重建被炮火摧毀城市的修復工作。

世界上有兩座因炮火摧毀,而後重建的城市。它們被當做世界文化遺產而得到了永久的保護,一個是波蘭首都華沙,而另一個就是坐落於我國山東省的台兒莊。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作為重建城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飽受爭議。

其實同為重建城市,且同被寫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入選的特質是不一樣的。眾所周知,華沙在二戰時被夷為平地,今天看到的華沙是在1945年到1966年重建的。雖然波蘭人盡全力,嚴格的按照原先保留下的圖紙重修了所有的建築,但在特彆強調文化遺產「原真性(Authenticity)的世遺名錄中,重建項目是極少數的存在。其戰前保存的原始圖紙成為了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

台兒莊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並非是以恢復原貌為主要成因。其主要是以大運河山東段為申遺項目,其中包括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58處遺產,棗莊市台兒莊月河段、石駁岸碼頭群等等,台兒莊古城作為重建載體出現,形成大運河申遺項目的完整性。

那台兒莊和大運河之間又有什麼淵源呢?台兒莊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先秦時期,吳、越、魯、宋、齊等國就因爭奪這裡而發起數次戰爭。到了唐代,這裡首次建村,名為台家村。到了元、明時期,由於黃河改道的影響,京杭運河一段時間只能借徐州至淮安一段的黃河行運。

但是黃河經常泛濫,導致漕運常常受阻。於是1610年以後泇河完全取代黃河航道。泇河水系包括東泇河、西泇河,在邳州城區北經邳蒼分洪道入京杭大運河成為中運河,此時的泇河成為當時國家的經濟命脈。

由於運河運輸是當時國家的命脈,台兒莊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再加上台兒莊地理位置扼守運河中段,因此明政府基於台兒莊段京杭運河防禦、維護及管理的需要,時任河道總督的曹時上書明萬曆皇帝,申請在台兒莊段運河沿線置郵驛、設兵巡、增河官、立公署,自此台兒莊開始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

時至1647年,也就是清順治四年,清政府開始依運河修建台兒莊城牆,當時的城牆全部由夯土建成,咸豐七年,也就是1857年在原有城牆的基礎上外築城磚。當時台兒莊最為繁華之時,古城內共有8條街道、13處碼頭、437個巷口、5000餘戶人家、民房20000餘間。清代乾隆皇帝每次巡視南方之時,必在此登岸巡遊,看到此處繁榮的商業頗有感慨,隨即稱台兒莊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台兒莊大戰,古城化為一片廢墟。

2008年政府宣布啟動台兒莊古城的重建工作,開始收集損毀前古城的照片、資料等。最終在2010年5月完成全部重建。現在的台兒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古城中渠道相連,水巷交錯。

2008年政府宣布啟動台兒莊古城的重建工作,開始收集損毀前古城的照片、資料等。最終在2010年5月完成全部重建。現在的台兒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古城中渠道相連,水巷交錯。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8大景點和29個小景點。古城中保留了2公里的河運故道,和15公里的水街水巷。

現在的台兒莊古城,是目前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和「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