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文書店店主:營造一個屬於城市的人文書房

中國僑網 發佈 2020-01-19T22:35:06+00:00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熱愛中華文化的陳婉菁在父母的支持下,開設華文書店的故事。母親:支持女兒的選擇親自來店中幫忙陳婉菁說,到新加坡深造報讀中文系是她自己的選擇,父母親雖然也了解到,比較起金融、會計等商業課程,中文系的「出路」明顯較為狹窄,但爸爸媽媽從來也沒有阻止或

中國僑網1月1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熱愛中華文化的陳婉菁在父母的支持下,開設華文書店的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2016年6月1日,陳婉菁在籌備了幾個月後,在新加坡橋北中心開設了「城市書房」。雖然店面不大,倒也為新加坡氣氛低迷的華文書店業帶來一絲喜氣。身為城市書房創辦人的陳婉菁難掩心中興奮,語氣中儘是喜悅:「我終於找到適合的地點,開設一家自己理想中的書店兼工作室。」

陳婉菁始終堅信,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希望自己能借城市書房推廣以本地文學、歷史、社會評論等為主的各類著作,為本地書業注入新活力。

陳婉菁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小鎮美羅(Bidor),高中畢業後來到新加坡,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深造。畢業後,她在一家藝術品專店工作一年,2008年,轉行到一家文化創作室擔任編輯,期間也常到書店兼職,和作家英培安建立起師徒情誼。

4年後,陳婉菁「跳槽」到一家書店工作,希望進一步學習經營書店之道,包括理財、管理等事宜。雖然工資反而降了,但她並不在意。

父親:掏錢支持女兒開書店

家人剛知道她要開書店的時候,雖然都因時下經營書店不易而替她擔心,但並沒有潑冷水。到了後來,全家人都一致支持她,尤其是她的父親陳儒豐和丈夫甘珂銓,都給予她實質上的協助。

本身經商的陳儒豐非常清楚,在新加坡經營一家書店的成本並不低,經營華文書店更有其艱辛之處,但也因為他自己是個商人,相信但凡生意便有可行之道。他不但在精神上支持女兒,也在財務上幫助她。

陳儒豐還將自己的商場經驗與想法跟女兒分享,他告訴女兒說,「開書店,要賺大錢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賣書的利潤不高,書店業又是夕陽行業,但是,這是一件有意義的文化事業,值得去做。」

陳儒豐說,這三年來不斷看到城市書房的發展,不但書架上陳列的書越來越豐富,城市書房旗下出版的新書也一年年增加了,他感覺女兒正一步步朝自己的理想前進,也更認為,自己對女兒的支持是值得的。

城市書房也與作家、電影人、學者等文化人合作舉辦文化講座、閱讀分享會、新書發表會等活動,陳婉菁一開始就設定目標,希望能夠藉此推動文化創作與活動,營造一個屬於城市的人文書房。

陳儒豐很熱衷於華社團體活動,也常在活動上鼓勵華人將兒女送進華校讀書。他說,教育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華裔子弟有必要接受華文教育,推動及發揚中華文化,讓它傳承下去。他也從「務實」的角度出發,提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往外發展,懂得華語能分享這塊經濟蛋糕。

陳婉菁說:「爸爸對待母語、母族文化的態度肯定影響著我,如果爸爸沒有送我去華校念書,我想我不會有機會深切認識中華文化。爸爸關心社會,身體力行推動會館的活動,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

母親:支持女兒的選擇 親自來店中幫忙

陳婉菁說,到新加坡深造報讀中文系是她自己的選擇,父母親雖然也了解到,比較起金融、會計等商業課程,中文系的「出路」明顯較為狹窄,但爸爸媽媽從來也沒有阻止或影響她報讀中文系的決心。

黃莉芳對女兒其實十分關注,她這次到新加坡,是因為城市書房舉辦了新書發布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發布會及座談會。城市書房人手有限,黃莉芳於是特地從美羅南下,為的是能夠在活動現場幫女兒打點一些雜務。(張曦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