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是憂?自媒體時代的大眾文學

溫新說 發佈 2020-01-19T00:50:50+00:00

這一問題是我認識到了自媒體的強大,自媒體的最早由2003年7月,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美國人明確提出了「WeMedia」這一概念。

近日來一則在quaro中問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日本網友提問「抖音」是否是本土軟體,我個人十分喜歡且愛不釋手。



這一問題是我認識到了自媒體的強大,自媒體的最早由2003年7月,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美國人明確提出了「We Media」這一概念。在中國最早由2009年由「新浪微博」拉開大幕,如今十年時間內歷經了了各種形式的轉變,由門戶網站、視頻、電商平台等紛紛涉足自媒體領域到至今,直播、短視頻等形式 ,已經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起初,我與眾人無異無論是非。認為知識網際網路經濟時代的產物之一,其中必然是精華與糟粕的統一體。

近日來,一則名為「智障小說橋段」的信息在網絡引起不小的反響



在各大網站上極為流行的「智障小說橋段」

唐修笑道:「我親手煉製的藥劑,如果連普通人的這種病都治不好,那簡直就太沒用了。放心吧!那滴淬體藥劑不但會對她有效,把她體內的白細胞全部清除,還會對她有著莫大的好處。只要她不是因為意外死亡,後半生絕對會健健康康活到老ps:白細胞是人體系統的重要構成之一。

老師上課讓同學背圓周率,一個戴眼鏡男起身連背到幾十位,同學們一陣驚呼,主角一臉不屑,老師看見豬腳的不屑,讓主角起來背,主角起身就背,當場全體師生就震驚了,面部表情各種誇張,但旁邊一男同學一臉詫異,你們這表情怎麼回事?我怎麼沒感到震驚?還有你這背的和我記得圓周率怎麼不一樣,男同學就想著在一旁小聲提醒豬腳一句你背錯了,卻被旁邊女生阻止,一旁的女學生一臉鄙視的告訴他:你沒聽出來ⅹx(主角)是在倒背圓周率嗎?ps:π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女主懷孕兩個月,被人打傷送進醫院大夫問「保大保小?」男主猶豫了會兒說「保小」ps:保小放哪?

起初開懷大笑,隨後深深的危機感讓我頓時心生寒意,輾轉難眠在夜裡寫下這篇文章。

歷來人們認為經典文學作品是文學的主流,認為文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經典作品帶來的模範與目標,在不斷演化發展的過程中還形成了一系類派系以及基本的理論觀念。

自古便有高論,「文章千古事」「語不驚人死不休」。由於歷代文人的最高理想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治學理念,所以古代文人無不以著書立說,載入史冊為最高追求。

所以,歷來文學家必須擁有系統的文學知識,從而確定哪裡是文學的前沿,並且竭力敲開一個新的語言空間。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文學創作必定是:立足於經典,致力於創新,為推動社會變革與重塑思維觀念而進行不斷努力。

在這樣的思維觀念之下的經典作品,我們在閱讀時必然會發現經典的文學作品必然是邏輯上與歷史中經典作品一脈相承,思維上與時俱進的。

但是。其因為深刻的內涵並不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但是大眾對於文學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通俗文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大眾文學,在概念的劃分上並不十分明晰,與經典文學相對而言。

內容上通俗易懂,受眾大但易於變動。

通俗文學並非是「無意義的文學」相反因為又良好的受眾,與通俗易懂的形式更為接受者所喜聞樂見。在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之中其內涵在不斷地豐富與發展。

每個時代的不同解讀在漫長的歷史中沉積形成了我們對於該文學作品的基本認識。

最終,在易於接受的形式與相關概念的歷史生成過程中,許多原本是通俗的文學作品最終成為了經典之作,明清小說之中為數不少。

但自媒體時代,這一標準發生了轉變。

自媒體的出現使得文學獨立性的不斷下降,更加開始向經濟效益不斷靠攏。

大學期間便開始接觸自媒體並且開始不斷地嘗試去寫作,我起初是被自媒體的宣傳語「每個人都可以發聲」而吸引,但是目之所及鋪天蓋地而來的卻是「如何一點暴漲千名粉絲」,「如何書寫10w加文章」等。

沒有人再關注文字或者文學本身的內容。

人們只是喜歡審判叛徒的參與感,而被審判者是否是叛徒,他們全然不管。

文學這一概念逐漸被強行剝離為內容與形式的獨立個體,而他的內容被無視,「形式」與經濟相結合。形成了「自媒體時代的文學」

「自媒體文學」與受到經濟的強大制約,同時也受到了資本的極大支持。

內容上服從滿足經濟的要求,形式上足夠新奇抓然眼球。

當基本條件得到滿足,資本將會慷慨解囊,受眾自覺點擊

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情,創作者得到報酬,資本收穫利益。

但是受眾為其買單!

不但要全盤接受其中質量不高的作品,還要為資本需要的流量做出貢獻,甚至出錢

文學大發展是需要受眾與作品的同時進步,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偏廢

當受眾的審美對象的水平不斷下降,隨之其審美能力也會不斷下降。可能原本晦澀的經典作品更加難以理解,只好敬而遠之。

優秀的文學作品缺少了誕生的土壤,丟失了忠誠的信徒。

勢必對於文學的持續良好發展會產生一些影響。

我不否認當下社會中仍然會有無比優秀的文學作品,最近剛剛結束的茅盾文學獎的書籍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饋。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於2019年10月14日在國家博物館揭曉,此屆共有五部優秀作品入選,他們分別是陳彥的《主角》、徐則臣 的《北上》、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和李洱的《應物兄》。這五本作品結合我國的歷史背景,關注社會現實,塑造了一個個生動形象。其中,《牽風記》的作者徐懷中先生,今年已經是九十歲 是此次獲獎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但是,他的小說充滿著浪漫主義激情,閃耀著英雄之美和精神之美,生命不息,文學不止。

最後不得不回答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誰的錯?

受眾審美能力不夠,以閱讀低質量的文學作品為樂為其產生土壤滋養其產生。

資本無良,「資本主義異化」在中國已經開始蔓延,亟待解決

作者水平低下,魚龍混雜

凡此種種,屢見不鮮。

我想說的是:誰都沒有錯。

這只是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在文學作品上的顯示,任何門類的藝術都會在生產力的發展之下而發展。藝術的發展必然會受到經濟發展而帶來的衝擊。

長久來看,低質量的文學作品必然會被淘汰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優秀的文學作品則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印象之中。而經濟發展反而成為了過濾低質量文學的網。

所以在短期看來憂大於喜。長期看來 喜大於憂。


溫新說

談古今中外,言世間萬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