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和腸鏡檢查?——胃腸鏡科普系列(4)

胃腸病科普 發佈 2020-01-19T01:42:41+00:00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胃不舒服去醫院,醫生詢問病情之後讓躺倒,按壓了幾下上腹部,說:「還是做個胃鏡看看吧。」

胃不舒服需要做胃鏡嗎?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

胃不舒服去醫院,醫生詢問病情之後讓躺倒,按壓了幾下上腹部,說:「還是做個胃鏡看看吧。」

這時候很多患者的一個普遍想法是:「竟然要做胃鏡,我是不是得了什麼嚴重的病?」

或者「聽說做胃鏡很痛苦,能不能不做?」

那麼,胃不舒服到底要不要做胃鏡?

先了解下胃鏡是什麼?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


做胃鏡,到底在查什麼?

顧名思義,胃鏡就像照鏡子一樣,真實反映出原本肉眼無法直視的病變情況,從而為醫生診治提供依據。胃鏡經口進入,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降部的黏膜,形象地說,胃鏡就像《西遊記》里孫猴子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用火眼金睛近距離觀察這些部位,魑魅魍魎在它面前無所遁形。

所以,胃鏡在觀察十二指腸降部以上的消化道病變方面,具有其他檢查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胃鏡不但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還可以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還能對很多疾病進行內鏡下治療,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和風險。

無痛胃鏡檢查技術,全程無痛,快速便捷,還可以對上消化道炎症及黏膜病變、潰瘍、息肉、腫瘤、消化道狹窄、異物、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疾病進行診斷;對上消化道出血、胃腸息肉、消化道異物、腫瘤、狹窄等疾病直接進行鏡下治療。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檢查?

1、上腹疼痛:多種疾病可以引起上腹部疼痛,其中有輕有重。病情重者可能威脅病人的生命。而各種疼痛的處置方法也不相同,所以首先是要搞清楚病人所患的是什麼病。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才是。

2、原因不明的食慾減退和體重減輕: 嚴重的胃病常是產生食慾減退和體重下降的原因。

3、嘔血:嘔血的病人,嘔吐出的是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有時病人表現為大便色黑,為柏油狀。吞咽不利或進食有阻塞感 吞咽不利或進食時有阻塞感,提示食管或胃內入口賁門部阻塞了正常食物通道,屬於嚴重的情況,這時千萬不可大意,不要錯過治療的時機

4、上腹部包塊:通過胃鏡檢查,能搞清楚包塊所在的位置,還能弄清楚包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5、已診斷有萎縮性胃炎者:萎縮性胃炎與胃癌有一定聯繫,所以要給患有萎縮性胃炎的病人定期進行胃鏡複查(即隨訪),可以早期發現惡性的疾病病變,為早期治療爭取時間。目前還沒有哪一種特殊檢查能夠代替胃鏡的這種特殊功能。

6、潰瘍病患者: 已經診斷為潰瘍病的病人,通過胃鏡檢查能夠了解潰瘍情況,特別是服藥治療後的情況。是否徹底治癒要靠胃鏡判斷,因為只有徹底治癒才能免去以後的復發及其他合併症的發生。

7、胃及十二指腸息肉: 息肉有一定的癌變率,對已經診斷為胃(十二指腸)息肉的病人,通過胃鏡可以徹底進行治療,不開刀,病人無痛苦。 胃手術後不管什麼原因,以往做過胃手術(胃切除、部分切除)的病人,容易發生癌變。手術時間年代越是久遠,危險性相對更大。現在年齡超過50歲者危險性也大。唯一可靠的檢查方法就是細緻、全面地進行胃鏡檢查,並從胃中取活體組織進行檢查,需要定期胃鏡隨訪。

8、反酸和燒心的病人: 有反酸、燒心等症狀,提示有胃液反流進入了食管,並且刺激和損傷了食管(稱為「胃食管反流症」)。胃鏡檢查可辨清病變程度及範圍,以便選擇有效的治療,避免以後可能產生的出血和狹窄等合併症。


9、身體其他部位發現轉移癌:身體其他部位發現了轉移癌,胃癌常是原發病灶,通過檢查可以搞清楚是否原發病灶是胃癌,有助於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10、異物吞進食管或胃內者:異物包括扣子、別針、戒指、竹籤、硬幣、鑰匙等。如果有這些東西吞進胃內,可通過胃鏡加以處置,免去了手術之苦。

11、明確診斷肝硬化的病人、患慢性肝炎病程較長的病人,也應該定期檢查胃鏡。

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檢查?

1. 長期反覆上腹部疼痛、飽脹不適,吞咽困難,反覆噁心、嘔吐、反酸、嘔血、黑便,不明原因的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或貧血等臨床表現,懷疑有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腫瘤等疾病時。

2. 有上消化道症狀,經鋇餐檢查未發現病變,但又需進一步檢查者。

3. 鑑別胃潰瘍的良、惡性,或鋇餐檢查提示胃息肉、胃癌等病變而不能確定其性質者。

4. 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可在24~28 h內行緊急胃鏡檢查,以確定出血原因,且可在胃鏡下止血。

5. 具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以及疑有胃潰瘍惡變者,應定期複查追蹤。

6. 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治療後複查。

7. 胃手術後殘胃有症狀時檢查或複查。

8. 胃內異物檢查與取出。

9. 胃鏡下進行一些疾病的治療時,如食管擴張術或支架放置術、食管曲張靜脈硬化劑治療或圈套結紮術等。


哪些人不適合做無痛胃鏡?

且近年來,無痛胃鏡的開展,可以使就診者在毫無痛苦的「睡眠」中完成檢查。雖然無痛胃鏡具有無痛優勢,但並非所有胃病患者都可選擇無痛胃鏡檢查。無痛胃鏡常用藥物為異丙酚和咪達唑侖。異丙酚為起效快、恢復迅速的靜脈鎮靜藥,作用時間短,甦醒迅速。異丙酚的不良反應輕微而短暫,但少數患者可出現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減慢、低氧血症等呼吸循環抑制,會給嚴重高血壓、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帶來一定危險。

1. 患有心動過緩、嚴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不宜進行無痛胃鏡檢查。

2. 某些疾病如支氣管炎、胃潰瘍或胃癌並胃瀦留、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胃內有較多血液瀦留時,液體反流容易引起窒息,也不宜進行無痛胃鏡檢查。

3. 嚴重鼾症及過度肥胖患者檢查時也可發生窒息,應慎重選擇無痛胃鏡檢查。

4.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也不宜選擇無痛內鏡。


為什麼要做腸鏡檢查?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的生活逐漸向已開發國家靠攏,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但癌症仍是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其中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專家預測,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以後有可能超過肺癌和胃癌,躍升至癌症榜首。所以,我們應該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適時進行結腸鏡檢查。以防止腸道腫瘤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悲劇在我們自己身上上演。

什麼是腸鏡?

腸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那麼什麼時候需要進行腸鏡檢查呢?一般而言,凡懷疑大腸或迴腸末段病變而未能明確診斷者,如無檢查的禁忌證,均可行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直觀、清楚,還可對可疑部位進行活檢,必要時還可即時進行內鏡治療,其優越性顯而易見,是其它檢查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

1、50歲以上必須做結腸鏡檢查,甚至有專家建議我國結腸鏡檢查應提前到40歲:根據流行病學數據,我國腸道腫瘤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從年齡上看,50歲以上發病率明顯上升,75歲-80歲間達到高峰。結直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從息肉再到異型增生再到癌變。從息肉發展成結直腸癌後,也會經歷幾個階段。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當癌變僅僅發生在結腸壁內側粘膜時,也就是早期時,有效治療後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

2、這部分人群應從4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有腸炎性疾病史;有長期慢性腹瀉、習慣性便秘、大便帶血或者大便有粘液和膿血、長期糞便潛血陽性者;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術後、膽道疾病、糖尿病;有下腹部放療史者。

3、有遺傳性高危人群應從40歲開始篩查: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家族中,如有1名I級親屬在60歲前診斷或2名I級親屬在任何年齡診斷為結直腸癌,應從家族中最早診斷結直腸癌者的患病年齡減去10歲開始篩查,或是最遲於40歲開始每年做結腸鏡檢查。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患者的,則他(她)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大腸癌的可能性更大。(親屬關係的定義和分級請參考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最新指南)

4、長期睏乏無力,貧血、腹痛、腹脹、慢性腹瀉、便血、肛門下墜、肛門騷癢、低位腸梗阻、下消化道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有下腹部放射治療歷史的女性應提高警惕。腹部腫塊,不能排除大腸及迴腸末端病變者,就要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5、患有良性和惡性的結腸腫瘤,並且經過X線和CT的檢查後都不能確定原因的。需要在做結腸癌手術之前,確定患者是否病變的。患結腸癌術後發生結腸第二次患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三倍。建議術後前五年,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未見異常,可以改為兩年或三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6、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其發生大腸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6~7倍,往往在發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0年後開始癌變。所以有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要儘早做腸鏡檢查。

7、消化功能紊亂,食慾減退,導致迅速消瘦,體重下降。疑有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鋇劑灌腸或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和範圍。這類疾病和症狀,一定不要拒絕做腸鏡檢查,這是早發現早治療的最佳時機和手段。

我國腸鏡檢查篩查腸道疾病只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少數有條件的城市初步開展,還遠不能達到篩查的規模。

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怕麻煩、怕花錢等理由拒絕結腸鏡檢查,一時的不在意可能讓你錯失「自救」的機會!畢竟,我們中國人老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