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點飄到成熟得體,諸葛亮的成長之路可以讓人明白一個道理

知常容 發佈 2020-01-19T02:18:03+00:00

因為任何一個人初出茅廬都是很不成熟的,哪怕像諸葛亮一樣天才,也是在後天打磨中慢慢成熟。對於上文,知常容相信很多朋友會持很多不同意見,如果拋卻對諸葛亮推崇的目光,以平視,將諸葛亮放回到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你會發現諸葛亮真正被後世朝代推崇的原因是他做到了人臣的極致,這個極致別人做不到

世上沒有天生什麼都會的天才,真正有成就的天才都是經過後天打磨形成的。因為任何一個人初出茅廬都是很不成熟的,哪怕像諸葛亮一樣天才,也是在後天打磨中慢慢成熟。

諸葛亮一出道起點很高,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的好朋友徐庶。如果沒有徐庶的力挺,諸葛亮能不能獲得劉備的重用那也是五五之數。徐庶的力薦,劉備的三顧,使得諸葛亮輕鬆地獲得主公劉備的信任。

有些人謀略沖天,窮其一生都在獲得主公的信任而不得,不得不分出大部分精力來韜光養晦。諸葛亮一開始就獲得完全信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諸葛亮是非常幸運的。

有人可能會說諸葛亮可以投曹操,孫權,同樣可以獲得重用。重用和完全信任是二回事,你在社會摸爬多年,到中年肯定懂這個區別。左右天下的不是謀士,而是謀士的主公,謀士只是通過主公影響天下。這個話題不展開,因為與本文無關。

三顧茅廬有些飄

諸葛亮一開始是有些飄,具體從二件事情可以看得出。

他與劉備二人非常投緣,所以有說不完的話,這個時候,有人就有意見了。

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有人說這是劉備喜歡和諸葛亮一起聊天,這怎麼能怪諸葛亮呢?但問題是劉備不是只有一個下屬,他有一大群。當一個主公只寵信一個人時,這個人往往會被他們視為佞臣。關羽、張飛等不滿意,這個等字很厲害,說明是一大群人對他不滿意。諸葛亮與劉備搞好關係沒有錯,但是其他人的關係也需要搞好啊。

很明顯從這個等字看出,諸葛亮與其他人的關係不佳,或者就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關係。

當然《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七》中記載省略了這個等字。但不管怎麼樣,你與主公關係好,必須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因為主公不是諸葛亮一個的,是屬於整個劉備集團的,這顯然說明諸葛亮此時的確有些飄,或者說人際關係經驗不足。

剛出道的諸葛亮急著立功,他給劉備的第一個計策就是拿下荊州。結果劉備給了諸葛亮一盆冷水。

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的考慮與諸葛亮的考慮肯定不一樣。因為曹操就來了,劉備沒有信心因為逢曹必敗。第二次拿下徐州的時候,曹操來攻就敗了。經過這麼多年過去,如果火速拿下荊州,內部還沒有整合,會和徐州一樣再來一次大敗,州中大族都是牆頭草,蔡家等大族絕對是隱患。

諸葛亮顯然沒有考慮這一層,他只想早些立功。

接著魯肅來找劉備,此時諸葛亮又主動請纓,可見其立功心切。這一次劉備同意了。《三國演義》中將這個演繹成舌戰群儒。

赤壁之戰始冷靜

赤壁之戰後,劉備拿下荊南四郡,諸葛亮負責管理內政管理。

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他不再是一個謀士的角色,而是一個地方大吏的角色。雖然責任很大,作用也很強,但是起碼和三顧之時已經有了明顯的差別。

此時劉備更重視龐統,他希望將龐統打造成智勇之將,入川立大功之事,諸葛亮沒有份。這就意味著此時劉備開始將諸葛亮定位為一個內政人才,而不是全才,不可離身的那種。

此時並沒有記載諸葛亮給劉備出了什麼好主意。從原先的魚水之情到現在有一些疏遠。諸葛亮進入冷靜期。諸葛亮之所以成為諸葛亮,除了智慧,還有就是心境,他始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沒有任何怨言,並且開始轉變。

入川之後成熟期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運氣很好,龐統很早就掛了。但好運並沒有馬上來,此時法正才是劉備最信任的人。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

此時的諸葛亮不再急切立功,他轉而開始與人搞好關係。

比如關羽,他開始拍關羽馬屁。馬超來降之後,諸葛亮說馬超和張飛有得一拼,他們像黥布、彭越。黥布、彭越是劉邦手下赫赫有名的戰將。關羽要比他們更厲害,那也只有韓信可以比拼了。關羽自然很開心。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諸葛亮也開始與張飛搞好關係。

張飛很看中劉巴,劉巴這個人挺怪的就是不理會張飛,後來諸葛亮還為張飛去討不平。

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太平御覽·人事部·卷三十一》

當然關於劉巴不展開,你可以看《三國評述(十二)討厭劉備見到就跑,最後還被抓住當了尚書令的謀士》中有簡單介紹。

失荊州後的得體期

關羽失去荊州之後,對於蜀漢來說元氣大傷,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完全成熟,從一個士人向一個標準的官員進行完美轉變。他開始介入立儲之事。他建議劉備殺掉劉封,因為怕劉封以後難以節制,當然也有自身原因,他已經押寶劉禪。

當劉備要討伐東吳,眾臣,眾將都勸,但諸葛亮不動聲色,只是失敗之後長嘆一聲要是法正在就好了。

此時的諸葛亮很清楚自己什麼可以說,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說和做。

他已經不是那個剛出茅廬的諸葛亮,而是蜀漢丞相諸葛亮,標準的官僚,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結語:

劉備雖然最聽法正的話,但是對諸葛亮也是信任的。相信劉備對諸葛亮的一直信任與諸葛亮自己的成熟也不無關係。如果還像剛出道進那種衝動,急著立功,估計此時劉備未必會如此信任。

不得不說,諸葛亮運氣超好。

劉備的重臣死的比較快,比如張飛,關羽死了,法正,龐統也掛了。這四個人是劉備集團中最受劉備器重之人,根基也特別深。龐統在荊州集團的影響力,法正在巴蜀的影力,關張二人更不用說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可以改成蜀中無重臣,孔明受託孤。

諸葛亮勝在年輕,年輕就是資本,最後劉備將劉禪托給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表現可以打滿分。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不管是表情還是應答還是細微的動作,完全很符合身份。

這就是諸葛亮的成長史。

後記: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想呈現一個觀點,那就是連諸葛亮如此天才也不是一帆風順,連受打擊,那作為我們受點挫折有什麼了不起呢?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天才,只有經得起後來的打擊的才是真正的天才,否則就如同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一樣,起了個大早,卻趕不上火車。

我想這就是看完諸葛亮成長之路後獲得的一個道理。

對於上文,知常容相信很多朋友會持很多不同意見,如果拋卻對諸葛亮推崇的目光,以平視,將諸葛亮放回到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你會發現諸葛亮真正被後世朝代推崇的原因是他做到了人臣的極致,這個極致別人做不到,這一極致卻和諸葛亮一生的努力分不開。

任何成功都不是純粹由一二個原因造成,而是綜合很多因素形成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