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始知習學之業」:聊聊漢字在越南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相忘江湖多少年 發佈 2020-01-02T05:26:38+00:00

越南的主體民族為「越族」,這個民族在中國叫做「京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越南風光幾十年前,漢字還是越南的通用文字,雖然越南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放棄了漢字,改用拉丁國語作為全國通用書寫文字,但是越南所有的歷史文獻、古建築、風景名勝題字都是漢字,越南民間婚喪嫁娶、廟會、祭祀等傳統習

著名文字學家周有光先生說過:「文字是跟著文化走的。代表較高文化的文字,永遠向文化較低的民族傳播」。

越南自古以來與中國的聯繫十分密切。越南的主體民族為「越族」,這個民族在中國叫做「京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歷史上的越南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無論是人種還是地理位置,都受到中國文化深遠的影響。在越南,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都帶有漢文化的影子。

幾十年前,漢字還是越南的通用文字,雖然越南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放棄了漢字,改用拉丁國語作為全國通用書寫文字,但是越南所有的歷史文獻、古建築、風景名勝題字都是漢字,越南民間婚喪嫁娶、廟會、祭祀等傳統習俗中還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漢字或者字喃。漢字,是越南歷史上抹不去的濃墨重彩,對越南的影響是多方位、多層次的,這是永遠不可能消除的。

一、漢字在越南的歷史

構成越南主體民族的越族在歷史上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他們的名字叫「駱越」。公元前333年,楚國滅越後,越人不斷南遷,到達了今天越南的紅河流域。南遷的越人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把包括漢字在內的漢文化傳播到這片土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了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秦亡後,象郡的郡尉趙佗吞併了三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這一時期,躲避秦國暴政的許多中原地區的人民不斷南遷,與紅河地區的原住越族在雜處和通婚的長期生活、生產交往中,逐漸融入越族之中,他們使用的漢語和漢字,也在越族中生根發芽,並隨著傳播而流行起來。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大將路博德滅了南越,在其地建交恥部,設南海、蒼梧、合浦等九郡,將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從這時起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成為中國封建王朝行政區劃中的一塊土地達千年之久,被越南史學家稱為「千年北屬時期」。而在這上千年的時間裡,漢字和漢文化都在越南社會占據著統治地位。直到公元968年,越南發生「十二使君之亂」,建「大瞿越國」實現了自主後,越南不再是中國的一個地區,而成為中國的一個藩屬國。但是越南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和建設,仍將漢文化作為越南社會的主體文化。

1885年,隨著中法《天津條約》的簽訂,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為了加強其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宣布取締漢字,推廣法語和拉丁文字,使得拉丁文字成為越南的官方文字。1945年越南革命勝利後,鑒於國內實際情況,宣布主動放棄漢字,將拉丁國語字作為全國正式通用文字,漢字從此正式退出了越南歷史舞台。

二、漢字在越南的傳播

兩千年來,漢字在越南的命運經歷了學習、借用、仿造和退出四個歷史階段。


自從漢代在越南建立交趾部,將越南納入漢朝版圖後,漢代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管理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有意識、有計劃的在這一地區傳播漢文化,推廣漢語和漢字,建立了許多學校,掃蕩掉了越南的許多原始陋習,教導越南人民學習中華禮儀和文化,越南人漸漸的學會和掌握漢語。這是越南人民對漢字的學習階段。

交趾是漢代流放犯罪人員之地,自漢武帝時起,許多政治上的失意者被流放到這裡,「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而王莽篡漢後,又有許多中原士人舉家交趾避難。這些人在交趾與越族人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教其耕稼,制為冠履,初設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學校,導之禮義」,為漢文化和漢字在越族人中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東漢末年,士燮擔任交趾郡太守,他「取中夏經傳,翻譯音義,教越人始知習學之業」,對越南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至今仍被越南人稱為「南交學祖」。在他的治理下,越族人開始通詩書,習禮樂,從原始落後的社會狀態中解放出來,進入了封建時代。

唐代在越南地區設立了安南都護府,開始以儒教來教化越族人民。許多中原文士也南遷到此,他們著書立說,教化人民,傳播漢文化。在他們的教導下,越南人開始和中原人一樣,使用漢語和漢字參加唐朝的科舉考試,漢語和漢字在越南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和使用體系。即便五代末年越南獨立後,這塊土地的越南統治者都主動學習先進的漢文化,推廣、使用漢語和漢字,讓漢文化服務于越南的統治。這一時期便是越南對漢字的借用時期。

越南獨立後,不再是中國的郡縣,雖然是中國的藩國,但從政治上來說,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南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也漸漸覺醒,希望能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他們仿照漢字的形式,以漢字中的會意、假借和形聲造字法,創造了越南的「字喃」

字喃」是一種採用借漢字不借音、將兩個漢字拼湊在一起,一邊表聲一邊表義的文字,嚴格來說並非越南人的創造,而是對漢字的改造和拼湊。但是在越南的歷史上,「字喃」並不能取代漢字的地位,而是與漢字並行的、屬於從屬地位的一種輔助文字。自從創造出「字喃」後,越南人將漢字稱為「儒字」,是越南公文詔書和文學創作的第一選擇,「字喃」只是在民間口頭上使用,也沒有得到越南政府的重視。在越南的阮朝,明命皇帝還曾下令禁止使用字喃,保證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


在越南歷史上,「字喃」的地位很微妙。雖然越南文人中有不少人具有國家情結,但是都認為「字喃」與漢字相比是一種落後的文字,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越南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嘗試用「字喃」進行創作,但又怕人恥笑,就採取寫完後不署名的辦法進行創作。今天越南歷史上有很多文學作品找不到作者,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

十七世紀之後,歐洲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拓海外殖民地,派遣了許多傳教士來到越南。這些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使用拉丁字母為越南語進行注音,並不斷推廣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安南國語」。隨著清朝政府對越南宗主國地位被法國取代,拉丁化的「安南國語」在殖民者的推廣下逐漸成為越南人使用的語言和文字,直到1945年正式成為獨立後的越南官方文字。

三、古代越南人如何進行漢語學習

漢字自秦朝末年傳入越南後,一直是歷史上越南的官方文字。無論是朝庭的文件還是民間的書信,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漢字固然是先進的文字,但是畢竟與越南地區自古使用的古越語發音上完全不同,學習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歷史上的越南統治者明白,要想讓越南人熟練掌握和使用漢語,必須由易而難,為越南人民選擇適合的教材進行學習。

越南和中國一樣,教育也是從兒童抓起。越南政府為兒童準備了中國的《百家姓》、《千字文》等常見啟蒙讀物,並編輯了《一千字》、《三千字》、《四千字》、《五千字》等適合越南兒童學習的新教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在掌握了一定漢語和漢字的基礎上,開始學習《三字經》、《百家姓》,之後再學習中國的四書五經。

越南本土學者也編撰了許多適合越南人學習的教材,如《初學指南》、《自學四言詩》、《自學解義歌》等等,並根據越南的口語特點,採用了「拆字法」「形似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拆字法」就是利用漢字的可拆解性,將複雜的漢字拆分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簡單的漢字,並編成歌謠,方便越南人學習和記憶。比如「重」字可拆分為「千」和「里」兩個字,「切」字是「七刀」;「分」字是「八刀」,同時為這些拆分的漢字編寫了短小的兒歌,讓學生背誦。這種辦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還能通過拆分了解漢字的構造和背後的文化蘊義,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

「形似法」就是把漢字中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也是用口決、童謠一類的方式進行記憶。比如針對「由、甲、申、田」四個字形相近的漢字,越南人編寫了「上伸下不伸叫由,下伸上不伸叫甲,上下伸一伸叫申,上下不伸伸叫田」的歌謠,讓越南兒童記憶掌握,效果也很不錯。

四、漢字在越南的影響力

漢字在越南使用的歷史極為悠久,古代越南幾乎所有有影響的著作都是用漢字編寫的,包括《越史綱目》、《大越史記》、《大南實錄》這樣的史書。雖然法國殖民期間,殖民者強行推廣法語和拉丁文字,但漢字在上世紀初還是越南人最喜愛的文字,沒有之一。正如越南學者說的:「漢字已成為越南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越南語言文字和中國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不是拉丁文字能比的,要想真正了解越南歷史和文化,就不得不了解中國的漢字」。

越南的「國父」胡志明本人就是一位「中國通」,他本人曾在中國生活和戰鬥過。他在進行推翻殖民者、爭取越南獨立的戰爭中曾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寫下了上百首漢語詩歌,編成了一本《獄中日記》,是支撐越南人民反帝鬥爭的精神食糧。他的戰友、越南開國元勛黃文歡、武元甲、范文同等人,也無一不精通漢語。

漢字和漢文化在越南歷史上伴隨著越南從原始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並為越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漢文化已深深的刻入了越南文化之中,滲透到越南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雖然越南出於政治和民族利益的考慮,在建國後用拉丁文字取代了漢字的官方地位,但是今天的越南仍有不少人還能看得懂漢字,而且他們在越南社會中往往處於頂層,也往往會受到人們的尊重。這些人認為漢字並不是對越南民族的歧視,而是在歷史上起了服務于越南的作用,如果不承認漢字在越南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越南的歷史將是不完整的。


越南也還有不少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恢復漢字,因為拉丁文字取代漢字後,越南人與祖先的聯繫似乎被一堵無形的牆分割開了。一些越南古代的傳統文化在今天的越南已有失傳的危險,相當大一部分越南人甚至不懂本民族的歷史,也不理解歷史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價值。

五、結語

漢字在越南使用了兩千多年,對越南的貢獻有目共睹。近年來,越南一些有影響的專家學者聯名向越南教育部上書,建議從現在開始恢復漢語在全國小學和中學的教學,使越南人中學畢業時,能達到較為熟練掌握漢語的程度。這是越南人對於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一種反省,雖然未必能實現,但表現出了越南人不願毀棄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的一種心態。

越南今天使用的拉丁國語是一種表音文字,雖然利於文盲眾多的越南人拼寫和普及,但越南的文化和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紐帶也被割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尊重越南人民的選擇,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就是包括漢字在內的中國文化對越南歷史前進的推動作用,是無論什麼人都否定不了的。


參考資料:趙麗明《漢字傳播與中越文化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