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盛產CEO?

國是直通車 發佈 2020-01-02T05:58:49+00:00

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在這三者之外,可能還需要加上「CEO」。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其中,不乏像谷歌、微軟、萬事達卡等全球知名企業。

這一現象恰好呼應了2011年美國《時代周刊》的預言:印度的頭號輸出品是CEO。

印度人是如何一步步坐擁全球大公司的頭把交椅?

走出國門的CEO

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有129家來自中國,121家來自美國,7家來自印度。其中,印度排名最靠前的信實工業公司,也只是排在第106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印度人只有走出國門,才能爭取更多大公司的工作機會。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民來源國,印度人口大多湧向了美國、英國等傳統東道國。數據顯示,2010到2017年之間,美國移民人數中,漲幅最大的外來移民的來源國為印度,增長了83萬人,增長率為47%。

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在美國大公司中擔任高層職位。其中以矽谷最為典型。20世紀80年代,矽谷7%的新創企業由印度人領導,這一數據到2014年已經超過25%。

矽谷最出名的印裔高層,恐怕是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了。

今年12月,美國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聯合宣布辭職,皮查伊繼任Alphabet的CEO。早在2015年,皮查伊已經接任谷歌執行長。

登上矽谷權力頂端的皮查伊,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的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名速記員,小時候由於家裡並不富裕,就連睡覺也只能和弟弟擠在客廳。

在躋身全球500強企業CEO的印度裔中,這樣的平民背景也不少見。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出生於印度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公務員。2014年,他取代史蒂夫·鮑爾默成為微軟的CEO。

許多印度裔高管的家庭背景幾乎很普通,如果要尋找他們成為大企業CEO的秘訣,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教育背景。通過查閱履歷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數在印度頂尖高校——印度理工學院完成本科教育,然後在國外知名大學深造,獲得MBA學位。

雖然印度理工學院在全球排名100開外,但在印度被視為「科學皇冠上的瑰寶」。該學校被稱為世界第一難考的大學,錄取率比哈佛大學還要低,但仍舊阻擋不了印度人報考的熱情。他們號稱,一流人才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去麻省理工。

有人說它是精英工廠,有人形容它是斯巴達式大學,有人把它比喻為接受地獄式訓練的新兵訓練營,有人稱讚它是最有效益的大學……儘管人們對它的評價不一,但它確實在向全球輸送人才。谷歌、微軟、美光科技等公司的CEO均來自該學府。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人如此成功還有一個原因,即印度最好的學校的課程都是用英語授課的,這確保了理工科畢業生也能熟練掌握英語。這是印度人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同齡人的一個巨大優勢。

除了教育背景,印度人進入公司高層,還和他們堅持不懈有關。他們通常有耐心在同一家公司慢慢升職,而不是為了更多的薪水跳槽。

在微軟工作20多年後,納德拉被任命為執行長。皮查伊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谷歌工作,在谷歌短短11年里,他把Chrome變成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網絡瀏覽器,最後從一名產品經理躍升為CEO;百事可樂前CEO盧英德(Indra Nooyi)1994年就加入百事,十多年後被任命為CEO……

當然,如果沒有出色的表現,即使在一家公司待再久也可能無法進入高層。

有分析指出,印度人之所以能成為「全球頂級公司的最佳CEO」,是因為他們出色的溝通和管理技能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

Nasscom前總裁索姆·米塔爾(Som Mittal)表示,印度出生的經理人在工作和社交環境中表現出「敏銳的適應能力」。他說:「每當我們印度人進入一個新社會,我們都必須學習很多社交技能。這也是印度高管擅長的領域之一——適應能力。」

印度的隱憂

無論是擔任執行長,還是西方大型跨國公司的高層,印度人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但這對印度來說,是人才的流失。

《印度時報》曾寫道:「這麼多印度人登上了世界上一些最有價值公司的最高層,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然而,與此同時,它應該讓我們停下來,問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他們在美國留下了印記,而在他們出生的國家卻沒有?
事實上,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機會太少。印度公司似乎並不想從全球勞動力市場招聘高級管理人員,大型印度公司的執行長,通常是公司管理層的家族成員。

就拿印度最知名也最古老的企業——塔塔集團來說,該公司旗下擁有豪華車品牌捷豹,能夠製造全球最便宜的汽車。2011年,塔塔集團選擇了股東沙普爾吉·帕隆吉之子——塞勒斯•密斯特里當接班人,這是塔塔集團歷史上的第二位外姓董事長。

即使是股東之子,在家族企業也難以站穩腳跟。2016年,賽勒斯·米斯特里被塔塔集團罷免,公司內部上演了兩大家族之戰——塔塔家族和沙普爾吉·帕隆吉家族。

顯然,擺在印度面前的一個問題是,該國如何才能創造一個商業環境,為納德拉或皮查伊這樣的人提供激勵和機會?與此同時,隨著皮查伊、納德拉和納拉延等人物的崛起,人們也開始質疑印度自身的技術野心。為什麼印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谷歌?

在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時,人們很容易想到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2019年,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已經居全球首位,且已經誕生了騰訊、阿里巴巴、華為、京東等科技公司。

有分析指出,這種成功不僅是擁有熟練工人的結果,中國與世界經濟一體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工人們積累了許多跨國經營與管理的經驗。隨著中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中國正試圖通過整合製造經驗、新的研發優勢等向價值鏈上游移動。

印度livemint網站的一篇報導指出,如果印度必須建立自己的大型科技公司,人才和參與全球價值鏈很重要。在此背景下,融入全球價值鏈應該是印度政府的優先任務,而不是當前的保護主義傾向。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Flipkart、Paytm、Hike、Ola、Freecharge等初創企業正在印度崛起。印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創業,已經成立的初創企業也數不勝數。這些公司能否成為下一個巨頭,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陳昊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