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位繼承制的確立及其歷史影響

文史不假 發佈 2020-01-02T06:13:08+00:00

明朝在建立初期,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在東北的黑龍江下游奴兒乾地區,專門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在奴兒干都司,其中下轄有一個少數民族,它的前身是歷史上的女真族,曾經建立過統一的國家金國。

明朝在建立初期,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在東北的黑龍江下游奴兒乾地區,專門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其轄域面積包括庫頁島在內,東至大海,西至斡難河,南至日本海和圖們江的上游,北至外興安嶺。

奴兒干都司是明朝政府用來管理邊疆事務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指揮機構,對於穩定邊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這點,在最近熱播的網劇《鶴唳華亭》中,也對奴兒干都司多有提及。

在奴兒干都司,其中下轄有一個少數民族,它的前身是歷史上的女真族,曾經建立過統一的國家金國。也正是基於此,當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建國,就自稱為後金政權。

明永樂時期,在奴兒干都司下成立了建州三衛,分別是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由各部推選首領並各自統轄和管理其屬。當然,還要接受明朝政府的管轄。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秉持了更為寬鬆的治國理念,結束了明成祖朱棣時期的武力攻伐,推行息兵養民的國策,逐漸廢止了奴兒干都司,徹底將東北地區轉由女真部落自行管理。不過,各部首領仍需受明廷的冊封和委任,遷徙住牧地區或者承襲爵位時,都須呈報明政府請旨。而且,各部首領每年必須上京朝拜和進貢,以示統轄隸屬關係。

在長期的演變和發展中,女真族的勢力逐步壯大。但由於長期的內部戰亂,使得女真族並沒有真正的統一,根據他們各自分布生活的地域範圍,主要可以分為建州、海西和東海三大部族。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出身於建州左衛,是明朝委任的世襲貴族。他以遺甲十三副正式起兵,通過十年的內部戰爭,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具體包括有蘇克素護部、完顏部、渾河部、棟鄂部和哲陳部,成為女真中最強大的一支部族。

隨著實力的增強,努爾哈赤也對明朝政府日益強硬。根據《明實錄》記載,建州三衛最後一次入京朝貢明朝皇帝,是在萬曆二十三年,之後就中止了朝貢。

為了防範努爾哈赤的吞併,海西女真(烏拉、輝發、哈達和葉赫等部),亦稱扈倫四部,主動聯絡了科爾沁的蒙古人,在明廷的暗中支持下,組建了九部聯盟來對抗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雖然在軍事上並不占優勢,但通過拉攏和分化手段,逐漸將九部聯盟瓦解。他採取分而食之的策略,先後兼并了哈達、烏拉和輝發三部,並於1619年消滅了葉赫部,從而完成了對海西女真的吞併。

剩下的東海女真,包括有窩集、瓦爾喀、呼爾哈諸部,大致散居於松花江的中下游地區,主要包括今天的黑龍江大部和外興安嶺一帶。

東海女真是女真三大部族中最弱的一支,經濟水平仍然停留在漁獵和牲畜階段,幾乎沒有農耕文明。因此,努爾哈赤統一東海女真,就顯得相對容易和簡單。

1614年,努爾哈赤率部越過了烏蘇里江,攻入今天的俄羅斯境內,征服了東海女真部族。之後,又一路攻伐,占據了庫頁島及其附近島嶼。據《聖武記》記載:

太祖遣兵收瀕海散各部,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

至此,在經過了三十餘年的統一戰爭後,努爾哈赤徹底統一了女真各部,擁有了足以對抗明廷的軍事實力。

最終,在歷經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後,清軍終於在1644年入主中原。

接下來,文史不假結合相關史料,與您一起淺談清朝的四種皇位繼承制以及由其產生的影響。

一、汗位推舉制

汗位推舉制度,是滿清的第一種皇位繼承形態,也是最短的一種。從它正式出台到終結,僅僅存在了二十年的時間,基本上是從天命七年開始,至崇德八年結束。

事實上,汗位推舉制是清朝在入關前的主要政權統治方式,是清朝的四種皇位繼承形態中,最具女真族特色的政治和文化產物,也是女真族以超常速度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的階段性產物。隨著清軍具備了統治全國的實力,這一制度也完成了其歷史的使命,退出了政治舞台。

要提汗位推舉制,就必得先提八旗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之間存在太多的重疊之處。

女真部落狩獵時會設立一個總領,類似於小組長,稱為牛錄額真(牛錄:大箭的意思;額真,首領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級的基層組織,在徵兵作戰、屯墾田地、納糧服役時,都會以牛錄作為單位。

伴隨著努爾哈赤的統一進程,在原先的基礎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和完善,正式創立了八旗制度。

每三百人設立一牛錄額真,每五個牛錄額真又設一甲喇額真,每五個甲喇額真設一固山額真。而固山額真則是滿族編制中最大的一級單位,每個固山都有特定顏色的旗幟以示區分。所以,漢語直接將固山翻譯為「旗」。

所謂的八旗,包括有黃、白、紅、藍四旗和鑲邊的黃、白、紅、藍四旗,合稱「八旗」。其中,正黃、鑲黃、正白為上三旗,其餘為下五旗。

每個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輩,也就是後世聞名的八大和碩貝勒。他們在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只對清太祖努爾哈赤服從,這種奴隸社會軍事民主制的改進版,直接奠定了滿清未來數百年的政治和軍事基礎。而八旗制度,也成為了滿族乃至清朝的一個重要符號。

努爾哈赤在舉兵之初,就開始推行八王議政的制度。尤其,他兩次立儲的失敗教訓,更堅定了自己對於八王議政的信賴和依仗。

1622年,也就是天命七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明確表示,在他死後要繼續推行八王議政制度。甚至於,他到死也沒有再立儲君,決心以八王議政的方式來管理後金:

(一)、八大貝勒共同推舉一國之君。

(二)、八大貝勒應服從眾議。

(三)、八大貝勒平均分配俘獲的人財物。

1626年,努爾哈赤過世後,其子皇太極通過汗位推舉制上台。

但是,依靠推舉制即位的皇太極,在自己繼承汗位期間,卻不再推崇汗位推舉制。他通過軍事、政治和文化等對策,逐步拋棄了汗位繼承制,還將八王議政制削弱乃至架空。

1636年,也就是天聰十年,皇太極在擔任大汗十年後正式稱帝,定國號為大清。此舉,不僅僅是國名和尊號的更改,更是大幅度強化了中央集權制。

二、懿旨確立制

1643年,就在大清蒸蒸日上之時,皇太極突然病逝。雖然他已經極大地削弱了八王議政的權力,但由於自己並未明確立儲,這等於是給了汗位推舉制再度實施的機會和可能。

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兩派之間爭奪皇位非常激烈,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滿清分裂的危機一觸即發。

關鍵時刻,在孝莊太后的斡旋下,多爾袞主動退出了皇位的爭奪,轉而支持皇太極的幼子福臨來繼承大位。此議,得到了絕大部分宗室的支持,被孤立的豪格只得怏怏作罷,也同意由福臨來繼位。

於是,經各方勢力妥協後,太后頒布懿旨,由六歲的皇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同時,一併下旨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兩人攝政,使得滿清度過了此次危機。

滿清在入關後,順治皇帝繼續加強中央集權,繼續削弱本就所剩無幾的八王議政制。

1661年,順治皇帝因為天花發作而過世,也有認為是出家為僧的。但無論哪種情況,他的離開卻很突然,因此沒有明確繼任的儲君。

得益於地位和權勢的穩固,此次擇立新君顯得波瀾不驚,由孝莊太后頒布懿旨,命八歲的皇三子玄燁繼位,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

滿清入關的前兩任皇帝都是由太后懿旨確立的,包括順治帝和康熙帝。之後,到了清末的最後兩任皇帝,光緒帝和宣統帝也是由太后懿旨確立的,真不知道這是否為歷史的巧合。

1840年鴉片戰爭後,滿清治下的中國已經逐步淪為了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國家。 同時,由於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沒有留下子嗣,使得清朝皇位傳承中最主要的秘密建儲制度,也再難以繼續推行。

於是,長期掌握晚清大權的慈禧太后,先後兩次頒布懿旨確立新君。

1875年1月,慈禧太后命醇親王奕譞和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嗣君,繼承了大統,史稱光緒皇帝。

在「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就想廢掉光緒帝,頒下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做「大阿哥」,過繼給同治皇帝為嗣,替代光緒帝繼任帝位。最後,迫於國外勢力的壓力才被迫終止。

1908年,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慈禧太后秘令毒死了光緒帝。之後,再次頒布懿旨,由醇親王之子溥儀繼承皇統,史稱宣統皇帝和末代皇帝。

三、嫡長子繼承制

在關外時期,滿族對於嫡庶之分並不太明顯。但在入關以後,尤其到了康熙時期,深受漢化的滿清政權,也日益重視嫡庶之分和尊卑禮儀。

1675年,因嫡長子承祜幼殤,康熙皇帝冊立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嫡子胤礽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而胤礽,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太子。

後世的許多文學和影視作品,將皇太子胤礽塑造成了一個昏庸懦弱的形象,實際的歷史卻並非如此。

皇太子胤礽自幼聰敏上進,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的經典,而且對於滿族的弓馬騎射也頗為嫻熟。成年後,多次代替康熙皇帝親往祭祀皇陵,在康熙親政期間也曾數次監國,而且治績不俗。

但是,由於當時正處於中央集權的上升期,儲君與皇帝的關係非常難於把握。同時,康熙的子嗣眾多,許多都已經成年掌權,對皇位虎視眈眈。因此,皇太子胤礽的處境十分尷尬,與康熙帝的關係也日益疏遠。

1708年,皇太子胤礽獲罪被廢並囚於咸安宮中自省。

1709年,仍然對嫡長子繼承制抱有幻想的康熙,復立胤礽為皇太子。

1712年,胤礽再次被廢黜。

此後,雖然朝中多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已經徹底對嫡長子繼承制失望,對於皇位的繼承也更加慎重。

四、秘密建儲制

1722年,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帝病逝,皇四子胤禛憑藉康熙皇帝的遺詔成功即位,史稱雍正皇帝。至此開始,秘密建儲制開始走上了清朝的歷史舞台。

何謂秘密建儲制,就是對於皇位的繼承人採取的一種秘而不宣的制度。

在延續王朝傳承和統治的基礎上,打破舊有的傳統和常規,通過新的規則和方法確立下一任的皇帝。可以說,秘密建儲制是封建集權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古代建儲制度的一大發明和創新。

但是,秘密建儲制從本質上而言,依然是沿襲了封建社會家國天下的子孫後代傳承,是為了維繫和鞏固封建統治的工具。而且,秘密建儲制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由於儲君身份不公開,使得他在教育、婚娶、理政等方面,並沒有受到比其他皇子更多的優待。而且,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最突出的例子,莫過於雍正皇帝的繼位不正之說,就是由於秘密建儲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漏洞所致。

五、結語

本文提到的四種皇位繼承制,汗位推舉制、懿旨確立制、嫡長子繼承制和秘密建儲制,都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到清朝時的繼承和演變,同時形成了自己的獨特之處。

同之前歷代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制比較,清朝皇位繼承制所具有的特點,更富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在包含著一定的進步性同時,更包含著更多的局限性,對中國近代化的轉型,帶來了不小的阻礙,甚至成為了近代中國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創作者:文史不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