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完結篇》:有功夫有情懷,一代宗師的儒俠武術哲學

翠西愛寫作 發佈 2020-01-02T06:13:11+00:00

十年前,甄子丹在《葉問1》中霸氣怒吼:我要打十個!這部電影有情懷、有功夫、有感動,看完讓人依依不捨、感慨萬千。

文/翠西愛寫作


說起功夫片,不禁讓人感到悲情,因為華語功夫片的黃金時代已逝去。但要問起過去十年華語功夫片的最重要代表作,那一定非《葉問》莫屬。

十年前,甄子丹在《葉問1》中霸氣怒吼:我要打十個!這一聲叫囂讓一代宗師成功立起人設,點燃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也讓甄子丹成為了第三代華語功夫片的明星代表。

十年後,《葉問4:完結篇》將成為這系列故事的終結之作,亦將成為甄子丹演藝生涯的最後一部功夫片。



十年傳奇,最後一戰,這部陪伴了一代人成長的熱血電影,讓觀眾無比期待。該電影上映以來,連續兩周獲得周票房冠軍,目前累計票房7億,實力碾壓同期其他影片。

這部電影和以往不同的是,故事發生在美國舊金山。葉問身患癌症,為了兒子留學,首次走出國門,不料卻遭到白人的傲慢與偏見。面對歧視與欺凌,葉問依舊勇敢地站出來抗爭。

《葉問4》透過武術外衣,把葉問的大義與溫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一代宗師「以武行俠」的人生哲學。這部電影有情懷、有功夫、有感動,看完讓人依依不捨、感慨萬千。


01 隱忍的父愛,一代宗師的俠骨柔情讓人潸然淚下

影片中,葉問檢查出癌症。而此時上高中的兒子又不愛學習,還因在校打架被開除。葉問為了送兒子去留學,決定親自去美國舊金山考察。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正處於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相比於武術人才,社會更加需要經濟建設人才。所以,在葉問眼中,學習才最重要,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立足。

可偏偏父子兩人觀念不同,兒子對著父親怒吼:「我不要去留學,我只喜歡打拳。你永遠都是對的,我永遠都是錯的,你從來沒有支持過我!」

「啪」一聲,葉問的巴掌重重地落在兒子的臉上,打傷了兒子的心,打斷了父子情,父子隔閡越來越深……

自從妻子張永成離世後,葉問一介武夫獨自撫養兒子。作為一個習武之人,他是個剛直的父親,對待兒子常常缺少些細膩的心思。而兒子又處於青春叛逆期,兩人極易水火不相容,彼此誰也看不慣誰,父子關係日益惡化。

如今,自己又身患癌症,葉問更是著急要給兒子尋好後路。於是,他只身前往美國舊金山,去考察當地的一個高級私立學校。

雖然那個年代盛行留學,但是華人一直遭受白人的歧視。華人要想進入當地學校,要麼需要擔保人的介紹書,要麼得給學校高昂的贊助經費。葉問為了一封介紹信,來回奔跑尋求朋友的幫忙,這期間遭受了無數的白眼與冷語。

一個錚錚男子被如此屈辱,內心充滿了無奈與辛酸。但是為了兒子,他打爛牙齒和血吞,隱忍著內心的不爽,厚著臉皮去見每一個有可能幫得上忙的人。

在葉問的心中,一直都覺得兒子只有上學這條路可走。直到他遇到了中華總會萬會長的女兒,旁觀了這對父女的不正常關係,才突然深刻意識到自己與兒子的問題所在。

萬會長為了讓女兒若男學會自保,逼迫她練武。但是小女孩一心只喜歡跳舞,為此和父親的關係很緊張。有一次,若男在校遭受霸凌被暴揍,父親卻責怪女兒為什麼出手打人,這讓父女關係再次決裂。

從若男身上,葉問看到了兒子的影子。一樣的青春叛逆,一樣的擁有自己喜歡的夢想,一樣的抗拒父母的安排。他突然明白了:要給孩子自由,支持他的夢想,而不是一味地按壓孩子順從父母的想法。


他回想起自己當年練武的初心,不也是出於興趣而已。根本沒有想過武術對未來是否有用,對祖國是否有貢獻。可如今卻為了讓兒子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強制要求孩子去走那條安排好的路,想想實在有點可笑。

葉問的做法不也是當下絕大部分家長的行為嗎?他們早早為孩子規劃好未來的發展道路,逼迫孩子去執行,卻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愛好與天性發展。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種壓迫性的教育,最終的結果都不大圓滿,有的甚至走上了偏路。

在目睹了美國華人惡劣的生存環境,葉問也突然感慨:外國的月亮也不是那麼圓啊!他的思想正在慢慢地發生轉變,面對兒子的抗拒,他似乎能夠理解和釋懷了。

可見,即便是一代宗師也有他的俠骨柔情,在面對親情,面對感情時,他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也懂得軟化與感動。此時,在葉問的心中,他早已和兒子達成了和解,他決定不再逼迫兒子,而是成全他的夢想。這是一種妥協,這是一種釋懷,這是一种放下。

02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一代宗師的正義風範讓人折服

金庸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對於一個練武之人來說,真正的俠,不僅僅只是逞兇鬥狠,還會善用自己的一身好功夫去捍衛國家的尊嚴和保護身邊的弱小。

葉問出身豪門世家,從小習武對他而言不過是興趣愛好罷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為家事或者國家擔憂。

直到後來遭遇了家庭變故,歷經了生死逃難。嘗盡了世間艱辛生活後,葉問為了生存不得不開設武館,通過教人打拳賺錢。

在社會底層生活的葉問,看到太多百姓痛苦不堪的掙扎。面對百姓被欺壓,正直善良的他會出手相助,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

雖然武術是為了殺戮發展而來的,但是葉問很有原則,在比武中儘量不出毒招,生活中也從來不用自己厲害的武術去傷害無辜,除非迫不得已。

在美國期間,正逢中秋晚會,在節目的後半場,當地空手道黑帶四段高手前來挑釁滋事。華人各門派師傅一一出來比拼,不出一會,全都被打得身負重傷,倒地不起。

最後,這個白人直接鄙視華人是「懦夫」。忍無可忍的葉問,從人群中衝上舞台,一腳踹飛白人,打了他個措手不及。



白人不服,迅速爬起來繼續挑戰。葉問用那嫻熟的武術招式把白人打得鼻青臉腫,最後倒地認輸。

葉問性格沉穩,平時不愛出風頭,也不熱衷於比武爭勝。即使被迫需要與人比武,他也是儘量點到為止,這是葉問博大胸懷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包容的體現。但是關鍵時刻,如果別人侵犯了同胞,他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抗爭,殊死一搏。

在影片中,由於若男與移民局局長女兒貝奇產生矛盾,中華總會全部人員面臨被逮捕的危險。就在這時,葉問和徒弟李小龍放下過往的一切恩怨,及時把他們轉移出來並且安頓好。

當曾經那個對他百般刁難的萬會長被打得昏迷不醒時,海納百川的葉問不計前嫌,決定與那個狂妄自大的美國軍官一決勝負。

在這場「中國武術」與「西洋權術」的對決中,葉問剛開始有所保留,沒有使出絕招。但是美國軍官卻非常狠毒,招招致命。葉問忍無可忍,才使出武術中最惡毒的招式:劈目掌、撩陰腿和標喉手。最終,他把傲慢的美國軍官打得倒地不起,實在是讓人拍掌叫好。

在這場無規則的格鬥中,葉問毫不留情地把美國軍官打趴。這是一場大快人心的決鬥,不僅狠狠地滅了一回白人威風,更為華人爭了一口氣。

這也是葉問終於同意兒子學武的原因。因為學武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底氣,做人的底氣,抵抗敵人的底氣,而未來的祖國花朵需要這樣不屈的民族氣節。

03 仁而不爭,威武不能屈,一代宗師的儒俠武術哲學

功夫是一種不屈的精神,仁愛是武術哲學的精神內核。中華武術提倡以防帶打,攻守兼備,講究快、謙遜以及緘默的態度。

生活中,葉問不愛出風頭,更加不熱衷於比武爭勝,內斂謙和是他為人處世的原則。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葉問,兼具溫柔的情態和俠義的性格。

葉問初到美國,並不受待見。華人各幫主為了抵制他,一問地發起各種挑釁,中華武術總會的萬會長更是狂妄囂張。然而,葉問卻始終不參與決鬥,反而淡定從容地責問萬會長:「其實分勝負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是不是應該用中國武術去改變外國人對我們的偏見?」

在葉問看來,人必先自辱而人辱之,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更加要齊心協力對抗他人的歧視與欺凌。自強與團結是對待一切不公平的強有力武器。

導演葉偉信說:「詠春葉問這個人物很有武德,他崇尚德武相依,不懼勁敵。性格沉穩的他,就像是一個文人的功夫高手,從來都不想用重手法打傷人。」

確實,葉問路過學校看到若男被同學霸凌時,他及時出手相救。但是在面對一群弱小的學生時,他又很有分寸,僅僅只是一番輕打與嚇唬。

練武之人,會有一份社會正義的責任感,見到不公義的事情他會站出來。雖然葉問不主動求戰,但也絕不卻戰。因為他深深明白,人可以有不同的立場和地位,但是人格不應有貴賤之分。

仁而不爭,威武不能屈,一張一弛的收縮自如,這需要極高的修養方能煉成。練武之人,如果沒有仁德,只有武力,那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暴力行為。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霸力,缺的是有著濟民隱忍精神的武術高手。他們像葉問般,擁有大格局,敢於拼搏,卻又不會落井下石,窮追猛打。凡事留有三分餘地,是他們處事的根本原則。


《葉問》系列拍了十年,終於迎來落幕之際。《葉問4 完結篇》中老年的葉問有種英雄遲暮的悲壯之感,看完讓人感慨歲月的無情。在時間面前,一代宗師也會老去,面對子女,他也會有一種無力之感,這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但葉問的精神讓人感動,他的大格局讓人欽佩。謙和內斂的外表,卻掩藏著一顆正義俠骨之心。一代宗師有血性也有骨氣,有高超的武打功力,更有令人折服的武學境界。

正如甄子丹所言:「要擔得起一代宗師的名號,除了功夫了得,更要心念純凈,因為仁者才能無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