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近海海底實拍圖

不動臣 發佈 2020-01-02T06:21:56+00:00

當今世界,各國流行的拼音文字,不難讓人們想起腓尼基人的貢獻,而腓尼基字母文字又是溯源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聳立在倫敦、巴黎、紐約上空的古埃及方尖碑,常常讓人們想起已經消失了的古埃及文明。

人類的文明是在原始的野蠻狀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了擺脫野蠻狀態,一些人奴役另一些人,必然採用了野蠻的手段。古埃及文明正是在野蠻的奴隸制的社會形態中發展起來的。專制君主建立了法老王朝,一直維持到波斯人和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征服為止。

從公元前305年以後,馬其頓·希臘人的托勒密王朝又繼續下來。公元前30年,羅馬人又代替了希臘人,接著還有拜占廷人成為埃及的主人,一直到公元7世紀。

儘管希臘人和羅馬人征服了古埃及人,但是埃及仍然是埃及人的埃及,埃及的傳統仍然保存下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的古代文明最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的伊斯蘭文明。就古代奴隸制文明的延續、發展而言,其悠久而古老的歷史,是任何民族和國家所望塵莫及的。

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後,伊斯蘭文明發展起來,古埃及文明逐漸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到了近代,法國拿破崙遠征埃及,他第一個打開了埃及的大門,並因此也打開了古埃及的語言、歷史和文明知識的大門。

拿破崙的士兵在羅塞達構築堡壘時發現了一塊破損的石碑,由於羅塞達石碑上銘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文字,因而為西方學者提供了解讀象形文字的一把鑰匙。

1822年法國商博良解讀象形文字成功,從此宣告了埃及學的誕生。埃及學是研究古埃及的語言文學、歷史和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一個專門的學科。在商博良以後,德國的列普修斯,法國的馬里埃特、馬斯帕洛,英國的皮特里,美國的布雷斯特德等學者,在埃及學的創建和發展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戰後,埃及學發展的特點首先是配合埃及建築事業而進行的搶救性的遷移和發掘工作。例如,1960年起因亞斯文大壩建築而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協作的阿布辛拜勒的遷移工程,以及1990年以來的北西奈的薩拉姆運河的開鑿而進行的搶救遺址和紀念物的考古工作。

這些救援計劃,使1922年轟動一時的圖坦哈蒙墓的發現黯然失色。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和人才培訓,包括尖端的地球物理學的勘察,為埃及學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此外,值得強調的是戰後以來埃及民族考古學的成長,從而擺脫了殖民主義者的控制與壟斷。埃及政府的古物局和開羅大學的埃及學教學與研究由埃及人充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