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19年小麥主要種植品種信息匯總及生產情況

農產品期貨網 發佈 2020-01-02T06:50:30+00:00

一、2019年夏收形勢與特點2018-2019年度小麥生產形勢起伏較大,秋播進度較快,播種質量有所提高,冬前苗情基礎相對較好;越冬至返青期間遭遇歷史罕見的連陰雨寡照天氣,對壯苗和分櫱影響較大,苗情素質相對較差;後期氣候條件十分有利,通過強化春季田管措施落實,有力促進了苗情轉化升級

一、2019年夏收形勢與特點

2018-2019年度小麥生產形勢起伏較大,秋播進度較快,播種質量有所提高,冬前苗情基礎相對較好;越冬至返青期間遭遇歷史罕見的連陰雨寡照天氣,對壯苗和分櫱影響較大,苗情素質相對較差;後期氣候條件十分有利,通過強化春季田管措施落實,有力促進了苗情轉化升級,病害發生輕,千粒重創歷史新高,最終實現了優質豐產豐收。

1、面積有所調減。我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休耕力度有所加大,夏糧面積有所調減,蘇南地區調減幅度達15.2%。據省統計部門數據,全省夏糧總面積3676.6萬畝,較上年調減75.6萬畝,減幅2.02%,其中小麥總面積3520.4萬畝,減少85.5萬畝,減幅2.37%。

2、單產有所突破。全省平均夏糧畝產369公斤,較上年增15.5公斤,增幅達4.38%,其中小麥畝產374.3公斤,增16.8公斤,增幅達4.69%,單產水平創歷史新高(十三市平均歷史最高產量為2014年388.9公斤)。小麥畝產突破400公斤的縣有:豐縣406公斤,沛縣410公斤,銅山區413公斤,海安市達416公斤,寶應405公斤,徐州市平均達400公斤。新洋農場「華麥5號」實收面積3.3畝,實收畝產733.7公斤,再次刷新我省小麥小面積攻關田高產紀錄。

3、總產有所增加。全省夏糧總產1356.6萬噸,較上年增30.2萬噸,增幅2.28%,其中小麥1317.5萬噸(統計部門定案數創歷史新高,十三市合計歷史最總產為2014年1388.6萬噸),較上年增28.4萬噸,增幅2.2%。十三市合計數今年夏糧及小麥總產均是持平略減。

4、千粒重創新高。全省平均小麥每畝穗數36.73萬穗,比上年減0.62萬穗,減1.66%;平均每穗粒數30.65粒,減0.07粒,減0.22%;千粒重40.24克,增1.73克,增.4.51%;全省平均理論畝產452.93公斤,比上年增11.23公斤,增2.54%。由於中後期溫光條件適宜,灌漿充分,千粒重是歷年來最高的一年,創歷史新高。

5、品質優,效益略增。今年小麥赤霉病發生程度極輕,小麥生長中後期及收穫期間天氣晴好為主,灌漿充分,容重高,真菌毒素檢出率極低,小麥商品品質總體是歷史最好的年份這一。但由於收購價有所降低、生產成本有所增加,今年小麥生產效益並沒有明顯提高。據各市作栽部門資料匯總,全省小麥平均實際出售價2.17元/公斤,比上年減0.05元/公斤,畝總產值831.68元,較上年減1.34元,畝總成本593.64元,較上年增7.39元,畝純效益238.06元,較上年減8.71元,減幅達3.53%。據江蘇省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分局有關直報縣調查匯總數據,不計自營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成本每畝現金收益可達364.25元,如扣除自營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成本,仍只是保本微利。

二、2019年秋播形勢與特點

1、播種面積有所調減。據13市農技推廣(作栽站)部門匯總分析,預計全省秋播糧食作物面積3582.3萬畝,比今年夏收減94.3萬畝,減幅2.57%;其中小麥面積3451.3萬畝(其中稻茬麥占74.7%),減69.1萬畝,減幅1.96%。秋播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地區種植結構調整,改種其它高效經濟作物,另一方面是由於糧食價格低迷,蘇南地區進一步擴大冬季輪作休耕,蘇南5市合計秋播面積減少了57萬畝,占全省秋播面積減少總量的60%。

2、適期播種面積繼續擴大。據13市資料匯總分析,全省小麥適期播種面積1909.1萬畝,占55.6%,在上年度大幅增加7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個百分點,是近6年來最好的年份;遲於適期10天以內的面積888萬畝,占25.9%,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遲於適期10天以上的面積564.9萬畝,占16.5%,比上年減少2.7個百分點。徐州、南通、無錫3市小麥適期播種比例較高,分別達到78.01%、72.54%和70.5%,常州、鹽城、泰州其次,分別達到66.64%、64.68%和58.37%。

3、播種質量相對較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播面積擴大。全省機條播小麥面積達1713萬畝,機撒播面積869萬畝,合計占比近74.9%,比上年增加4.9個百分點。二是秸稈還田質量有所提高。全省秸稈全量還田面積3013萬畝,其中水稻秸稈專用機械粉碎還田達1164萬畝。三是爛耕爛種面積少。全省爛耕爛種面積僅2萬畝左右,是難得的幾乎沒有爛耕爛種的年份。四是溝系配套比例有所增加。全省溝系配套面積已達2763萬畝,占80%,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

4、主體品種相對穩定。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的品種有20個,合計面積2173萬畝,占63%。淮北地區小麥主體品種為:淮麥33(278萬畝)、菸農19(218萬畝)、濟麥22(78萬畝)、百農207(63萬畝)、江麥816(54萬畝)、淮麥35(48萬畝)、徐麥33(47萬畝)、連麥8號(46萬畝)、淮麥20(41萬畝)、淮麥40(41萬畝)等,沿淮地區主體品種為鄭麥9023(64萬畝),淮南地區主體品種為寧麥13(354萬畝)、揚麥23(168萬畝)、鎮麥12(126萬畝)、揚麥25(121萬畝)、揚麥16(99萬畝)、揚輻麥4號(83萬畝)鎮麥10號(94萬畝)、鎮麥168(57萬畝)、揚麥20(40萬畝)(以上均按種植面積排序)。寧麥13繼續保持淮南第一大品種地位,淮麥33替代了菸農19成為淮北地區第一大品種。

5、苗情基礎相對較好。到11月20日,全省已出苗小麥面積2637萬畝,占76.4%,基本苗充足,平均每畝達23.4萬,平均葉齡已達2.52葉,適期早播的葉齡已達3葉以上,進入分櫱期面積約572萬畝。從苗情分類看,旺長苗、一類苗、二類苗和三類苗(包括未出苗和未播面積)分別占2.43%、31.19%、33.30%和33.08%,一、二類苗合計占64.5%。以上各項苗情指標與上年基本接近,也是近幾年來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6、存在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部分田塊偏旱出苗不齊。因旱全省約有650萬畝已播小麥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造成出苗推遲或出苗不齊。一是不平衡性較為突出。截止11月20日全省尚有500多萬畝已播未出苗田塊,還有280多萬畝尚未播種。三是秋季化除效果較差。由於墒情不足,麥田秋季化除面積比例不高,封殺化除效果受到較大影響。

三、江蘇小麥品質區劃概況

由於我省處於南北過渡地帶,南北之間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土壤類型也比較複雜,所以小麥品質類型也呈多樣性。根據氣候條件、土壤特性等影響小麥品質的主要因子,我省小麥品質區劃分為以下四大區域:

一是淮北中筋、強筋白粒小麥品質區。該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市全部以及淮安和鹽城市的渠北部分。在全國小麥品質區劃中雖劃歸為黃淮南部中筋麥區,種植品種以半冬性為主,白粒,常年小麥面積1700萬畝左右,是全省小麥主產區、高產區。

二是里下河中強筋紅粒小麥品質區。該區是江蘇省腹部地區的碟形窪平原,自然生態條件優越,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栽培條件好,生產水平和產量水平與淮北相當,主要包括揚州市的寶應、高郵、江都(大部分),泰州市的興化、姜堰(一部分),以及鹽城的西南和淮安的東南各一部分。本區種植品種以春性、紅粒為主,常年小麥面積600萬畝左右,產量高、品質好。

三是沿江、沿海弱筋、中筋紅粒小麥品質區。該區為我省沿長江兩岸和沿海一線,沿江以江北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區與淮北麥區相重疊,主要包括南通市,泰州市東南部,鹽城市東南部。該區種植品種以春性、紅粒為主,常年小麥面積800萬畝左右,有生產弱筋小麥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但缺乏市場訂單和優質優價,故弱筋、中筋、強筋品種並存。

四是蘇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紅粒小麥品質區。該區位於江蘇省最南部五個市,是我省經濟最發達地區,近年來小麥面積急劇下降,目前蘇南五市小麥面積僅260萬畝左右。該區春性紅粒品種,品質介於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麥區之間。

由於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發展不足,優質優質難以體現,近年來我省最具優勢的弱筋小麥生產有所退步,淮南地區推出了一些春性紅皮、號稱強筋的小麥新品種,面積有擴大趨勢。這類新品種能否適應生產和市場需求還有待觀察。

四、推進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有關情況

我省始終將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作為推進小麥等糧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扶持和建設。主要經驗與做法:

一是強化工作部署發動。將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寫進省委一號文件,成立廳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每年都引發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推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

二是積極落實創建任務。在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扶持的基礎上,省財政每年安排2.7億元用於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並專題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督促各地認真落實創建任務,全省年落實小麥示範片300個以上、水稻示範片600個以上。

三是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專門成立了江蘇省種植業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專家指導組,組織涉及育種、栽培、加工、品牌等方面25名專家開展巡迴指導、技術培訓和各類現場觀摩會,指導各地積極應用生物農藥、有機肥等綠色物化新產品,推廣一批優質品種和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確保示範基地優質品種、減肥減藥技術覆蓋率達到100%。

四是突出加強考核評價推動。我省將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並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中,列入省對市政府考核指標,分值占整個農業部門考核分數的比重接近10%。為推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足量高質完成任務,我省採取績效評價的辦法,督促各地認真開展創建項目實施,每年對各地創建工作開展績效評價,並印發創建情況的通報,通報各地創建工作實施情況。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石登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