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件頂級國寶玉器、中國10大名玉盤點,1件為世界最大玉雕

紅塵煙雨情 發佈 2020-01-02T07:51:58+00:00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象徵意義。

中國12件國寶級玉器

1、瀆山大玉海

在北京北海團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陳列著一件碩大的玉雕,每天向千萬遊人展現著它雄偉壯麗的風姿,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瀆山大玉海"。

這件瀆山大玉海又稱"玉瓮",其實是一件巨型貯酒器,又名玉瓮、玉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製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圖之遼闊,國力之強盛。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也預示了明清時代又一個玉作高峰的到來。《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它重達3500千克,玉料取自南陽。器體呈橢圓形,口徑1.35-1.82、高0.7米,重達3500公斤。其雕琢裝飾繼承和發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隨形施藝;俏色處,也頗具匠心。用整塊黑質白章的墨玉雕成,玉質斑駁變幻,墨色中夾雜白紋。製作採用浮雕和線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琢玉工藝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藝」的傳統技巧。玉瓮內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利用玉色的黑白變化來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現動物的眉目花斑。下部以浮雕加陰線勾刻的手法表現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陰刻曲線勾畫漩渦作底紋。周身壁上隨玉自然形狀肌理雕飾有海浪以及騰躍出沒其中的魚龍、海馬、海豬、海羊等神奇海獸,底座是一大一小兩件疊置的八角石床,既粗獷豪放,又細緻典雅,兼具寫實氣質和浪漫色彩。這尊大酒瓮可貯酒三十餘石,大約相當於三千六百瓶一斤裝的白酒。

元朝人為何把這件玉雕命名為「瀆山大玉海」,特別是「瀆山」一詞表示了何種用意呢?後人對「瀆山」的字意進行了各種猜想,一說是因玉料產於「瀆山」而得名;再一說是因當時放置大玉海的瓊華島四周被水包圍,故稱為「瀆山」;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玉海上雕刻有山瀆等紋飾,因而稱「瀆山」。現在比較統一的說法,瀆山大玉海的「瀆山」二字,通假「獨山」。獨山在河南南陽的西北,是中國傳統的玉材產地。獨山玉,因產自河南省南陽市北郊的「獨山」而得名,又稱「獨玉」、「南陽玉」,是中國獨有的玉種。獨玉質地堅韌緻密、細膩柔潤,色彩斑駁陸離,常常是由兩種以上的顏色組成的多彩玉。顏色綠、白、紅、黃、紫、藍應有盡有,能分成九大類一百多種,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種所無法比擬的。獨玉不是翡翠,但高檔獨玉接近透明,翠綠色的硬度可與翡翠媲美;獨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質凝膩柔嫩,豐腴可人,頗具白玉品質。

2、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它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

3、清大禹治水圖玉山——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玉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彌勒彌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重5350千克,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互映生輝。據maigoo小編所知,玉山制於清乾隆時期,至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現保存於北京故宮。

4、大玉戈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1974年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的大玉戈,出自商代前期,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見。該器長94厘米、寬14厘米、厚僅1厘米,屬禮儀用玉。戈的援部略呈弧度,尖削銳利,中脊,直內,後端飾以圓形小孔。在使用的時候以繩子穿過圓孔,將玉戈固定在木柄之上。

整件器物用玉石片仿銅戈式樣精心琢磨而成,表面平整光滑,器型體薄而扁,端整大氣,玉質精細溫潤,紋理細緻,線條流暢。通體琢磨精緻,光潤晶瑩,顯示了商人高超的琢玉工藝。作為隨葬的珍貴器物,這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顯貴的一種標誌。主要用於古代高級貴族的儀仗之中,象徵著權力和地位。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玉戈之最大者,堪稱「玉戈之王」,現收藏於湖北博物館。

5、商玉邊璋

商玉邊璋是商代玉器,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為我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該器物為長54.5厘米,寬8.8厘米的條形玉璋,其狀頂端一為鈍角,一為銳角,射部和柄部兩面,均陰刻有兩組圖案,圖案分上下兩幅,正反相對呈對稱布局。圖案里描繪的是古蜀先民在聖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場面。現商玉邊璋收藏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6、西漢角形玉杯

西漢角形玉杯是西漢時期製作的玉器,於1983年在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現收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該器物高18.4厘米,口徑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372.7克。杯形如獸角,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它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是占絕對重要的地位,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7、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有著「中華第一龍」的美譽,出土地點為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東拐棒溝紅山文化遺址群中。該器物高26厘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身體呈墨綠色。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於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8、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是西漢玉器,1968年在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西漢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該器物為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凈無瑕,晶瑩潤澤,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兇猛,體態矯健,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

9、夏七孔玉刀

夏七孔玉刀是夏朝玉器,1975年出土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角樓附近,收藏於洛陽博物館。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文化的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該器物長65厘米,最厚0.4厘米。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體扁平,呈肩窄刃寬的寬長梯形,兩側有對稱的凸齒,近肩處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線的七個圓穿。玉刀兩面飾紋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線陰紋組成網狀和幾何紋圖。

10、神人獸面紋玉鉞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於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第12號墓,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該器物鉞冠飾為白玉,一側有紫褐色瑕斑,鉞端飾亦為白玉,一側同樣有紫褐色瑕斑。鉞身通長17.9厘米,上寬14.4厘米,刃寬16.8厘米,厚0.8厘米,為青玉製成,有少量褐斑,玉材優良,具有透光性,拋磨精良,光潔閃亮。神人獸面紋玉鉞製作精緻,有紋飾的玉鉞目前僅此一件,對了解此類器物的用途和定名等問題有重要價值。

11、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是西周時期的玉器,1992年出土于山西臨汾曲沃縣曲村M63墓,收藏於山西博物院。該器物復原長度約158厘米。由玉璜、玉珩、沖牙、玉管、綠松石珠、瑪瑙管等組成,共有204件。大致有三列,中列有玉璜19件、玉珩3件、玉雁2件,左右兩列各有玉璜13件,沖牙1件,上部由玉管、玉珠、瑪瑙串聯。組玉佩的下端是兩件玉雁。

它的做工極盡巧思,華麗無比,代表了當時晉國的最高治玉水平。

12、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翠玉白菜的原料來自緬甸,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由於原料的珍貴,且琢磨玉料成為器物相當的費工、費時,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澤,設計玉器形制,其創意構思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台北故宮總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鎮館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綠黃相間的翠玉白菜,台北故宮人士稱它為「翠玉小白菜」。

中國四大名玉

中國的四大名玉是;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陝西西安的藍田玉,遼寧岫巖的岫玉。

1.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範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於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

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都在國標範圍內。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於崑崙山被稱為"崑山之玉",以後又因位於"于闐國"境內而被稱為"于闐玉"。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設立和田直隸州時,才被正式命名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其質地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2.遼寧岫巖玉

岫巖玉,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岫巖玉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獨山玉),因產於遼寧岫巖而得名,最早的玉名見自西漢《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殉圩琪焉"。

岫巖玉廣義上可以兩類,一類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於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

2.河南獨山玉

獨山玉(Dushan Jade)因其主要產於南陽獨山而得其名。獨山位於南陽市東北處。獨山玉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色澤斑駁陸離,溫潤,有綠、藍、黃、紫、紅、白六種色素,77個色彩類型,是工藝美術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為南陽著名特產,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或"獨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3.陝西藍田玉

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和田玉(軟玉)、岫玉和獨山玉) ,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

早在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藍田玉就被先民們開採利用。春秋秦漢時藍田玉雕開始在貴族階層和上層社會流行,唐時達到鼎盛 。著名的秦始皇傳國璽就是用藍田水蒼玉製成,此後玉璽一直作為皇權的象徵,在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流傳千餘載。

4.遼寧岫巖玉

岫巖玉,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岫巖玉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獨山玉),因產於遼寧岫巖而得名,最早的玉名見自西漢《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殉圩琪焉"。

岫巖玉廣義上可以兩類,一類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於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

5、祁連玉

祁連玉產於祁連山中,石種為黃花石。祁連玉呈各種綠色,有淺綠、翠綠、墨綠、白色及過濾色,結構緻密、細微、色澤鮮麗、柔和,硬度4~7度,有較高的工藝欣賞和經濟價值。其色彩典雅、造型獨特、質地細膩、意境無窮,是玉中佳品,深受玉石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為中國五大玉種之一,自古就有「祁連美玉甲天下」之說。

6.湖北綠松石

湖北綠松石雕是廣受人們喜愛的湖北名優特產之一,擁有著四千年的悠久歷史。綠松石雕運用高超的工藝技巧將這些綠松石體態活潑,軟硬度不同,顏色艷麗等特點相結合,並融會貫通,下刀乾淨利落,清晰簡練,線條纖細入微。在造型結構上講究飽滿、完整,生動而新穎,設計創造出多種人物形象及風景、故事等著名作品。

7、壽山石

壽山石是中華瑰寶,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壽山村是壽山石的原產地。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澤渾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點,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並於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候選石。

8、巴林石

巴林石,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屬葉臘石,石質細潤,通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巴林石按質地、顏色的不同可分為巴林雞血石、巴林福黃石、巴林凍石、巴林彩石、巴林圖案石五大類,百餘個品種。

9、青田石

青田石,主要產於浙江省青田縣內,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封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青田石質地溫潤,色彩斑斕、花紋奇特,硬度適中,是中國篆刻藝術應用最早、應用最廣泛的印材之一。

10、昌化石

昌化石,主要產於浙江臨安昌化縣,我國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黃黑雙色巧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昌化石的顏色主要有白、黑、紅、黃、灰等各種顏色,品種也細分成很多種,多以顏色劃分。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們筆下的輝煌巨作。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鑑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