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魏碑書法,這塊魏碑墨跡作品,給我們2點啟示

不二齋 發佈 2020-01-02T08:16:46+00:00

啟功:透過刀鋒看筆鋒,看了這幅魏碑墨跡,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學習書法臨摹北朝碑版刻石,筆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魏碑作品都是刻在石頭上的,並不是墨跡,只能看到字體的結構,筆法則需要學習者自己揣摩體會。

啟功:透過刀鋒看筆鋒,看了這幅魏碑墨跡,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

學習書法臨摹北朝碑版刻石,筆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魏碑作品都是刻在石頭上的,並不是墨跡,只能看到字體的結構,筆法則需要學習者自己揣摩體會。

《任法悅墓表》,1930年新疆吐魯香雅爾湖出土的北魏時期墓表,系高昌墓表八種之一。朱書,磚質,高33cm,寬33. Scm,8行63字,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這些魏碑刻石作品一般都是先用毛筆蘸著硃砂書寫在石頭上,書法上叫書丹,然後再由工匠進行刻制,由於古代的工匠大部分都不識字,更別說是書法了,經過他們的加工,這些字在筆法和結構上和原作肯定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實際上這幅書法作品已經不是原來的作品了,它經歷了工匠的一遍處理。

能夠留下來的刻石作品,少則也經歷了1000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又經歷了風吹、日曬、雨淋和一些人為的破壞,和原作又有一定的出入,這一次是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和改造。

而我們所見到的魏碑作品,又是由工匠拓下來的,在石頭上覆一層宣紙,用拓包把這些字一個一個又複製下來,經過剪裁、裝裱和印刷,才成為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書法字帖,這又是一次改變。


也就是說,一幅魏碑字帖,我們拿到手上的時候,已經經歷了至少3次改變,這個時候的作品和原作已經有很大的出入了,完全是兩幅作品了。此時我們再進行書法的臨摹和學習,就不能單單去看字帖的表面,也即是啟功先生說的要「透過刀鋒看筆鋒」,去揣摩原作者的筆法。

這對於一個書法學習者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大部分書法老師不建議初學者學習魏碑書法,因為很難看到筆法,容易被一些表面的現象誤解,尤其一些人為破壞的痕跡更容易對初學者造成誤導,學不好反而會學出一些毛病來。

但是,雖然歷經千年,還是有一些古代用硃砂寫完,沒有來得及刻的作品留了下來,能夠讓我們有幸看到魏碑沒有刻制之前的本來面貌,就是高昌墓誌,這些墓誌有近400塊,由於天氣乾燥、位置偏僻等原因,沒有被破壞,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才讓我們有眼福,一覽魏碑書法的本來面目,看了這些作品,就不用考慮刀鋒的問題了。

1、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魏碑書法的方筆並不是工匠有意為之,而是這些書法家在書寫的時候本來就加了很多方筆,也或許是由於書寫工具的問題,所以,在臨摹魏碑書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方筆了。

2、另外,從這些作品我們還可以看出,雖然魏碑屬於楷書,但不同於唐楷,不能以唐楷的筆法去寫魏碑,魏碑更多的是行書和隸書的筆法,書寫自由靈活、天真爛漫,更加有趣味性。

這是這塊魏碑墨跡作品給我們的2點啟示,難怪啟功先生也說:「欲知六朝筆法,可於高昌磚志墨跡中探索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