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普京執政這20年,改變了俄羅斯命運

人民日報海外網 發佈 2020-01-02T09:24:52+00:00

3個月後,普京在總統選舉中取勝。誰都未曾料到,普京時代會是俄羅斯歷史上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章,這20年改變了俄羅斯命運。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導俄羅斯《觀點報》網站2019年12月31日刊文稱,20年前,即1999年的12月31日,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宣布提前離職,國家權力由普京接掌,不過當時還需加上「代理」的前綴。3個月後,普京在總統選舉中取勝。誰都未曾料到,普京時代會是俄羅斯歷史上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章,這20年改變了俄羅斯命運。文章摘編如下:

普京時代拉開帷幕,它不只是修正20世紀90年代的悲劇。普京年富力強、行事獨立、愛國且鬥志昂揚。2000年3月,他的勝選的確是因為被視為希望化身,人們不只渴求變革,也寄望於他引領國家走出20世紀90年代所陷之深淵。

1999年12月21日,葉爾欽將一本俄羅斯憲法授予普京。(法新社資料圖片)

整飭國內秩序

一切都需要逐一解決,從自詡為國家之主的寡頭到國家經濟,從社會保障到地區分離主義,從車臣戰爭到已跌至谷底的國際地位。然而,當務之急是讓權力重返克里姆林宮,即把「狡詐的騙子」所竊取的權力重新收歸國家。

在第一個任期,普京完成了這一目標,不只是總統權力,國家的垂直權力架構也大體得以恢復。

國家不再面臨持續衰退的威脅,而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這一直是高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首次人事調整完成,普京將所信任之人安排到各個崗位,將「惡棍」清理出幹部隊伍。國家開始重新掌控經濟槓桿,也對現狀大體瞭然於心。整肅秩序、重新掌控權力的第一階段,終於畫上了句號。

進入第二個任期後,普京著手改革。軍隊改革醞釀成熟,復興工業乃至發展整個經濟的藍圖開始擘畫。國有企業相繼創辦且站穩腳跟,反腐鬥爭也在進行當中。然而,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投機性,影子經濟盛行,寡頭控制的機構將資金轉移至海外,他們希望「熬過普京時代」。2008年,普京成為總理,寡頭「光明的未來」似乎並不遙遠,他們希望收復失去的地位,將普京逼入牆角。「離岸金融貴族」希望復仇,當知道已經無望,遂企圖通過沼澤廣場的示威來翻盤。

然而,普京不只在2012年回歸,他對秩序的整肅已經步入了新的水平。

從州政府到強力部門,對吏治的整肅已經制度化。政商開始脫鉤,企業也不再將資本轉移至海外。當烏克蘭危機爆發時,上述進程正值高潮。2014年的一切並未扭轉俄羅斯的前進方向,也未改變普京的政策,反倒是賦予一切進程更多的歷史必然性。

2014年5月9日,普京在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觀看勝利日閱兵。(美聯社資料圖片)

重返國際舞台

莫斯科與西方因烏克蘭而產生的衝突是註定要發生的,這是蘇聯解體必然導致的後果。20年來,普京一直對外交傾注了大量心力,國家的復興要求從原則上改變我們的國際地位。孱弱、不具影響力的俄羅斯沒有機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更何況必須遏制將我們排擠出「後蘇聯空間」的勢頭,必須以不計一切的非軍事代價全面重返。

對於將俄羅斯從「後蘇聯空間」徹底排擠出去的計劃,西方「夥伴」不加掩飾,它們企圖最終鎖定俄羅斯的地位。在其眼中,莫斯科甚至算不得地區大國,只是被孤立的實體。

普京對上述計劃的反擊分為若干階段。如果說在頭個任期當中,他更傾向於旁觀、積累經驗,與外國領導人發展私交,那麼第二任期過半後,他便轉入下一階段,莫斯科開始公開表達自身對於現行遊戲規則的不滿,誓將修改。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發言堪稱分水嶺。然而,西方並未認真對待來自俄羅斯的警告。甚至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南奧塞梯戰爭打響之後,它們還試圖將俄羅斯逼入死角。

在21世紀10年代初,普京轉而推動後蘇聯地區的再一體化進程,夯實歐亞聯盟的計劃招致美國的公開反對。華盛頓意識到圍繞烏克蘭的爭奪戰日益臨近。俄美關係早在2011年便開始顯著惡化,當時,華盛頓幾乎是公開叫囂,反對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

2013年夏,當莫斯科拒絕交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後,俄美關係更是一落千丈。同年秋,烏克蘭危機爆發。當時,普京通過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開始將基輔拉向歐亞聯盟一邊,但西方卻緊緊拽住烏克蘭不放。

克里米亞事件昭示著國際政治步入了新的時代,它的來臨其實已有眾多徵兆在先。繼克里米亞事件之後上演的英國脫歐和川普勝選,只是進一步證明世界開始按新規則運作。這一新規則恰恰是最近5年來逐步成型的,也將決定全球未來數十年的圖景。

2018年5月7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出席第四個總統任期就職典禮。(路透社資料圖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