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我們不過雙十一,臘八是我們的「剁手節」

半島都市報 發佈 2020-01-02T09:38:55+00:00

"蠟日"曾是古代減壓日在「蠟」日祭祀完成以後,直至年末,國家都不再有勞民的工程了。蜡祭在民間帶有歲末縱酒狂歡的性質。《孔子家語》卷七《觀鄉射第二十八》記載子貢觀看民間蜡祭的情景,回來對孔子匯報說「一國之人皆若狂」,孔子說:「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


大眾日報記者 禹亞寧

提起臘八,現在的人們除了喝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外,一般很難想到別的風俗了。

在很多人眼裡,不起眼的臘八甚至都很難算是個節日,連「吃餃子還是吃麵」的爭論都沒有它的份兒。

然而,這個今天看來十分缺少存在感的傳統節日,出身卻十分顯赫

——它可是由古代兩個極為重要的節日「臘」[là](以下用簡體「臘」)和「蠟」[zhà]合流演變而來的。

「臘」:祭祀祖先神靈的年末祭典

「臘」是中國古代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祭典。「臘」的祭祀對象是祖先和神靈。《禮記·月令第六》記載在「孟冬之月」時,「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連天子也會參加的祭祖、祭神活動,在祖先崇拜情結嚴重的古人那裡無疑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了。臘祭的具體日期經常改變,但都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由於這個祭祀非常重要,這個月份也被稱為「臘月」。

「蠟」: 慶祝農業豐收盛典

而在舉行臘祭的臘月里,慶祝農業豐收的「蠟」祭也在火熱進行中。「蠟」主要祭祀對象是與農業有關的神靈,它利用農閒時間進行,帶有「報恩」的性質。

在先秦時期,這同樣也是一個會由天子親自參與的重要祭祀活動。根據《禮記》記載,蠟同樣是歲末十二月的重要活動。天子行此祭時需要祭祀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和水庸共八種與農業有關的神祇,祭祀時要唱「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種祝願農業條件良好的歌謠。這種祭祀的有無與農業收成有關。

如果收成不好,那就「八蜡不通」,諸位農神如果不努力保佑人類風調雨順就別想在年末胖上三斤。

這麼巧?那就在一起吧

臘、蠟都是在年末舉行、帶有狂歡色彩的重要祭祀,既然趕到一起,何不索性一塊兒過了?

在民間,兩種祭祀從漢代就開始合流。臘祭開始附帶了蜡祭的狂歡色彩。《藝文類聚》卷五《歲時下》引蔡文姬的父親蔡邕的《獨斷》說:「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與此同時,蜡祭也在向臘祭靠攏,蜡祭的祭祀對象已經從農神變成了與自己有關係的現實人物。

蜡祭祭九族(中的死者),臘祭祭先祖,外延上未免有很大重合,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止它們在一起了。

於是,魏晉時期以後,這兩個節日在民間已經基本不作區分了!

至於臘日的時間,漢代時要靠「五行屬性」來確定。漢人多在臘月的某個戌日舉行臘祭。在東漢時期,這個日期被固定在了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上。《說文解字》釋「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正是對當時節日時間的說明。五德輪轉選臘日的轉盤最晚到宋代還在繼續。但是民間卻在佛教影響下另外形成了一個固定於曆法的臘日,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臘八了。

漢傳佛教進入中國後,發展出了一種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傳說,說釋迎牟尼修行的時候曾餓倒在地,一位牧女給他吃了一種用各種粘米和糯米熬成的雜燴飯。吃完這碗飯,釋迦牟尼跳到河裡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徒於每年臘月初八口熬制「臘八粥」供佛。此後,臘八日乾脆從臘日中獨立出來,成為了和臘日並存的獨立的佛教節日。此時的臘八節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慶祝,其核心節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風俗。

這麼多節日合體的臘八,為何變成落寞的貴族?

宋代以後,曾經極為重要的臘日日漸式微,最終於清朝的乾隆十年被徹底廢除;而脫胎於臘日的臘八,卻藉助一種好喝的粥廣為流傳,一直存續至今。

由此可見,吃貨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

看暈了?再來整理下節日關係圖吧。

除了吃貨福利日,臘日還曾是古代的減壓日,剁手節……

"蠟日"曾是古代減壓日

在「蠟」日祭祀完成以後,直至年末,國家都不再有勞民的工程了。蜡祭在民間帶有歲末縱酒狂歡的性質。《孔子家語》卷七《觀鄉射第二十八》記載子貢觀看民間蜡祭的情景,回來對孔子匯報說「一國之人皆若狂」,孔子說:「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這些話未必真的由孔子所說,但蠟日狂歡、減壓的意義無疑是社會上的共識。

兩節合一後,臘日成了剁手節

魏晉時期以後,臘日的狂歡節越來越熱鬧,還有了為新年採辦年貨的性質。晉裴秀《大蜡》詩曰:「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

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買買買,可見年終剁手節本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臘八已至,如何不辜負自己?剝一瓶濃濃的臘八蒜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