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李世民寵愛的兒子是誰?為了他,李世民做了太多昏庸的事

山川文社 發佈 2020-01-02T09:52:00+00:00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目的,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17] 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太宗文皇帝,母親是貞觀之治的文德皇后,太子李承乾的同母弟,高宗李治的同母兄。他的一生備受榮寵,享盡了所有的父愛,種種逾鉅的寵愛,頻頻惹來大臣的側目,甚至,連負責編撰史冊的史官,都不由得對此心生感慨。史上關於他的事跡,更是在各卷唐史中有著舉不完的例子。

雖說,他曾經因為參與爭奪皇位而被貶了出去,但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卻又重新獲得進封,這在唐史上更是前所未有的。

他,就是歷史上最受李世民寵愛的兒子,濮王李泰。

在歷史上記載中,隨處都能看到唐太宗對這個兒子的喜愛程度。至於民間所傳的「陛下愛子」是否屬實,究竟是史官的笑談,還是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實際上,從史官所記載的那些文字中,就不難知曉其答案。儘管,已經過了千年,但是,我們卻依然能夠從留存下來的黃卷中,知曉一二。

即使這位父親,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李世民。

公元618年,李世民與長孫氏的次子李泰出生,字惠褒,小字青雀。就在這一年,他被當時的唐高祖封為宜都王。第二年,便直接被封為了衛王,之後,又被授予上柱國。要知道,這種殊榮是史無前例的。而作為嫡次子的李泰,即使在成年之後,所封的官職最多也是止於一品郡王。但是,李泰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被封為了一品衛王,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

公元627年,年僅九歲的李泰,再一次被冊封,此次冊封更是直接將其封為了越王。同時,被任命為揚州的大都督,及越州的都督,監督常、海,以及潤等在內十六個州的揚州刺史。之後,又負責監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僅不用去上任,其封地更是多達22個州。而與他同時受封的蜀王李恪,則是遠遠不及,李恪只有8個州而已。

公元631年,李泰正在揚州任大都督,與此同時,他還額外擔任了左武侯大將軍一職,但是,卻不用去上任。

公元632年,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而其它的官職,也是這樣,仍然不用去赴任。

公元634年,李泰不僅沒有按照以往慣例前去五郡赴任,還在遙領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兼領左武候大將軍的同時,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職。

那麼,歷史上所記載的雍州是什麼樣的,而雍州牧又指的是什麼官職呢?

根據《舊唐書·地理志》中的記載,大唐時期的雍州,即為京兆府,也屬於大唐的領地。為此,雍州牧實際上就是負責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而這樣拉風的職位卻被唐太宗輕而易舉地賞賜給了這個愛子。

公元636年,李泰被偷偷封為了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其它的官職也是如此。然而,唐太宗不光是不忍心自己的愛子離開自己獨自前往封地,甚至,他還曾經擬旨希望愛子李泰能夠居住在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麼地兒?這個地離東宮十分的近,魏徵曾經提到:「今武德殿近儲後焉」「在東宮之西」。

可見,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遙想當年的李元吉,就是在武德殿中與李建成互相傳信。而且,據歷史記載,唐玄宗在繼位之前,就是在武德殿學習治國之道,所以,魏徵出面阻止這事,也就說得過去。但是,唐太宗因為十分喜歡這個兒子,以至於,他所作出的種種出格行為,並沒有因為大臣的勸諫而到此為止。

根據史書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但唐太宗卻對於兒子的這副模樣並沒有太過憂心,也並不擔心這樣的體型會對兒子的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危害,而是心疼兒子上朝時的不易。為此,李世民特准許他每天乘坐小轎上朝。後來,因為李泰極為熱衷於文學,唐太宗知道後便命人在魏王府建了一個文學館,並任由他廣招學士。在此期間,他和蕭德言等人共同編撰的《括地誌》就此誕生。

據記載,這個地方「居地三十頃,周回十七里」, 且大名鼎鼎的芙蓉園,就是唐太宗賞賜給這個愛子的。不只是這樣,唐太宗還將東都洛陽中,盡占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一併賞賜給了李泰。而後,李泰在這個地方修建的池塘與堤岸,正是日後堪稱「都城之盛」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二景。然而,這兩處地方,都是唐太宗出於對他的喜愛賞賜的。而這樣的美景,也恰恰是因為李泰而備受世人的矚目。

自此之後,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在此地留下了千古絕句,以及一些優秀的佳作。

韓愈曾經在詩《東都遇春》中,這樣描述:

少年氣真狂,有意與春競。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川原曉服鮮,桃李晨妝靚。荒乘不知疲,醉死豈辭病。

... ...

有船魏王池,往往縱孤泳。水容與天色,此處皆綠凈。

岸樹共紛披,渚牙相緯經。懷歸苦不果,即事取幽迸。

... ...

白居易也曾經在他所做的詩篇,如《魏王堤》、《魏堤有懷》等提到過這裡,可以說,這些詩文都是以魏王堤為題材所做,這其中,所刻畫的也正是魏王堤的景觀;韋莊在他的詩詞《菩薩蠻》以及《中渡晚眺》中,也多次提到了魏王堤的景色;而劉禹錫到此處遊河時,也有深切的體會,不由的說道:

洛下今修禊,群賢勝會稽。

盛筵陪玉鉉,通籍盡金閨。

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

水嬉如鷺振,歌響雜鶯啼。

歷覽風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儷曲,墨客競分題。

翠幄連雲起,香車向道齊。

人夸綾步障,馬惜錦障泥。

塵暗宮牆外,霞明苑樹西。

舟形隨鷁轉,橋影與虹低。

川色晴猶遠,烏聲暮欲棲。

唯餘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公元638年,虞世南因病去世,唐太宗知曉後,十分傷心,於是,留了一份手詔給李泰,說:「虞世南與我,從來都是誰也離不開誰。我犯了一些小的錯誤,他都會直言進諫,哪怕說些大逆不道的話。現在,他去世了,我內心的悲痛,又豈是語言能表達的。」

公元639年,王珪去世,唐太宗又傷心了很久,後來,又專門指派李泰率領大臣們前往悼唁。曾經王珪被唐太宗任命為李泰的授業恩師,李泰對他也從來不會以身份壓人,都是以學生自居,謙卑有禮,並且,李泰還時常向其請教一些仁孝之道。

唐太宗看到愛子如此尊師重道,十分高興地說:「我兒子以後不會犯這些小錯了。」

公元640年,唐太宗前往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並且,赦免了雍州那些死罪以下的犯人,免去了當地百姓一年的賦稅,還對與魏王親近的官員,以及府邸的其他人加大封賞。

說到這個府邸,在尚未完工之前,唐太宗就已經多次得到大臣們的勸諫。但是,唐太宗卻並沒有生氣,依然對勸諫上疏給予了讚揚和封賞,這其中,並沒有看到唐太宗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不滿,更別說阻止了。尤其有一次,李泰對唐太宗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官員,對自己十分無禮。」

而唐太宗聽聞自己的愛子受到這等委屈還得了,馬上讓這些朝臣們進宮,一一進行質問。房玄齡等人嚇得更是不敢回話,只有魏徵硬著頭皮反駁幾句。最終,唐太宗也意識到自己對兒子過於寵愛而失了分寸,但是,在這之後李世民對李泰的疼愛依然沒有減少,大臣們也都見怪不怪了。

公元641年,由李泰負責編著的《括地誌》完成了,唐太宗看到後特別高興,不僅將其保存到了皇家藏書閣,還先後對李泰進行了多次封賞。先是 「物萬段」,之後,每個月都會賞賜大量的金銀財寶,其規模甚至超越了當朝太子,這也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斷勸諫。

但是,唐太宗還是和以往一樣,一方面樂呵呵的認同他們的觀點,但卻並沒有真的降低李泰的用度。只是對太子的開支放寬了權限,也是變相默認了李泰的花銷。

公元641年,李泰特意為其母長孫氏禮佛所建的龍門山三龕完工,唐太宗聽後特意前往。伊闕佛龕之碑上的《三龕記》,則是由岑文本撰文、「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書寫。上面的字畫十分奇特,並且,流傳百世。從這便能看出,李泰對其母親長孫氏極為孝順,也能看出唐太宗對於佛龕修建之事尤為看重。

而且,唐太宗對於這位愛子不僅僅是對其十分偏愛,還在自己每次出門遊歷的時候都會帶上他。只要有一天沒看到李泰,就會命令自己的親信派人傳信,這也使得一天之內信鴿往返就得幾十次。作為李泰的長子李欣,也因為其父李泰的原因而頗受唐太宗的寵愛。在其年僅四歲時,就被唐太宗接到身邊撫養。

或是受父親的影響,李欣小的時候極為乖巧伶俐,長孫氏問他初來宮中是否能夠適應,他馬上作揖道:「孫兒能有幸住在宮中,真的是非常開心。」而長孫氏,雖然驚訝於他的懂事,但是,內心卻也是十分高興。不僅為他取名「欣」,還對他如自己的兒子一樣親切。

不但如此,李欣與其叔李治也十分聊得來,二人經常一起玩耍,關係非同一般。為此,李欣雖說是濮王的繼承人,但是,他也是等到弱冠之後才前往自己的封地。

縱觀李泰的一生,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雖然,其地位略亞於哥哥李承乾,不過,受到的寵溺卻是不輸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稱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但是,如此之人卻最終未能繼承皇位。

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讓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目的,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 [17] 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於含風殿,是年李治即位。李治即位後對自己的哥哥也是優待異常,「車服羞膳,特加優異」。

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癸巳,濮王李泰薨。

參考資料:

【《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銘》、《舊唐書·太宗本紀》、《資治通鑑·唐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