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數字時代不再需要為流水線輸送千篇一律的人才

天下網商 發佈 2020-01-07T10:20:22+00:00

天下網商記者 杜博奇每年臘八節前後,「馬雲鄉村教師年會」都在海南三亞舉行,今年是第五個年頭了。前一天(1月4日),中國北方下起了鵝毛大雪,多地航班發生延誤。大雪紛紛、行程受阻,卻依然沒有阻擋公益的熱情,從各地飛來了一千五百多位嘉賓,而且都是自費參加。

天下網商記者 杜博奇

每年臘八節前後,「馬雲鄉村教師年會」都在海南三亞舉行,今年是第五個年頭了。

前一天(1月4日),中國北方下起了鵝毛大雪,多地航班發生延誤。大雪紛紛、行程受阻,卻依然沒有阻擋公益的熱情,從各地飛來了一千五百多位嘉賓,而且都是自費參加。

走廊里人來人往,一個孩子兀自靠著牆壁讀書,他的身後,赫然寫著:「教育就是喚醒」。

一件事,做到第五年,大家熱情如火苗,越燒越旺。一群人影響一群人,一件事疊代一件事。

並且,每年都有創新。事情看似還是那個事情,但是內涵更深入了,外延也更廣闊了。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CEO

今年鄉村教師年會打頭的是第一屆「校長領導力圓桌論壇」。原因也很明顯,「校長是今天教育的關鍵」。

馬雲說:「‌‌‌‌國家的未來看孩子,孩子的未來要看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中小學校,‌‌中小學的關鍵在於校長」。但是,今天‌‌中國有很多師範學校‌‌卻沒有一座‌‌校長學校,「沒有人教你怎麼去做好一個校長,校長絕大部分都是自學成才,自己去摸索」。這也是校長論壇的初心。

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是馬雲公益基金會成立後啟動的第一個項目,這幾年實踐下來,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調查發現,「鄉村老師離開學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對校長不滿意。」

馬雲說:「‌‌校長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決定了一個學校的發展方向,‌‌決定老師和學生的發展,‌‌校長沒有想法,‌‌校長沒有規劃,‌‌校長沒有願景,老師就看不到希望,學生就很難有未來。」

今天,中國大約有20萬名鄉村校長,每名校長也都有各自的困難、苦惱甚至苦衷。

比如包瑞剛調到海南灣嶺學校那會兒,最頭疼的是老師打麻將,為了杜絕這個現象,他召開家長會,發現老師打麻將舉報一次獎勵500塊,結果一天就收到9個舉報電話;而現在他苦惱的是,發票要簽字,帳目要簽字,每天大量時間消耗在簽字上面,更本質的工作沒法展開。

剛辭去某國際學校校長職務錢志龍是北大學霸,他卻說:「誰要逼我再上一遍高中,我跟他拚命。」原因很簡單:「我們現在的教育,基本上跟他們未來的人生沒有什麼關係。」

另一位校長說:不要抱怨環境不行,抱怨老師不行,抱怨學生不行。根本還是提升校長們的領導力。

論壇3個小時,校長們爭論激勵,馬雲認真傾聽,不時點頭,拿出手機拍下PPT上的內容。

他甚至聯想到了1999年那會兒的創業,也像校長們這樣手忙腳亂,他的經驗是,「校長不是保姆,也不一定是勞模。校長,‌‌必須是企業家,‌‌必須是CEO。校長,必須有強大的領導力。」

馬雲說,學校需要運營而不是管理,「運」就是‌‌機制‌‌激發人不斷的往前,「營」‌‌就是配置好學校的生產資料。他說:「一個好的學校,跟運營一個好的企業一樣。」因此,「當校長,光會教書遠遠不夠,校長還要懂管理,懂財務,‌‌懂人心,懂心理,‌‌甚至要懂運營。」

他正在考慮成立一個校長學校,把20萬校長培訓好,我相信我們就能至少解決6000萬孩子的未來。‌‌

老師教的是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

馬雲說:如果‌‌老師越來越討厭教書,‌‌校長擔當主要責任;如果‌‌學生越來越討厭讀書,‌‌老師有很大的責任。

2015年9月16日,「馬雲鄉村教師計劃」(馬雲鄉村教師獎)發布,每年尋找100名優秀的鄉村教師,為每人提供10萬元的支持,以幫助他們在教育一線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今年獲獎的100位鄉村教師共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平均年齡39歲,最小的只有23歲。從獎項發起至今,馬雲鄉村教師獎累計直接資助鄉村教師人數已經達到500位。

雲南西北邊境小學教師李芳任教的學校位於中越邊境線上,距離最近的鄉鎮也有1個半小時車程。

家境困難的李芳在高中物理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後,她回到了家鄉成了一名鄉村教師。雖然有很多機會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但李芳都留了下來。如今她在西北邊境小學已經工作了10年。有個叫曹海梅的學生像她一樣,去年畢業後也回到家鄉做了鄉村教師。

首屆馬雲鄉村教師獎獲獎者張曉琴,被稱為「鄉村老師的老師」,如今已完成了新的蛻變。

2017年,她被馬雲公益基金會聘為鄉村兒童伴讀教師,一年做了30餘場閱讀推廣講座。2018年,張曉琴被聘為馬雲鄉村教育學苑講師,這是專門為鄉村教師們打造的一個在線學習社區。通過釘釘群直播講座,張曉琴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影響著社群里的10191名鄉村老師和校長。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如今,我們處在技術變革的分水嶺,值得重新審視老師這個角色的責任與義務。

馬雲充滿憂患意識地談到智慧和知識兩者的關係。「‌‌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是知識的競爭,‌‌而數據時代是智慧的競爭,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領導力和擔當力和責任的競爭。」

‌‌今天的教育體系,‌‌是工業時代建立起來的,‌‌是在為工業時代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培養人才。過去20年,‌‌我們把人越來越搞得像機器一樣;‌‌未來20年,‌‌我們的機器會越來越像人一樣。

因此,數字時代不再需要為流水線輸送千篇一律的人才。‌‌今天知識已經不再是力量。‌‌創造力才是力量。馬雲說:「創造力、‌‌創新力,‌‌有建設性的思考,‌‌獨立的人格,‌‌這才是我們今天教育要走的方向。」

馬雲鄉村教師計劃這五年

2014年12月,馬雲公益基金會註冊成立。第二年鄉村教師計劃啟動,以此為起點,鄉村校長計劃、鄉村師範生計劃、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鄉村少年宮計劃等項目陸續出爐。

一年一件大事,五年來,以點連線,以線帶面。馬雲公益基金會通過一個個發力點,勾勒出一套針對中國鄉村教育的支持體系,完成了從人才軟體到硬體設施的全覆蓋。這五年,入選了500名老師、200名師範生和60名校長,其中79%的入選者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直接影響學生1萬人。

2016年7月,馬雲鄉村校長計劃正式啟動,每年評選20位優秀校長,每人提供50萬元的支持,通過國際遊學、領導力培訓等項目幫助他們提升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和社會影響力。

在以色列遊學的時候,校長們去死海體驗了一下,一位校長嗆了一口水,結果連喝了五瓶礦泉水才把鹹味沖淡。他回來在科學課上給學生們講浮力的時候,就講了這五瓶礦泉水的故事。

馬雲在基金會成立之初就提出:「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是做公益最好的出路。「商業思想的關鍵,是要有效率、出結果、可持續。只有具備這些要素,才是有質量的公益。」

從2018年起,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先後與9個企業/企業家團隊展開合作,在9個縣開展寄宿制學校項目,至今已經讓偏遠地區的6000多名學生、271名教師直接受益。

從2014年至今,40家合作企業參與基金會項目,投入資金4164萬,同時帶動4353萬元的社會資源落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雲公益基金會走出了一條「滾雪球」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