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媒體又開始冷嘲熱諷!雙非嬰這鍋冷飯還要炒多久?

加拿大樂活網 發佈 2020-01-07T10:33:04+00:00

【 樂家網(canadamls)小李飛毒撰寫】作為加拿大最重要的媒體之一,CBC好像總帶著墨鏡看華人。1月4日這天又把雙非嬰(所謂「雙非嬰」即父母雙方都不是本地居民,也沒有永居身份的新生兒)拿出來炒了一遍。

【 樂家網(canadamls)小李飛毒撰寫】作為加拿大最重要的媒體之一,CBC好像總帶著墨鏡看華人。

1月4日這天又把雙非嬰(所謂「雙非嬰」即父母雙方都不是本地居民,也沒有永居身份的新生兒)拿出來炒了一遍。小編看了看主要內容是:



1、雙非嬰占用了加拿大的醫療資源,導致本地(列治文)孕婦得到的服務質量下降。

2、加拿大的國籍被賤賣了。

3、很多華人通過非法月子中心獲利了。

4、兩位講中文的醫生髮財了!

小編對這種陳詞濫調很是反感,因為任何一個族裔都有被吐槽的點,占便宜濫用福利鑽法律空子的事哪個族裔沒有?為啥CBC不會專門關注原住民吸大麻、南亞裔辦假證、拉美裔和非洲裔無證翻越邊境、而所謂的主流民族歐洲裔白人作奸犯科的數量和種類才是所有族裔之冠。

CBC洋洋洒洒寫了很長的文章,看到最後小編就發現三個有趣的信息。

1、整個BC省在過去數年只迎來了2206名雙非嬰。

2、儘管有部分雙非嬰的父母不給錢就跑了,但醫院還是有1800萬加元的醫療費收入。

3、當然最吸睛的還是兩位華裔醫生,一位姓王說普通話,一位姓譚說廣東話,據說他倆都發大財了。

先說第一件事,小編也不知道2206名雙非嬰的問題和非法移民問題哪個值得關注。但小編覺得CBC有本事應該去懟懟那些一分錢都不帶就來占便宜的小黑和小二黑。不要跟不會反駁沒能力回嘴也不敢上街遊行鬧事的小嬰兒較勁了。

第二件事純屬CBC咸吃蘿蔔淡操心,居然說醫藥費是全體加拿大納稅人買單,但衛生局早在2018年就證實這買賣算總帳是掙錢的,數量大到足以有效充實BC省醫療經費。至於欠費的家長們將被終身禁入加拿大。也算付出了巨大代價。

第三件事就有點意思了,因為直接點了王醫生和譚醫生的名字,說自2014年起兩位加一起差不多接生了1300名雙非嬰。按照每次產檢100加元,接生2500加元計算。1000名雙非嬰就是300萬加元的營業額,如果王醫生和譚醫生一人一半,那就是各自150萬加元的現金收入。除了這些現金收入之外,王醫生在18-19年度從BC省政府拿到27.2萬加元的診療費,而譚醫生更是高達42.8萬加元。

在這個問題上CBC就尤其不厚道了。

如果一定要八一八醫生這個群體在雙非嬰問題上的角色,那就應該明白一點,王醫生和譚醫生只是家庭醫生,他們不是產科醫生也不是麻醉醫生也不是兒科醫生,所以在他們收取每個產婦2500加元費用的同時,還有一個手術醫生、一個麻醉醫生、一個兒科醫生可以過來收錢,而且也都是現金。據知情人介紹,這些醫生里可是什麼族裔都有,他們掙的錢一點不比王醫生和譚醫生少,為啥不以一併八出來。

而且在列治文能講中文的而且有產科經驗的家庭醫生也只有這兩位了。他們接診海外產婦是違法了還是缺德了呢?小編覺得,只要他們依法報稅就沒有任何可指責的地方。

CBC在文章中影射衛生局的做法是為了錢。但衛生局的發言人Carrie Stefanson表示:「我們絕不會因為沒有醫療保險而對患者見死不救。」

黃三水說CBC的報導有很多中文媒體轉發,而且有些還順著CBC的論調附和,但如果CBC敢諷刺影射其他亞裔的槽點恐怕等著CBC的就是官司和怒罵了。

事實上,CBC根本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說明來自中國的雙非嬰到底占多大比例,就敢使用春秋筆法影射華人是這一「不良現象」的主力,這和幾十年前塑造「傅滿洲」這個醜陋華裔形象的做法有什麼區別?

對加拿大的醫療系統而言,既然法律允許海外產婦來加拿大生子,並可以取得加拿大國籍,提高服務能力做好疏導工作就好了,這麼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為什麼要炒來炒去?是華裔好欺負還是華人不團結?

黃三水說,有些賤人不懟不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責任編輯:郭星

出品:樂家網(原加拿大地產頭條)

ID:Canadaml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