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柳公權的《蒙詔帖》是丑是美?是真是假?你說呢?

愙齋書法 發佈 2020-01-07T10:41:27+00:00

多藝堂說藝術,今天我們說一說頗具爭議的柳公權《蒙詔帖》,又稱《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帖》、《三希堂帖》。

柳公權的《蒙詔帖》是丑是美?是真是假?你說呢?

多藝堂說藝術,今天我們說一說頗具爭議的柳公權《蒙詔帖》,又稱《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帖》、《三希堂帖》。此帖是唐朝最後一位大書法家柳公權寫的一通信札,信札的大意是說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閒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麼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原文: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

《蒙詔帖》是墨跡紙本,全幅縱26.8厘米、橫57.4厘米,大字行書,記7行,共27字,書於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後世不知是誰,把此帖評為「天下第六行書」,可能是根據歷史時間順序定的吧?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在仕途上,應該說還行,官至太子少師,不過一介文官,沒有什麼軍政大權。不像他哥哥柳公綽,官居兵部尚書,權高位重。所以《蒙詔帖》是他的唏噓之作,感嘆自己官輕言微。在書法上,他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前代書法名帖,並學習顏真卿、歐陽詢,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學習之楷模。

柳公權的楷書骨力遒勁,結體嚴緊,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與顏真卿齊名,故有"顏筋柳骨"之稱。「顏筋柳骨」代表著著中國楷書的最高成就,是書法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柳公權楷書最具盛名,但行書傳世真跡無多,《蒙詔帖》即是難得的一件。

《蒙詔帖》是美是丑?

《蒙詔帖》給人感覺非常磅礴而極具力量感,此幅作品極具晉人書法風致,不論在唐當時,還是現在,都不可能被主流劃到「丑」字的行列。後人對此帖也頌揚不斷,但也有刺耳的批評之聲。這聲音首先來自北宋書畫大家米芾,嚴格地說,米芾徹底地否定了顏、柳二人。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顏真卿是「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大致意思是老顏行書尚可,楷書就俗了。對柳公權也不留情面說:「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哇塞,米芾直言柳體為「丑書」之祖。還好老柳不在世,不然非出來罵街不可。這還不算,米芾還有更狠的狂語,索性把唐楷幾個大家一網打盡說:「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咋個意思呢?就是說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諸人,都只有一種筆法,寫起來刻意造作,苦心經營,這樣的書法怎能流傳後世呢?

米芾如此狂言,也是有歷史特定原因的。唐代書法尚工,所以楷書工整到極致。而宋代人尚意,追求個性自由與意境抒發,故而米芾有此一番驚人之語,不足為怪。再說米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頂尖書法高手,他自然是有資格對前人說三道四的。所以說藝術是多角度的,每個人角度不同,感受不同,當然老米之言僅能代表他一家觀點,盡可見仁見智。批評不代表不是好事,好東西都經得起批評。再說了,憑什麼你老柳的《蒙詔帖》能排天下第六行書,而我老米的《蜀素帖》才排第八,難道比你差嗎?

《蒙詔帖》是真是假?

《蒙詔帖》筆風偏行草,寫得趣味生動,神采飛揚,是柳公權難得的行書美文。但在墨跡真假問題上,亦頗有質疑與爭論。近現代中國書壇有兩位大師級人物,在古書畫鑑定界也是泰斗級人物,一位是啟功先生,另一位是謝稚柳先生。啟功先生認為「翰林」是唐代朝官,怎麼能說是「出守」一詞呢?對於外放的地方官職而言才用「出守」,文辭不通,所以此帖是假的,是贗本。啟功認為《蒙詔帖》是後人從柳公權以往一些文字中摘錄臨摹的本子,刪節文字,以致不通。而書畫鑑定大師謝稚柳先生是從書法風格上判斷,卻堅持認為該帖意態雄豪,氣勢遒邁,不僅為柳書的傑作,也為唐代法書中的典範風格;並且傳承有序,當是柳公權真跡無疑。一時間二位大師各持已見,誰也不服誰!成為一段難斷的官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