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是萬能,因為沒有一本書能告訴你該何去何從

輕讀經典 發佈 2020-01-07T11:07:40+00:00

明武宗時期的內閣大學士王鰲是蘇州人,在筆記中提及一個蘇州同鄉王行,此人生活在元末明初,是窮人家孩子。貧窮限制了王行的購買力,卻限制不了對讀書的渴望。買不起書,可以動腦筋蹭書看。本地有個姓徐的大戶,開了一間藥鋪,家中藏書豐富,王行前去求職,充當夥計。

明武宗時期的內閣大學士王鰲是蘇州人,在筆記中提及一個蘇州同鄉王行,此人生活在元末明初,是窮人家孩子。

貧窮限制了王行的購買力,卻限制不了對讀書的渴望。買不起書,可以動腦筋蹭書看。

本地有個姓徐的大戶,開了一間藥鋪,家中藏書豐富,王行前去求職,充當夥計。幹活一有空暇,就在所有能找到的藥方上練字。

徐老闆偶然發現寫滿字的藥方,詢問知道是王行所為,便把他找來,問是不是要讀書。

王行潛伏已久,等的就是這句話,連聲說要。

老闆好人啊,立馬上藏書樓取了幾本書給他。

幾天後,老闆又把小夥計找來,根據書里的內容考考他。

王行對答如流。

老闆嘆息說:「我家有書無人讀,你要讀書無書讀。」當即決定成全這顆讀書種子,讓他上藏書樓盡情閱讀。

王行一上藏書樓,好比老鼠進了米倉,哪裡還肯出來。老闆索性好人做到底,讓其他夥計每日把飲食送上去。

三年後的某一天,藏書樓上忽然傳來「吱呀呀」的開門聲,從不主動出現的王行下樓了!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他走到老闆面前,施禮告別:「樓上的書都已看遍,我要去做官了。」

「做官,如今這個世道不合適吧?」好心的老闆勸他。連老百姓都知道,朱元璋皇帝殺起人來從不手軟。

王行微微一笑:「虎穴里可以做遊戲。」言罷深深一揖,在「嘖嘖」讚嘆聲里轉身出門,直奔帝都南京探取富貴去也。

到了南京,他投入一個武將家中擔任家教。

一段時間過後,朱元璋召見武將,覺得丘八的見識大有長進,感到奇怪。武將不敢隱瞞,說在家與教書先生朝夕對話,所以正能量爆表。

這樣的奇人,皇帝當然要見見。可是把王行找來一聊,什麼呀,完全聊不到一塊去,朱皇帝很不高興。

賜死。

王行的開局很勵志,結局有點可笑,簡直自尋死路。

但這是故事記述者王鰲的一家之言,他身為朝廷重臣,有義務替太祖高皇帝塗脂抹粉,不惜委屈同鄉。清代人編撰的正史,以及蘇州人杜瓊寫的《王半軒傳》(王行號半軒),記載大有不同,王行更多的是可憐,而非可笑。

元末時期,因為父親在藥鋪打工,他從小跟著住進了徐老闆家裡。

東家的老伴徐大媽有個愛好,喜歡聽話本小說。小王行很懂事,每天記下幾回書,朗讀給她聽。徐大媽被小孩兒的乖巧感動,在丈夫面前大加誇獎。

徐老闆挺高興,翻開《論語》略作傳授,第二天,王行就可以一五一十背誦如流。徐老闆又驚訝又欣慰,動了愛才之念,讓他讀遍家裡的藏書。

從此王行發奮苦讀,涉獵百家,博貫經史。不到二十歲,胸有成竹地辭謝而去。

蘇州城的北門,叫做「望齊門」,是吳王闔閭為來自齊國的兒媳婦所建,王家舊居就在那裡。王行回到家,收攬弟子,開啟了教書生涯。

本來是家徒四壁,教書也沒掙到多少錢,然而窮歸窮,聲譽日漸高漲,很多人慕名前來切磋學問。王行縱論古今,見解高超,常令來客無詞以對。一時間,名士紛紛折節下交,與這個窮小子稱兄道弟。

久而久之,聲名遠揚的他驚動了一個人,乃是住在周莊的天下首富沈萬三。

沈萬三不愁錢,愁怎樣讓兒孫長本事、有出息,把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聽說王行驚才絕艷,大喜過望,這正是吾家子弟的天賜良師啊,連忙上門禮請王老師到家塾任教。

為了讓沈家子弟得到最優質的教育,首富開出了一個震撼價格:學生每寫出一篇文章,老師的獎金為二十兩紋銀!

二十兩,是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

東家很誠心,但沒能留住睿智的家教老師。「如果光靠財富可以守得住,就不會有燃臍之禍了。」王行撂下這句話,告辭而去。

這句話道出了他的心聲,信息量不小。

「燃臍之禍」是個典故。東漢末年,董卓進京把持朝政,築起一座「郿塢」,存儲夠吃三十年的糧食,以及無數金銀財寶,打算如果爭奪天下失敗,就躲進去終老。但他全身而退的希望落了空,被呂布斬殺,曝屍街頭。董卓脂厚肉肥,小吏在他的肚臍上點火,燒了很久。

首先,王行說得很有道理。僅有財富,而沒有相應的權勢或實力保駕護航,在古代簡直是待宰的肥羊。傳說中沈萬三就被朱元璋抄了家(此事有爭議)。

可問題是,王行不富裕,他早早擔憂這個問題,似乎有些杞人憂天。讀書能讓人開闊視野,也能讓人變呆。總有一些書呆子相信「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看似高瞻遠矚,實則好高騖遠,最終付出代價。

其次,這句話里暴露出王行修養欠缺。沈萬三誠心誠意用高薪挽留,你可以一走了之,卻不該為了凸顯自己的高人風範,留下這句不合時宜、近似詛咒的話。或者,是欺負沈家人沒文化聽不懂?

最後,這句話透露了他的志向,光有財不行,有權更重要,目標是當官。

他後來的去向也就不難推測,肯定是想辦法接近官府。

等到朱皇帝坐穩了江山,按照傳統套路,開始收攏人心、施行「教化」。各地興辦官學,王行便擔任了府學的教師。

府學中多有紈絝子弟,常找些疑難刁鑽的題目來捉弄這個窮儒生。王行解題如快刀斬亂麻,毫無阻滯。學生們相顧吐舌,私下叫他「行走書櫥」。他還有個外號「皮口袋」,意思是學問裝得多、點滴不滲漏(不出紕漏)。

雖然在官辦機構工作,但教師顯然不同於那些實權在握的官員,薪水還極其微薄。後來王行又辭去了這份教職。

多年來兜兜轉轉,他的理想一直遙不可及,生了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在南京謀生。

王行去南京看望兒子,不知走了什麼門路,投進大將軍藍玉府中擔任家教。藍玉功勞赫赫,是皇帝的愛將,王行希望得到推薦。

藍將軍倒也爽快,覺得教書先生確實有學問,屢次向朱元璋提起。朱元璋給面子,召見王行,一通聊下來,嫌他迂闊不中用,打發回去涼快。

理想歇菜也就罷了,只當夢一場,王行萬萬沒想到,這場噩夢到這裡還沒完。

朱皇帝為了讓子孫安安穩穩坐江山,大殺功臣。先有「胡惟庸案」,殺了三萬多人。不過癮,又整出「藍玉案」,再殺近兩萬人。罪名都是謀反。

王行不幸被「藍玉案」牽連,死刑。更慘的是,兩個兒子也一同處死。

當初不用你,就說你是沒用的冬烘先生。現在要殺你全家,就說你能耐大到可以奪江山。皇帝不接受反駁。

朝堂的雲譎波詭,一個教書匠再怎樣皓首窮經也琢磨不透。王行在學問上的見識一流,所以上了《明史》,但他不懂進退,一心走捷徑做官,卻走上了不歸路。

讀書不是萬能,因為沒有一本書能告訴你該何去何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