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無敵: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心裡想著京城監獄的犯人不要中暑

老羊鏟史 發佈 2020-01-07T11:12:18+00:00

題記:冬至過後到三九天最冷,是避暑山莊裡的冰窖取冰的時候。在承德,康熙皇帝用冷冰冰的冰,上演了一段俠骨柔情。1.承德,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被康熙皇帝所選中修建了避暑山莊,成為「北控蒙古、右引回回。左通遼瀋,南制天下」的夏都,也成為他實施「仁政」的重要舞台。


題記:

冬至過後到三九天最冷,是避暑山莊裡的冰窖取冰的時候。

在承德,康熙皇帝用冷冰冰的冰,上演了一段俠骨柔情。


1.

承德,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被康熙皇帝所選中修建了避暑山莊,成為「北控蒙古、右引回回。左通遼瀋,南制天下」的夏都,也成為他實施「仁政」的重要舞台。他以「懷柔」之手段,徹底解決了「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的問題。

心靜自然涼。

環境好,心情就好,看康熙皇帝寫的《乙酉秋日山莊偶成》

山花野菊喜清風,塞北煙光報嶺楓。

無暑不知秋氣至,數叢蘭蕊放離宮。

關於承德涼快的詩,康熙皇帝寫過很多首,他太喜歡這裡了。

可畢竟人間有四季,承德也有夏天。

每年的夏天,承德還有7——10天的暑熱天氣。

康熙五十三年,就把康熙皇帝熱著了。


2.

避暑山莊文津閣前不遠處,有一個長長的土崗,現在上面已經張滿了各種樹。

熟悉山莊的人都知道,這裡是冰窖。

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年代,夏季降溫主要靠冰塊,而儲存的冰塊的挖取,就是在每年的冬至過後到三九天。

富察富敦寫的《燕京歲時記》里記載冬天打冰:

冬至三九則冰堅,於夜內鑿之,聲如鏨石,曰打冰。三九以後,冰雖堅不能用矣。

富察富敦在後面還有一段注釋:按《事物原會》記載,最早的打冰是從周成王開始的,每年十二月的時候,敕令斬冰納於凌陰。凌陰者,今之冰窖也。

周成王,駕崩於公元前1021年,中國皇宮儲存冰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也就是說,到四九的時候,儘管天還很冷,但冰已經不能用了。



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冰窖已經是官職的名稱了。

冰窖,清朝工部都水司所屬機構,按現在看應該是一個處級部門。北京城內外設冰窖十七個,每年冬季二九後打冰塊藏於冰窖,到暑期供壇廟官府之用。

北京如此,在熱河避暑山莊,冬天儲存冰塊以備暑期降溫用,這件事情更加重要,因為皇帝每年都要在這裡度過夏天。

康熙皇帝在熱河就寫過用冰降溫:

《詠夏》

信風已盡接朱明,長春舂容草木亨。

漱露調冰消暑氣,何如心靜則神情。

心靜則神清,這是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五十四年之間寫的詩,60左右歲的老人,有些禪意。

就在他在熱河用冰塊降溫的時候,他想起了北京監獄裡的犯人。


3.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五月初一,上至熱河行宮駐蹕。

六月十三,因酷熱恩施臣屬、驛遞人馬以及獄禁枷囚。

天太熱,一個大國皇帝,心疼起了身邊的大臣、侍衛、快遞員和監獄裡的犯人,連著發了幾個通知。

諭領侍衛、內大臣等:

連日甚熱,大臣等早朝畢即令散去,免其晚朝。伊等俱在此環居,如有差遣,往召可也。侍衛等亦如之。巡守及執事人等,除值班外亦著免到。似此大熱天氣諒無多時,最甚亦不過十日耳,爾等傳諭扈從文武大臣知悉。

諭兵部:

報上遞來事件,每限傍晚時到。今值酷暑,驛遞人馬交困,應著少緩,限次日日出前到。暑退後,仍照常行。

諭刑部:

朕避暑塞外駐蹕,山莊素稱清涼之地,尚覺煩熱,想京師自然更甚。朕時以民生疾苦為念,今天下承平,農商樂業。推有罪人拘系囹圄,身被枷鎖,當茲盛暑,恐致疾疫,軫念及此,不勝側然,應將在京監禁罪囚少加寬恤,獄中多置冰水,以解郁暑。其九門鎖禁人犯,亦著減其鎖條。至枷號人犯,限期未滿者暫行釋放,候過暑時照限補滿。爾部即遵諭速行,以符朕法外施仁至意。」

康熙皇帝的諭旨,幾乎都是大白話了:天太熱,大臣們和侍衛們下午不用上班了,有事隨時叫你們。送快遞的也要體諒他們,原來要求他們傍晚送到的快遞,第二天早晨日出前送到就可以了。監獄裡的牢房要多放冰塊降溫,帶枷的犯人把枷板也先給解下來,涼快了再補上天數。

康熙皇帝管的真的夠細的了。

一個社會的治理,把好人管好了,不算本事。

把壞人變成好人,才是仁政。

監獄不是犯罪技術學校,出來後變本加厲的報復社會,這才是最大的犯罪。

4.

仁者愛人,包括對敵人。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對大臣們說:

天下當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葛爾丹凶暴,朕唯待以寬仁,葛爾丹奸狡,朕唯待以誠信。嘗覽經史云:唯仁者無敵。

對於監獄裡的犯人,早在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就對刑部說過:

人命關係重大。凡見審人犯、自應早取口供,速行完結、庶不致無辜久禁,囹圄淹滯,斃命其中。有應行詳審及等候質對者、或暫行監候、或羈禁各門,該管官員、亦當嚴加稽察、不時照管,毋令獄卒及守門人等借端需索,恣行凌虐。且各犯雖有應得之罪、若未死於法、先死於獄、既非憲典、亦干天和,朕心尤為不忍。向來在外各衙門審理人犯、或系監斃、或在路物故、凡一起內至三人以上者、定有處分之例。今思內外刑獄、事屬一體。嗣後在內各衙門、及各門監禁人犯、一起至斃幾人以上者、作何處分、著九卿詹事科道、詳議以聞。 

事實上,這是一個司法體制上的問題。

犯人也有人權,沒犯死罪的人,在判決之前,被人折騰死在監獄裡了,這樣的事要有個說法。

更何況未審完的人犯里,還有被人冤枉的呢?



5.

仁者無敵——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康熙皇帝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治國方略。

他在《王道論》里這樣說:治天下必審擇所以為治之道... ...其要在仁義而已矣。昔三代之盛也,蠲煩去苛,屏飾斥偽,先躬行而後文告,崇禮讓而緩刑罰。優遊漸漬,不期效於旦夕。迨積之既久,風俗日茂,人心日醇,大化敦龐,號為上理,此行仁義之所至也。... ...

他的意思是說,治理天下,一定要審慎的選擇為政之道,關鍵的地方,在於推行仁義罷了。夏商周的時候,祛除繁擾和苛政,摒棄粉飾和詐偽,首先躬行而後昭告天下,崇尚禮讓,減緩刑罰,優遊閒適,循序漸進,不期望在短時間內取得實效,等長時間的積累後,風俗日益朴茂,民心日漸醇厚,天下教化敦厚篤實,這都是推行仁政的結果。

孔子也是這樣要求的,康熙皇帝接著說: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又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蓋言王道之成,仁義之效也。

即使有聖明的君王出來,也要經過三十年的治理才能得到仁政,王道的化成,是推行仁政的結果。


時間,我們都需要時間。

好在康熙皇帝有時間,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他的理想。

6.

康熙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26歲的康熙皇帝在北巡返回途中,在現在的平泉市大吉口附近(達希喀布齊爾口原野)設黃幄賜宴喀喇沁、科爾沁等部落首領。

「蒙古上下數千人,人賜酒一金叵籮,乳茶一癭碗,頃刻而遍」,

從秦漢時期就讓人頭疼的北方邊境問題,用喝酒就解決了。

康熙皇帝的侍從高士奇寫詩記錄:

賜宴喀喇沁諸部落恭記

黃幄高張羽衛陳,遐方述職盡稱臣。

金螺酒醴頒三爵,寶碗茶膏遍一巡。

問俗遠同虞出狩,要盟欲笑漢和親。

長城有險休重設,至治從來守四鄰。

喝酒就能解決的邊境問題,還修什麼長城呀,戚繼光快把國家的錢都花完了,修建的長城不是也沒有擋住清軍的鐵騎嗎?

從此,蒙古各部也進入了長期穩定發展時期。

7.

到康熙五十二年,漠北、漠南、喀爾喀等蒙古地區出現了20餘年的安定局面,中央政府不斷採取措施,密切與蒙古各部的關係。

這一年是康熙皇帝的60壽辰,「眾蒙古部落,咸至闕廷,奉行朝賀,不謀同辭,具疏陳墾,願建剎宇,為朕祝厘」,

康熙允其所請,於是年在熱河避暑山莊東側建造了兩座寺廟,供蒙古諸部大聚會使用,取「寓施仁政於遠荒」之意分別題名「溥仁寺」、「溥善寺」。

現在,溥善寺早就消失了,溥仁寺成為承德唯一一座康熙皇帝時期修建的廟宇。

仁者無敵

關鍵字: